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8月1日,为了收集国内企业运营的基本情况,了解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分布状况,酝酿了半年的全国首次经济普查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不仅包括了以往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的所有行业,还将建筑业也纳入其中,涉及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普查的范围不仅包括二三产业的所有法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还包括个体工商户—甚至是那些没有注册的临时或流动摊贩—所谓的“草根经济”。
据了解,仅北京就要调查30多万个法人单位、3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40多万个个体工商户。由此看出,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比前两者总数还要多。北京如此,想全国也如是。这说明“草根经济”的规模和力量日趋庞大。此次经济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对那些正从事商业活动但尚未登记在册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非执法性统计,从而为我国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草根经济尽管简单朴素,原始粗放,但实际上这是真正完全市场经济的原初形态。其逐市寻机趋利的生存意识,会使“草根”长成草原,也会使草原长成森林。江浙一带出现的从家庭作坊到村落经济、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区域产业集群的小商品经济模式,已经证明了这种草根经济的原始活力、无穷魅力及不可小视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尽管个体和私营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连政府都难知其详(这也是启动此次普查的一个初衷),但是对其管理方式却往往粗暴简单,甚至被冠以“黑色经济”、“灰色经济”的不恰当称谓。
为了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城市形象,有些城管街头肆意打砸销毁“草根们”的生存工具,试图“斩草除根”。这些地方政府的少数人员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销毁的或端掉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或一项业务,而是他们的“生命线”。
如果不是为了生存,如果不是市场有需求,如果“草根”没有基础,恐怕谁也不会背井离乡,谁也不会沿街叫卖,“草根”也就无所谓“经济”。交通秩序当然要维护,城市市容当然要整顿,消费者的利益当然更要保护,但是否有必要或必须将这些“草根们”赖以维持生存的工具砸毁或者将他们几乎是惟一的正常的生存渠道断掉,却是一个完全可以商榷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行政,如何执法,如何管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如何疏导和规范的问题。但首要问题是,我们对此是否有在便民利民的前提下的规章制度和有力措施,而不是以规范和管理的名义去摊派收费?正因为有暴力执法,违法行政,暴力抗管的事件也屡见报端。结果是,不仅想禁的没有持续性效果,而且可能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社会稳定。
如果少给草根经济一点法律、政策、行政和社会上的障碍,而多给一点管理、规范、引导、支持上的关怀,真正落实“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将这些几乎是“地下经济”的“草根”培植起来,有效放松管制,合理降低税赋,解除权力垄断,给草根经济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为“草根”营造一个“社会上不歧视、经济上有实利”的发展氛围,让地下交易转为地上交易,草根经济又何尝不利国利民?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草根经济的普查之于我国的宏观经济健康运行,不啻为一个重要分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