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随着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规避国际化发展的风险?2004中国金融市场论坛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搜狐财经将现场直播本次活动。
李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荣幸参加论坛,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非常重要,中国加入WTO已经两年,因此中国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会面对国际化这样一个环境。国际化的问题有很多的理解。第一个层面的理解是指我们金融机构跨出过国境,在更广的范围内经营,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金融机构按照化的标准来管理自己。我觉得这两个含义中,后面的含义是最根本的。因为你在外面其实不是特别难的事,难的是你真正按照国际的标准来经营自己。我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如此,我们加入WTO,才不会损害我们的金融发展,进而损害我们的经济发展。在我看到,国际化是对中国过去一直关着门的国家,最大的问题是风险,到现在我们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并不知道什么是风险。所以我非常同意马蔚华行长说的管理风险是核心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风险问题,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业,所以我们谈加强银行业建设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层面谈:
第一,全球化。我们为什么谈经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我们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认识。第二,在全球化背景中,金融的不稳定因素以及解决的最主要的框架。第三,我想报告一下金融稳定的问题在中国尤其如此。第四,讲一些看法,怎么来加强中国银行的能力。
金融全球化是这几年谈的很多的问题,但是也是一个并不统一概念。我想简单一些,金融全球化我们定位于一个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联系的过程。包括两块,一块就是你的金融活动是可以全球化的,可以跨越国境,一个是不可避免的。风险发生机制也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很深的进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特别想强调过程。因为很多东西我们不熟悉,而且我们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对风险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现在的金融全球化,我们还想指出它一些特点,因为金融全球化,如果从历史上考察,实际上不是上世纪末的事情,往前追溯一点,按照西方中心论,从资本建设就有,但是按照最近越来越强的声音。眼下的金融全球化与那个时候的金融全球化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量大。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特点。第二,现在的全球化是在金融自由化这样一个制度变化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现在大家把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同时作为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内容,是这样的事。过去也有全球化的问题,我们中国对外是一套办法,对内是一套办法,但是如果基础是金融自由化,是放松管制的话,对内对外必须是一致的。这是跟过去很不相同的一个情况。对外是统一的标准,我们今天提出问题的主题是我们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主要是标准的国际化,不在我们一致不一致。一致是全球游戏规则的一体化,愿意不愿意,必须如此。甚至你的话语都必须是国际一体化。英语越来越重要,很多业务、安排实际上是用英文表述的,这是规则的国际化。最后,如果说过去我们能很明确分出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现在是一门课。现在国内金融必须在国外的金融体系才能上理解。以前是一国金融之谈,延伸到国际上,现在全部是一个规则,是国际金融的最大的,每一国的金融是其中一个部分。
