说到中国的民营经济,似乎就不能不提到温州。在过去的20年里,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凭借着“拎着一麻袋钱就开始独立创业”的精神,把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温州,硬是打造成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企之都”。如果说民营企业家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大多扮演的是“土财主”的角色。那么现在,产业要升级,企业要壮大,资本市场的诱惑也在加大。民营企业家到底是继续做 “土财主”还是投身资本市场,这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前不久,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这对于身陷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无疑有久旱逢甘霖的快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小企业板首批发行的八只股票的发行人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其中浙江省就占了三家。那么温州作为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对上市融资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华通机电集团的董事长李成文说:“我们是2003年组建了浙江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就是有计划地争取上市。” 神力集团的董事长郑胜涛和奥康集团的董事长王振滔都认为,从融资的角度来说,上市是很好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的。
对于民营企业是否需要上市,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在前不久,他们还专门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来到温州,专门探讨“中国资本市场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副主任许健博士对“运用资本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问题颇有研究:“资本市场对企业制度,它是起一个创新的作用,没有资本市场就不可能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它解决了私人占有和社会劳动根本性的矛盾。”许健说,去年他到法国参观了一家私营企业,在访问中发现这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跟我国民营企业同样的问题,就是做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很难再做强做大。这个时候企业的创始人,就是家族的掌门人最后做出一个决定,他说把我的企业全部都分给这些相关的人员,然后建立股份制,然后请世界上最著名的经理,经营高层的经理人员来经营,然后准备上市。做出了这个决定以后,这个企业大概过了一两年以后,马上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这次访问中遇到的例子,给许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认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制度不完善、股权不分离,这似乎是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也恰恰是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许健博士认为,只有运用资本市场,才能解决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问题,也才能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似乎心有灵犀。有研究数据显示,在130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包括借壳上市的已经超过200家,占比例近20%。其中,截止到今年4月底,浙江省有48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23%。然而令人无法想像的是,在这48家上市公司中,作为浙江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温州却没有一家。
作风务实 温州民企慎对上市
上市,一直被企业公认为非常有效的融资渠道之一。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上市不仅可以取得发展壮大急需的资本,还可以就此理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以浙江商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民营企业,在去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上市热潮。但是,一向领风气之先的温州民营企业,却在这股热潮中难觅踪迹。温州民企为何上市热情不高?周刊记者到温州进行了实地调查。
温州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经常是个另类,由温州人引发的经济现象似乎也总能够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25年前,“温州模式”搞得全国人民目瞪口呆,25年后,“温州炒房团”又再次搅得全国房地产市场销烟四起。这一点,连温州人自己也都感到自豪。在他们眼中,他们生来似乎就比别人更懂得经商之道。正泰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廖毅这样来形容温州人:“温州人他比较聪明,也比较务实,他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需要的是真金白银。比如说温州为什么有炒房团却不出现炒股团?温州人炒房他是很现实的,他能够看得见的,他把房子买来之后,涨价的时候我就抛,不涨价我就不抛。如果说你在股市里边的话,他会费很多的时间,天天去关心它是涨价还是跌价,然后总有一次被套牢,温州人没有耐心去等待,更喜欢这些实业方面的投资。”
有人说,温州人的这种心态,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够透明、不够公开、公正乃至公平。因此,他们对这种只知己不知彼的游戏没有兴趣;也有人说,这和温州人崇尚实业有关系,因为他们更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专家认为,温州的文化有务实的传统,早年南宋时期,温州商业已经十分发达,温州历史上的永嘉学派讲究的就是“义利并举”,这种功利主义哲学观的历史积淀,对温州人的商品经济意识的崛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当一个个上市机会出现在温州民企面前时,他们不仅看到了诱惑,也感受到了更多潜在的风险。温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谢健这么分析:“实际上,上市就是说,对公司来说,一方面筹到大批的资金,而且这是一种长期使用战略的资金,这个是最关键的好处。但是对企业来说,这么多的资金,拿过来要怎么用,又是一个问题。所以也就出现,有时候一些企业,上完市以后,这个资金不好用,这个资金没办法用,或者一旦用得不好,反而会出现失误。”
融资渠道发达 温州民企不缺钱
