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农业保险试点似乎是一夜间吹遍大江南北。南起福建,北至黑龙江,东到上海,西达新疆,所有当地保监局都将本辖区内的农业保险试点当成头等大事。
尽管尚无官方数据表明此次共有多少试点地区,而陕西保监局一位人士相信,目前几乎是全国各个省(市)都已开始农业保险试点。“在保监会的一再敦促下,我们也已经在渭南开始试点了。”陕西保监局一位人士说。
但业界专家指出,试点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有违保险的基本原理,而且在财政补贴等实质性支持措施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广泛试点恐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全国试点
“以前我们对农业保险并不积极,因为这是政策性业务,在相关政策没下来前,保险公司积极性很低。但国务院对此极为重视,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连续三次批示要进行试点,要求哪怕从一个村开始试点都行。”该陕西保监局人士说。
“几乎所有的保监局,不管当地情况如何,都必须把农业保险试点当成重要任务来抓。”一位保监会人士说。因此,农业保险试点成了各地保监局的头等大事。
四川省先期确定省人保、省人寿、中华联合保险成都分公司、泰康人寿成都分公司共4家公司参与试点,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代办农业险。其中,财险公司在经营种养业保险的同时,可经营其他农业保险业务,并将此类业务作为调剂手段,弥补种养业保险的亏损,实现“以险养险”。寿险公司则为农民提供“低费率、低保障”的人身险产品。
安徽在开展大宗农作物保险试点的同时,正筹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并由当地企业发起设立区域性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合肥兴泰农业相互保险有限公司。在广东,中山市也尝试由农业局、财政局和人保中山分公司合作,财政出资600万元作为风险基金。当赔付款超过合同规定的保险公司赔付最高限额时,由风险基金承担。而在湖南,农业保险将在近期开始先从生猪养殖保险试点开始,试点范围定为一个市或一个县。
另外,首家专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已经落户上海,吉林安华也在不久前获准筹建。业界人士称,下一步保监会将积极研究在黑龙江垦区引进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模式,在新疆、内蒙古开展奶牛等养殖业保险试点,在江苏等地实行政策性业务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的试点。
法国安盟保险也已经在四川等地区开展农业保险,而保监会也明确指出,将重点批设经营农业险的外资保险牌照。 业界质疑
但这种广泛试点的做法却引起了业内专家的疑问。
一位长期从事农业险的保险公司人士指出,“目前各地保监局的做法已经有点像是纯粹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尽管从表面上看各种模式都在尝试,但由于试点只能选择在小范围的地区,这本身就违反了保险的‘大数法则’,不太可能提供很好的经验。”
他认为,目前的试点范围一般是一个县或一个市。只要试点地区发生了一次自然灾害,这就会使该地区的赔付率急剧上升,不能真实地反映大面积实施时的情况,搜集的数据需要在事后再进行修正。
同时,相互制农业保险成为许多地区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之前,河南等一些地区已经推行过相互制的农业保险,但都因农民积极性不高、当地政府后来介入并挪用资金而导致失败。目前,对于相互制保险是否适用于国内非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市场,仍然有许多争议。”而且,《保险法》中对相互制保险公司也未有明确界定。
另外,财政补贴等关键的技术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目前试点地区的财政补贴主要由各省自行支付,有些地区甚至提出由当地财政对农业险亏损兜底。从长期经营来看,财政兜底这种做法并不可行,国家财政没有那么大的财力。”
“在这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匆忙进行试点,若失败或草草收场,会使农民对农业保险感到失望,对未来农业保险的发展非常不利。” 财政补贴
对于最关键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官方的态度也尚未明朗。
尽管财政部官员已经根据中央精神,明确表示将给予财政补贴,但知情人士指出,具体如何补贴及每年补贴金额尚未提上议事日程。而保监会官员称,将会同财政部、农业部、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小组,依托试点载体,研究探索农业保险的支持政策。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6亿元,仅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0.5%。从1982年开始经营以来,22年来农业保险累计赔付73.9亿元,实际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其重要原因在于除了免除营业税外,国家财政实际上没有给予农业保险任何补贴。
财政补贴已势在必行,但具体操作方案仍是一纸空文。在安徽试点的大面积种植的30万亩水稻,初步确定保险费由中央财政负担30%,合肥市财政负担30%,投保农户承担40%。“这样的补贴将是由省级部门和中央财政部门签订协议,每年按比例给予补贴。但这种按保费进行补贴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农民的投保金额变动很大。”该从事农业保险多年的人士说。
而上海安信是通过“以险养险”的办法来操作,即上海安信可以通过其他有效益险种的收益来贴补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可能产生的亏损,促进公司的持续经营。“安信的盈利点来自农村的房屋保险,这个险种的赔付率只有20%左右。但这种做法还是无法明确界定商业保险与政策性保险之间的分界点,而且上海农业遇灾较少,这种模式在其他地区无法复制。”
另一种思路是根据再保险来进行补贴。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此前已向保监会提交一份报告建议,成立国家农业再保险专项基金,由政府指定的专业再保险公司与各地方农业保险机构签订农业保险成数合同、巨灾超赔合同或赔付率超赔合同,中央财政对该基金实行一定的补贴。
而国内农业保险权威专家、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测算,在一系列假定的前提下,国内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一年需要81亿元。
他的假定前提是:全国只承保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四种作物的多风险保险和奶牛一种家畜的死亡保险;按2000年的播种面积和奶牛存栏数计,有一半作物投保,一半成年牛和青年牛;四种农作物的保障产量按平均产量的70%和产品价格都按市价的70%计;农作物保险的纯保费率以5%计,成年和青年奶牛的纯费率按6%计;农作物保费补贴30%,奶牛补贴纯保费的25%;经营管理费补贴按村保费的20%计。值得提出的是,这些数字都是按照2000年农业发展的情况来估计的。
81亿这个数据不是一个有很强现实意义的数字,但是却可以为政策性农业险的财政补贴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因为具体地区具体农作物的损失率不同,保费率也不一样,而且农作物价格几年来的价格也上涨了很多,家畜家禽的死亡率也各异,因此目前只能以2000年的有关数据在假定前提下估算。”庹教授说,“更重要的是,农民自愿投保绝对达不到一半,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农民投保达到10%就是一个理想数字,而现阶段,主要经营农业保险的人保公司,最辉煌的年度,农民投保也只达到3%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