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艺术市场来说,最近的拍卖业绩确实令人鼓舞,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风》1650万元,元代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4200万元,20片殷墟甲骨文5200万元,如此等等,不仅是成交价高价迭出,而且拍卖公司的整体拍卖成交价过亿元,也不再是考量业绩的高点,其中一家公司在一场拍卖中的两件作品就过了亿元。最近,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卖了6930万元,又给中国的艺术市场注射了一支兴奋剂,许多人由此看到了中国艺术市场的美好未来。 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的艺术市场情况,审视之所以能够造就艺术品拍卖市场奇迹的原因,发现其中主要的是因为一些企业将资金转移到艺术市场中来,使艺术品投资成为一种新的投资形式,从而将艺术品市场开拓成为投资市场中的又一重要阵地。企业资金转入到艺术品收藏,将刺激这个市场的急速膨胀,标志着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中,企业已经不是个人化的利益表现,而是集团化的利益需求;企业在拍卖会上的举牌也不是个人的有限的资金注入,而是集团的大量资金的跟进。这种显而易见的市场变化,使人们看到企业转向艺术品投资之后艺术市场的重新洗牌,以及由此出现的新的市场格局。 最近,一家企业花费十年时间,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从国内外购得70幅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又于7月2日至1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展览,可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家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建立近现代美术馆。看来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在企业加大艺术品投资之后,会以民营美术馆普遍出现的局面而获得很大的发展。而从整体上看,企业在文化上的投资作为国家投资的补充,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作用也可见一斑。 企业的艺术投资将带来企业文化的新形象,企业的艺术投资也将带来新的艺术判断的标准,改变当代艺术社会的格局。过去,社会对艺术的判断,在现实中是以公众的接受程度为主,这个接受的程度基本上是在传统的艺术准则之内,反映艺术在现实发展中的主流性的审美趣味;而在历史上的判断,则是以学术的积淀反映历史的认可。在艺术品投资时代的今天,这些判断都有可能因为与投资相关的经济问题,而成为一种新的力量主导艺术的判断,这之中难以避免一些市场的因素而影响判断,最终为历史的判断所否定,但是,作品所含的内在的艺术价值始终是影响判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从投资的角度看,仅仅是企业的最终利益的问题,但从艺术的角度看,却对艺术的现实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陆俨少的6930万元的价格,吴冠中的数国巡展,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个案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这些画家的艺术地位的确定,而不仅是左右市场。这无疑也会在艺术规律和社会现实之间产生矛盾。企业投资对象的选择,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和市场状况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有可能成为艺术多元化的一个方面,并以自己的方式导引艺术的潮流。 中国的艺术市场肯定是越来越好,这是不用怀疑的。可是好到什么程度,是以一种什么样的速度发展,现在都难以预料,因为其中的变数太大。在谈论艺术市场时,人们通常会与西方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比,以此来说明一些问题,并没有看到目前的这种比较缺少可比性。但目前的这些高价稍微缩短了一些中西艺术市场价格上的差距,却是值得欣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