如果说务实的文化传统让温州的民营企业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在资本市场门口徘徊观望,那么发达的融资渠道则为这种观望提供了更好的理由和更多的时间。在周刊记者的调查中,“不缺钱”是温州企业家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我认为温州民营企业,刚开始确实不缺钱,那么到现在有的企业也不缺钱。这跟它的阶段有关系,刚开始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它的资金积累确实到那个阶段,如果不是跨行业,多元化发展,一般企业做好确实不缺钱。” 耀华电器集团董事长何建国也有同样的观点:“实际上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民间的资金,金融资金比较足,这种情况下,温州企业的上市,相应大家做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少,我有的是钱,我干嘛去上市。”
在采访中,一位企业家很认真地告诉记者,在温州,平均每四个家庭就有一个老板。正如这位企业家所言,几十年来的发展,不仅使温州成长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在当地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百万富翁乃至千万富翁,储备了极为丰厚的民间资本。截止今年六月底,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各项存款总额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那么,对“富甲一方”的温州,民间融资真的就那么容易吗?正泰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廖毅给我们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正泰集团投资的一个项目需要七百万元资金,集团公司出资了五百万,剩下的两百万全部是向社会募集的。在很快的时间内,两百万就募集齐了,还有很多的人愿意投都没有办法吸纳进来。
丰厚的民间资本,无疑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而各商业银行更是不遗余力,为民营企业贷款亮起了绿灯。中国农业银行永嘉县支行行长陈忠献介绍说,他们对民营企业采取公开授信制度,就是说评上银行“黄金客户”的企业,,银行一年可以给它一定的信贷额度,比如说奥康今年的信贷额度是两个亿。
在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都在抱怨融资困难的时候,温州的民营企业却不用为资金发愁。因为他们坐在家里,就会有一个个银行找上门来,主动贷款给他们。即便如此,这些温州民营企业家们贷款的欲望依然很难被调动起来。对于这种现象,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认为:“温州这块地方比较特别,因为好多好的企业,或者说过去对市场这一块视野不是怎么太开阔,或者就是把发展的希望或者是观念都寄托在自己积累资金这方面。就说好多私营企业发展得比较好的,银行去找他们贷款,他们都不要,他根本不要银行贷款,那么更不要说上市了,他就更不愿意上市了。”
资本市场平台好 企业不急政府急
说有务实的文化传统,要谨慎地对待上市也好,说融资渠道发达,不缺钱也罢,反正,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冷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最着急的要数温州市政府了,两年前,温州市政府借着机构改革的机会,专门成立了企业上市办公室,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宣传,提高他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鼓励他们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
温州市政府上市办上市工作处的陈基义处长直言不讳地说:“从政府层面去分析我们很着急,为什么呢?就是说温州企业和产业的升级和提高,必定离不开资本市场,只有资本市场才能够提升我们温州的产业,或者产品的档次。”
的确,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温州这么出名,温州经济的发展也倍受人们关注,特别是民营经济这么发达,到现在只有一家国有公司上市,没有任何一家民营企业上市,外界的议论很多,这对当地政府实际上是一种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政府感到在引导企业上市方面必须有所作为。
至于企业家们把不缺钱作为不上市的理由,主管上市工作的陈基义处长很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说不缺钱是不对的,那只能这样理解,你从原有的规模上,或者在原来的水准上前进一小步,你可能不缺钱,那么如果再前进一大步,或者你想做更大的动作,或者控制更多的资源,我说肯定会缺钱。”
在政府看来,对于温州企业,上市的好处绝不只是“圈钱”这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得了的。首先是能够规范企业的结构;第二个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三个,就是给它一个快速扩充的发展空间,越到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可能是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越是可以飞速地发展。
近几年,随着家族企业的种种先天性不足和弊端的暴露,温州的一些企业家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要想把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而资本市场正好为这种变革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舞台。
家族企业改制困难 上市费用相对昂贵
从最初的陌生到现在的认可,这是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对资本市场认识的必然过程。如今,温州市已经有71家股份公司站在资本市场的门口跃跃欲试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开始,但是它们走向资本市场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接下来请继续关注周刊记者的调查。
说到民营企业的上市,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上市是早晚的事,并且正泰集团已经为上市准备了整整八年,那么现在,他们离上市到底还有多远呢?正泰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廖毅介绍说,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了,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个包括:一方面是企业要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就是等待国内股市走出低谷。
在温州的民营企业家眼中,正泰集团的规范运作是有目共睹的,而正泰集团的三次股权之变也被国内的多家媒体关注。但有关专家认为,股权之变的结果显然还与规范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企业家自己也深深地感到在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就是由家长式的管理,走向制度化的管理,走向职业团队管理。
