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去年三季度对中国经济的“冷”“热”辩论到今年4月27日的新华社社论和具体的银行“窗口指导”,这次以“收缩地根”和“收紧银根”的“双降”使得三种经济要素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源中两项投入量刹车,导致第二季度除了CPI(消费物价指数)的经济指标冲高其余全面回调。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速度继续减缓,中长期贷款增幅明显下降。宏观调控效果显著。但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并非简单的“冷”“热”而是立体结构性矛盾。
进入 理财首页 进入我家理财论坛 我要投稿
中国的加息不像一些经济学家想的那么简单,它有含有很多的政治因素。我们的社会制度结构决定了我们的经济与政治的关联度超过了成熟的市场国家,所以许多问题不能仅仅从经济上考虑,必须考虑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只有通盘考虑才能是执政的风险最小,改革的成本最低。
由于宏观调控后四大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信贷压缩过快银行风险加大,而且从上半年看信贷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0亿左右但主要是短期信贷,也就是说市场上特别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了,而这一切都加大了经济硬着陆的可能。宏观调控到中盘,下一步如何走直接影响到宏观调控的成败。换句话讲,目前再出调控政策的政策成本比以往都高了,因此有“已经不再适合再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观点。但矛盾之处在于7月份CPI已经到达5.3%,超过了央行的警戒线5%,而且有持续扩大趋势,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这就使得加息的决策非常困难。加息就会使宏观调控加剧,经济可能硬着陆。一旦加息基本利率上调,做为浮动利率的按揭利率应该随之上调,这会加重百姓的生活支出。对百姓来说如果加息后,减少CPI的效果被按揭利率上升的作用抵消,有房屋贷款的百姓就不会在加息中得到一点好处,这里面有一个CPI和月供支出的替代弹性问题。
延伸阅读:买房还是观望?
如果不加息,三季度CPI涨幅必然还会扩大(而不是可能),但这就是中央银行的两难选择。而由于金融系统传导效率底下,调高利率不见得CPI会立杆见影生效,但出口却会立即受到打击。推迟加息还有利于扩大出口,而扩大出口直接会拉动劳动力的消费。从上半年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看,还没有形成外资逆流,还有机会再等待;所以决策层在百姓容忍CPI的限度内推迟加息可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央行的“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的提法也正是表明了中央银行加息是两难选择。
对目前房地产的影响主要看在“收紧银根”和“收缩地根”的变动中,土地和资本谁收的更紧。在原来平衡的基础上,看那个经济要素收的更紧,谁收的更紧,谁就看涨。从目前看土地基本停止上市了,而信贷没有完全停止,我的原话是:“钱比地多,地收的比钱更紧”。所以当不加息时,土地价格应该是继续上升。所以上海房地产价格还会稳步小幅度上升。如果第三季度加息(25基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所有投资都会收到影响,但对所有的投资工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利率调整导致市场动荡时,利率变动对流动性好的资产影响更大。依次为股票、基金和国债,从“427社论”到现在,已经证明了股票下跌,债券下跌和基金的下跌都超过了上海房地产的变化量。由于几个资产池是联通的,任何一个消息都会带来资产池之间的互相交流,并最终使他们达到均衡。从这几个资产池来看,证明了上海房地产是下跌最慢的资产。由于国债市值太小没有能够起到股票的缓冲池的作用。所以在经济萧条时,流动性差的房地产恰恰是跌速度最慢的。另外,其它投资工具如股票、基金和国债是100%的投资需求,而房地产投资需求小于20%,所以房地产在提高利率的情况下,房地产的弹性小于其它投资工具。
总之,在不加息和宏观调控不再加码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和局部地产膨胀”还会起主导作用,也是我的核心观点,“资产膨胀”自然存在资产泡沫,但有泡沫不等于不涨。一旦加息对所有投资都是利空,但“一刀切”的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打击是绝对的,但从几个投资工具比较中又是相对的小的,所以房地产价格可能是下跌最慢的资产。不动产的特性在目前经济结构中表现的如此充分,流动性低变现能力差。进入我家理财论坛
(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优秀文章将会在搜狐理财频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