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杜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加大食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的工作力度,上半年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2亿多元。 据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质检总局以粮油、调味品、肉禽水产、果蔬、乳制品、酒、饮料、奶粉等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10项全国联动和110多项区域性专 项执法打假行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1月至6月,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8万余人次,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2亿多元,捣毁食品制假窝点180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4000多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57起,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认真查处阜阳劣质婴儿奶粉案等重大案件。目前,初步查清了涉及此案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标称43家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并依法进行处理。同时查获不合格奶粉134519袋、110吨,货值185万余元,端掉奶粉制假售假窝点34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23起,移送公安部门处理27起。与此同时,有关地方质监部门分别组织查处了山楂、肉肠、肉松、饮料、调料等一批制假案件。 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十种产品全面开展市场准入。 加大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近期对夏季比较畅销的啤酒、冷饮、酸奶、果汁、矿泉水等食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通过加大抽查覆盖面,重点检验安全、卫生等强制性指标,及时公布抽查信息,以合格产品引导消费。上半年对21类食品组织监督抽查了3401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4.4%。 此外,质检总局以重点产品、产区为突破口,集中整治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问题。加快食品卫生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363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同时,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建立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档案,把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