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宏超 李欣 北京报道
“净资产值这一概念之所以被提起,是因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它可以说是市场投资价值的底线。”一位市场人士指出。
股价不断向净资产靠拢
三年熊市,股价跌幅怵目惊心。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97%的股票出现下跌,149只股票跌幅在40%以上。据统计,自上海综合指数1783点以来的持续下跌过程中,仅仅有3%个股出现了上涨,30%个股强于大盘,70%个股弱于大盘。
中证咨询分析师徐辉的统计显示,截至8月3日收盘,两市股票均价为6.18元,深圳市场加权平均收盘价为6.2元,上海市场加权平均收盘价为6.15元。20元以上股票只有14只;10元以上股票仅有187只,在所有股票中所占比例仅为13.89%;跌到5元以下的股票476只,占比31.4%。两市1元股已经达到8只,其中ST吉纸股价甚至只有1.57元。
长春经开、ST达尔曼、一汽四环相继跌破净资产,近百只股票股价游离在净资产附近。北京证券的分析师刘景德先生分析道:“净资产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价值所在,如果股价小于或接近净资产,难免会对公司形象产生一定影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果按公司2003年底净资产作为参照,有近百只股票已经“轻松”跌穿每股净资产。其中原因在于,除了长春经开、沱牌曲酒等少数几家公司没有转赠送股外,其他公司无一例外都在今年进行了转赠送股,净资产大幅降低,从而避过跌破尴尬。
如四川路桥,2001和2002年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47元和0.46元,公司未实施分配,而2003年每股收益仅0.18元,却实施10转增2派0.5元,净资产如愿从4.01元稀释到3.34元,低于3.8元的股价。
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股价被严重高估,作为证券投资者无法获得正常的投资收益。从1991年至2003年,我国股票交易投资者累计亏损8900多亿元。也就是说,12年间中国经济发生了飞跃式的发展,但股票投资者非但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大餐,反而搭进去8900亿的血本。“这的确值得好好反省,我们这个市场中的各方主体,包括监管层、投资者、中介机构、上市公司都表现得很不成熟,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指出。
跌破还将继续
“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海外市场甚至香港、台湾市场都屡见不鲜。”摩根大通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他介绍,日本股市在断断续续长达十多年的大熊市里,许多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跌破了净资产。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9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1505家上市公司中,有854家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占公司总数的57%。不过,“在日本市场这时就会凸显出该公司极具诱惑的被收购的价值,因此接下来可能会发生并购行为,但在中国目前似乎还不能看到这一点,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即使股价跌破净资产,也无法被收购方信任。”
梳理近100家股价游离在每股净资产值附近的上市公司,可以明显发现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处于传统行业范畴,如制造业和建筑业,包括赣粤高速、兰州铝业、洪都航空、国栋建设、太行水泥、潜江制药、安阳钢铁、青岛海尔等等。此外,纺织服装股、家电股、化工股、商业股也占较大比例。而科技股由于普遍定位较高,这种现象很少。
“现在还很难说,出现大批跌破每股净值的股票,是周期性的现象还是将会成为中国股市一个固定的现象。”胡汝银认为,“现在我们制定价格的规则很不规范,股价理性调整也是今后股市的一个现象。”
抄底机会来临?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似乎一个新的投资时代即将到来。但现在谁敢说这就是中国股市的‘黄金大底’呢?现在连基金公司都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普通投资者了。”一位市场人士坦言。
市盈率是国内投资者重要的选股标准。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市盈率已经再度创下了近8年来新低。截至8月2日收盘,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28.11倍;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26.24倍;深圳B股平均市盈率:13.89倍;上海B股平均市盈率:23.96倍。
“从市盈率判断,技术面似乎越来越多地支撑着投资者的信心,机会正在聚集。”恒远证券的投资顾问徐琤先生分析道,“但接近30倍的市盈率还是不低。”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根据计算,我国股票市场合理的市盈率应该小于13倍,否则股价依然是被高估的。
不久前亦有基金经理公开表示,“我们选股票不管它跌到什么样,不管它股价有多低,首先的标准是,该股票有无投资价值。”
胡汝银虽然认为有股价跌破净资产是好事情,认为跟以前比投资机会更好,投资吸引力更高,但他承认“并没有人进场来买”。
资深分析师刘景德倒是表现得较为乐观,“此次跌破净资产、平均股价创历史新低、市盈率创历史新低可作为大盘见底的征兆。据历史经验,每次市场价格与净资产值接近时,往往孕育着市场的转机。”
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一位人士则坦言:“其实中国股市没有底线,虽然很多投资者知道,这个点位进去,即使股市再跌也是无可大跌了,但问题在于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即使是净资产附近的股价又能有升值的保障吗?”
而一位市场人士认为,股价跌破净资产,对于国有股来说,以净资产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时机已经丧失。“由于企业净资产的掺水程度,所处行业、管理层和品牌等等方面的差异,即便以净资产为底线,很多企业现在也可能乏人问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