专家认为,温州企业大多数是从当年的家庭、手工作坊中发展而来,有着很深的家族经济背景,而这也在客观上制约了温州经济向资本市场的挺进。对于温州企业来说,观念上的转变对于上市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愿不愿意把一部分的股权转移到社会上,愿不愿意将企业的经营状况这种以前是家族内部的事向全社会公开,这个思想上的弯绕不过去,企业实力再强、上市条件再好也无法进入资本市场。
信息公开,财务透明,说起来容易,但在温州这个家族式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里,真正操作起来却决非易事。所以,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那么是不是有了坚定的信念,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了呢?除了观念以外,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在困扰着温州的企业家们呢?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企业不是不想上市,想上市,因为首先想上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它也是想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可能跟原来的过程有关系,刚开始像上市的话,那时候企业规模小,也上不了市,那么想上的时候,政策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因为你是民营企业。”
就中国早期的证券市场而言,民营企业的上市受到很大的限制。中国最初开放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部分原因,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困难,早期上市的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后来即使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开始上市,也很少有温州这种纯粹由自然人持股的民营企业。直到后来,上市由配额制改成了审核制,资本市场才终于对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也就在这时,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才有了与股市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带着美好的愿望,奥康股份公司走进了上市辅导期,然而在短短的一年多之后,王振滔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退出。王振滔告诉我们,像奥康这样的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以后,每年的费用少说也得两三千万,两三千万元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来说,当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面对漫长的辅导期和昂贵的辅导费用,许多民营企业就这样被挡在了资本市场的门外。另外,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拙劣表现甚至是丑闻也让温州的企业家又多了一重顾虑,现在上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可以迅速地增加美誉度,再加上定价、增发、配股控制都很严格,融资效果也大不如从前。但是对于退出上市辅导期,王振滔认为自己还有更充分的理由:“上市不是惟一的一条路径,奥康做大了有很多途径。奥康刚开始从三万块钱起家,到现在应该说翻了多少倍也不知道。但是我认为上市有上市的好处,不上市也有它的优点。我个人认为,如果有些企业产业你如果上市,往往不一定做得很好,但不上市,你反而做得很好。”
瑞立借壳上市 温州民企业零上市破题
在周刊记者的采访中,有几位企业家都提到,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企业上市不一定是好事,但温州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若想产业升级,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更快的发展速度,上市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温州民营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不久前,瑞立集团已经领先一步,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了美国的纳斯达克,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温州民营企业。
温州市政府上市办上市工作处的陈基义处长很高兴地介绍说:“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我们汽摩配的一个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已经挂牌,然后是这个月去路演,路演成功的话,可能要增发。它的股价也做得比较好,做得比较理想。在证监会的话呢,可能最近有一个企业要上会,如果通过的话,我们最乐观地估计,应该是年底温州民营企业在国内的股票市场上也会出现,出现声音。”
如果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高门槛,曾使很多中小企业望股兴叹,那么深交所前不久刚开通的中小企业板,就一下子缩短了温州企业与上市的距离,温州的民营企业与股市更近了。
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我们三年以前,就开始琢磨着,三年以前大家一直在呼唤二板。去年来讲,还是雾里看花看不清楚了,那么今年终于是露出水面了。当然我们除了深圳以外,我们在香港新加坡也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选择上市的基地。”
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无论是专家还是企业家自己,都对温州民营企业上市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如果证券市场非常健康地,循环地发展,那么有可能温州很多企业就上去了。”
温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谢健:“我想温州民营企业不会大规模,大批量上市,这是肯定的。但是我想在最近这几年当中,肯定会有一些企业会上来的。”
中国农业银行永嘉县支行行长陈忠献:“民营企业上市是早晚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没有,我想估计在未来的五年内肯定会有,或者是三年内。”
曾经是一直远离资本市场,如今却借壳登陆美国的纳斯达克,温州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关人士透露,今年的十一月,温州的民营企业极有可能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经历了2003年对温州经济的种种质疑之后,2004年对于温州经济发展来说,可能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温州经济曾经让人惊喜,我们也期待温州企业能够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为我们创造新的惊喜。
来源:[新财富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