你要接受这样一个东西,你要接受国际标准,要接受外来冲击,因此金融稳定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在这种环境中,金融的不稳定显然是加剧了。尽管说我们得到的条件是增加了,但是金融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主要有两条,第一,在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体系波动大大增加,涉及整个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问题显然比以前大了。第二个不同,这个全球化是在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使得国内金融市场越来越国际金融市场连在一起。所以增加了波动性。我们非常能感受到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影响。利率加不加,讨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别的国家经济怎样,美国的利率怎么样你要考虑。你要考虑如果利率发生变化,国际资本流动会发生变化,它的量它的方向会有什么变化。在这个基础,国内有什么变化,这一系列问题都和我们密切联系。以前根本不用想这么多事。
像央行票据,很早就有,马行长就尝试做过,小规模的做了一下。现在是离不开的东西了,存量上万亿元,因此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央行成本增加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国内金融全球化。所以不稳定性加剧了,所以我们才需要博士后工作站来研究这些问题。我想由于这两个原因,国际波动很大,第二国内越来越与国际融为一体,所以这个波动性、不稳定性、风险是显然是不会消失,因此,如何保持金融稳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关于货币政策目标,16届三中全会有三条表述,这个表述已经不一样了,都把金融稳定作为主要的目标。为什么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原因。既然有这么多风险,既然全球化、国际化的风险在加大,我们就要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有很多内容了,我主要从制度上讨论一下。
无非分两段,一段是减少风险的可能,重点是风险发生的条件,研究这个条件中国具备不具备。从我们分析来看,国内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宏观经济的不稳定,这一轮调控,大家又看到风险是因为宏观调控。02、03年我们上一轮周期积累的问题,主要得到解决,然后经济推非常的热,然后宏观调控,大家都感觉到是不是有新的问题,不良资产下降的前景在今年下半年不太乐观。这就是宏观经济不稳定造成的问题,包括总量、结构的不平衡,包括我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设置是否适当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问题。另外一个是传播问题,由于一国的经济越来越成为全球的经济组成部分,于是常常产生外部的冲击。比如油价的冲击。水、煤,这你没有办法。金融上的外部冲击,美国显示一种趋势、韩国又显示另一种趋势。他在降息。特别是美国物价上涨不快,他在加息。韩国物价上涨很快,他在降息。显示不同的趋势。美国是最强的国家,外汇储备最多,韩国是我们最近的国家,我们的经济很接近。我们的贸易往来很密切,他的政策也会影响我们。所以还是一句话,由于全球发展,国外的任何事情都会对我们有冲击。
第二个阶段,如果发生了,风险变成了危机,就需要管理。俗话说就是防范和化解。如何化解,化解的程度、速度怎样,也取决于经济的结构。取决于金融体系,老实说,刚才马行长说的从银行的角度考虑资本市场深度不够的问题,我们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角度考虑我们也发现我们应对风险金融体系太偏颇。银行为主这种体系使得我们应对风险能力不够。所以风险发生后,是否能有效的管理风险,也取决于一国的经济体系、金融体系是否合理。这两个部分我们都存在问题。所以我们管理风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下面再进一步进入银行业的问题,在金融稳定中,银行稳定是最重要的。我们反过来说,金融危机经常是可能由银行危机引发。引发金融危机的情况是很多的,另外由于其他危机,比如货币危机、市场危机,最后会传导到银行体系,并经过银行体系放大,变成一个全面的危机。无论是由他引发还是由它继承、扩大,银行是各种各样的危机最核心的问题。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美国,30年代美国的危机现在看来,与他当时的银行和证券没有分开有关,与当时人们可以利用银行的存贷款放大机制来支持股市的泡沫有关。所以之后有一个泡沫破灭。从纳斯达克股指下泻算起,现在有4年了。应该说从股市来看,不亚于上市。但是这次美国没有引发全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是银行没有卷进去。所以这段时间里,银行的金融危机发生后,有很多很清楚的统计,整个市场在下泻,银行股指在上升,银行经营很稳健,没有出现问题。这是长达长几十年发展中,非常有效的把银行的存贷款和资本市场分开。日本经济长期衰退,到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好转迹象,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的危机构成它此次危机的基础,由银行危机引发,因银行体系不合理而持续。这就是因为以银行为主,另外银行有非常多的形式卷入各种各样的领域,尤其卷入了一些高风险领域,比如房地产领域。
