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日益壮大,价值投资在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从某种角度讲,价值投资理念逐步被市场认可不仅加速了市场股价结构调整的进行,使沪深股市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而且从根本上正在颠覆市场的原有游戏规则。 然而,在价值投资的大旗下,笔者认为市场对上市公司估值的理解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目前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比较流行以市盈率(静态或动态)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但笔者认为这至少对周期性行业尤其是资源类行业并不完全适合。其中可开采储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因为理论上,股价是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的贴现,这句话说出了三个变量:年限、预期现金流、折现率。显然,对资源类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而言,它的可开采年限是至关重要的。这也许对煤炭企业并不重要,但对纯油气开采类企业影响很大。用简单的市盈率对目前市场中的纯油气开采类企业进行估值会产生高估的现象。 同样,由于中国国情不同,在对某些行业进行归类不能照搬国际经验。以银行业为例,在发达国家它们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市盈率定位有点类似于公用事业企业。但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尚未完成的背景下,把上市银行也归入周期性行业有失偏颇。还有汽车行业,在尚未实现普及化的目前阶段,将其归入周期性行业也值得商榷。 不能简单地把具有较强品牌效应的食品饮料类上市公司和一般加工制造业用同样的标准进行估值,前者至少应该享有一定的高溢价。道理很简单,前者往往享有稳定的现金流,而后者从长期看,不确定性太大。 另外,科技股未必应该享受高市盈率。我国的科技股往往由于缺乏技术的原创性而没有核心竞争力,所处行业竞争充分,价格战有时打得比传统产业还激烈,业绩非但不能体现可持续的成长,反而会突然变脸。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陈晓栋 上海证券报 港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