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又一届奥运会在雅典开幕,一时间,世界各地人士云集此地,为赛事、为观光,主办国则更多地看到由此带来的会前和会后几年内兴盛的旅游经济收入。虽然离2008年奥运会召开还有四年时间,但北京已经在“数”着因奥运会而带来的前期的旅游经济效益。
中国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郭东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有遗憾,同时也有兴奋。遗憾在于没有成为此次雅典奥运会的组团社,兴奋则是因奥运会带来的前期和未来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以出入境游为主业的国内最大出入境游国际旅行社而言,今后的收益前景更是看好。而且康辉已成为今年冬季残奥会的组团社。
北京市旅游局局长于长江描绘了一幅现在和未来的奥运旅游大餐:2001年至2005年北京接待入境旅游者的目标是年均增长6%,而从现实数据看,2001年北京接待了302万入境旅游者,2002年增至310万,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人数下降,但前三个月,北京接待入境人数同比增长仍然达37%。预计2005年北京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361万人次;2006年至2007年,年增长率为8%,2008年增长率为10%,接待人数为463万人次;2009年至2010年与2008年持平。
根据目前北京旅游业状况测算,每来京10万外国人就在北京消费1亿美元,那么到2005年北京外汇收入将达到37.2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47亿美元。
此外,在奥运会举办前后,外省市来京游客年增长率将为5%,人数增长到1.13亿人次;市民在京旅游人数年增长率将同为5%,达到5400万人次。预计外地来京旅游收入至2010年可达1266亿元。
从以前的奥运会举办国来看,在某种情况下,奥运会对旅游业的影响并不只在举办年,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旅游业的作用表现在举办前的三到四年。韩国在举办年,游客人数上升6.6%,随后两年又分别上涨了16.4%和13.5%。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德谦对记者表示,奥运会对游客人数的影响会因举办城市不同而不同。从以往的事实来看,1996年亚特兰大游客人数上涨,汉城也上涨。但巴塞罗那却在举办年和举办后游客人数下降。洛杉矶和巴塞罗那的教训了表明,目的地旅游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奥运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反映在入境旅游者的数量上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性。从主办城市所在国家的角度看,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入境旅游者数量多数实现了增长,但是西班牙和前苏联在奥运会举办当年的入境旅游者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韩国和美国出现了“跳动”现象,但美国在洛杉矶奥运会后的2年中出现了入境旅游者数量的下降。
刘德谦表示,奥运会对我国确是个十分有利的机会,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之一,加之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浓厚的东方文化,均能给国外人士在奥运会前后观光中国提供了最大的信心支持。
相关旅游人士也提醒说,奥运会对旅游会产生“拉力”,但也伴生着“推力”,即奥运会对旅游者的“排斥力”,集中体现为奥运会对旅游活动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包括与奥运会无关的会议、展览等活动的公务、商务旅行者被迫取消行程;由于举办奥运会而放弃到访主办地的普通旅游者;主办地的居民外出旅游以逃避奥运会等等。
总体来说,挤出效应是暂时的,而由奥运带来的长期效益则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国,北京已经在积极关注各国已经举办过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着自己优良的办会内环境。正如一些旅游界人士对记者所说,真正要吃好这上千亿的大餐,没有过硬的“软硬环境”是很难吃得“香”的。
记者同时了解到,北京将把“奥运会与餐饮业商机、品牌经营、北京美食商业街以及美食文化”结合,使北京成为“美食之都”。据预测,由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直接投资为1349亿元,将其在2002年至2007年间进行分配,参照投资额40%转化为消费的一般规律可得出:在2002年到2007年间,由奥运会直接投资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合计为540亿元,其中2005年至2007年对零售额拉动作用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分别达到130亿元-13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