为什么说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银行核心是金融核心最主要的部分呢?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融资量在任何国家是银行为主。尽管美国是一个资本市场为主的国家,但是从量上还是银行为主。大家可以看一看米斯基的书,其中就讲银行这个集团,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里面。股票融资形成的结果和银行债务形成的结果不一样的,它形成财富积累。在中国这一点是更不用解释,比如03年,我们市场上将近3万元的银行贷款,股市筹资才1000多亿,是根本不能相比。因此,信贷有这么大的规模,银行业肯定是占主导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银行业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资产表期限的不匹配,这是他运行的基本特点。这种不匹配潜在导致银行的摧毁。如果有外部的危机,很快引发挤堤的危机。这种风险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周小川在上海讲,贷款是银行提供还是市场提供,这个问题再深化一点,整个经济活动是由什么方式支持的问题。这个问题过去谈了很多,但是一直没有引起注意,尤其没有引起一个制度变成。比如你现在看花旗银行,花旗银行不会有中长贷款,贷款占其盈利来源比重是越来越下降的。银行行业越来越是一个资产管理。但是在中国,越来越强烈感觉到,中国的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最近几年的情况是,银行存款的流动性越来越高,但是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比重越来越重。这两个趋势的发展是非常的危险。我在别的场合也做过很详细的分析。中国负债表不匹配问题依然造成中国银行风险的主要力量。
第三,银行业承载全社会的支付金的问题。保持银行的稳定,实际上是保护支付金稳定的问题,银行不稳定就银行支付的不稳定。
第四,在现代的金融体系下,货币供应的主体部分是银行存款,现金中M1大约10%多,M2占的比例更少。大部分是存款。存款都是银行的负债。有联系就很清楚了,如果货币当局目标是控制货币供应,你就不能不顾忌银行的风险。你如果利率市场化了,如果波动很大,从而导致存款在银行体系和市场体系中非常频繁的波动,就会造成货币供应的频繁波动。所以大家想一想,像美国这种国家,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存款。他管制将近60年时间,重要就是存款管制。他后来放开了很重要的原因是货币当局的操作从主要是调控货币供应转移到利率上。他必须有这个转变才会这样。所以我们觉得银行稳定从四个角度看非常关键的。这么重要的事我们怎么办他呢?要的事情非常多,我这里从四个方面概括。
第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马行长刚才也特别强调了资本约束。这一点太多说。我只是想补充一个事实,我们注意观察一下,发达国家最近几年在金融市场提供很多融资手段的时候,按理说资本充足率是可以下降的,银行是一个中介机构,他只要求要钱的时候马上可以借到钱。从理论上说,给银行提供了减少自有资本的机会,但是发生的情况不是这样,事实上各国的银行、好的银行自有资本非常高。最近几年,博士生非常热衷研究所谓的财务保守的问题。我有两篇论文写了银行作为财务保守理论,香港10%几,这很重要的原因是防范风险的需要。因为你面临一个全球化的环境,对上市银行来说,提高自有资本充足率实际上防范恶意收购的方法。
另外,我们要提高流动比率,要增加我们资产中的流动部分。我们说中国银行业潜在的危险就是我们负债这边的高度流动性,而资产这边是越来越不流动。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应当说有很多处理的办法,办法之一就是我的资产流动起来。他可以抵押贷款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为什么现在当局在认真研究?就是要提高资产证券化。从根本上说,银行要持有大量的流动资产,就需要有非常发达的债券市场。现在长达10、20年的贷款上,负债在迅速的缩短。在中国不管怎么讲,存款下降后,谁都害怕。就是因为他提供了一个水落石出的条件。
第三,在中国的拨备的问题。资本和拨备都是银行放在那里为了防范风险。招行的实践应该得到肯定。大家都知道,在新资本协议里,资本充足率是一体化的问题,但是中国已经确定两步走,确定双轨制,所以内部评级法是管理问题,资本充足率是我们银监会今年公布了一些办法,最近关于内部评级法接连开了很多会,这些会是关于怎么推进,也有很多安排。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事。
第三,严格管理授信,这在中国是一个大事。因为很多银行不是自己的,可以乱授信,这也是使得走上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这些制度的实施都会使我们最基础的授信业务能够得到支持。
最后我想讲一下,要减少银行在股市的风险暴露。中国现在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银行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另外发放贷款由公司机构进入股市。现在越来越多是后者占的份额比较大。现在看起来,这样一种格局是很不利的,一方面不利于股市的发展,股市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发展。一方面也不利于银行的发展。所以减少银行在股市中的风险暴露是一个大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我就从防范风险此做了一些探讨,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