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收购华意压缩(000404.SZ)受挫并没有能够阻止昔日凯地系灵魂人物重返资本市场的脚步在湖北和两家公司争夺双环科技(000707.SZ)的步伐刚刚迈出,张海又将资本之手伸向了地处西北兰州的西北化工(000791.SZ)。
这是张海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健力宝集团收购的第三家上市公司,这与此前消声在资本市场上的凯地系“凶猛的收购”相比毫不逊色。
所不同的是,当年的资本平台凯地投资“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在“舞台上的是健力宝集团”。纪治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很谨慎,他的身份是健力宝集团的董秘。
玄妙的收购计划
如果说因为两个竞争对手的出现使得健力宝入主双环科技平添了一些变数;健力宝此次进入西北腹地兰州收购西北化工则显得步骤有序。
西北化工的大股东西北油漆厂持有上市公司的1.098亿股权,占总股本的58.09%。即使按照每股净资产1.72元的最低价格计算,重组方全部收购这些股权至少需要支付1.88亿元的真金白银,同时,由于超过了30%的上限还需向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
实际收购过程中当然没有出现上述问题。
8月6日,一家成都公司首先浮出水面,西北油漆厂拟将其持有上市公司的3000万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15.87%)转让给成都成电正元(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电正元”)。
8月16日,西北油漆厂再次将手中的5000万股权转让给健力宝集团,转让价格仍旧是每股2.01元。
经过两次转让之后,健力宝集团已持有西北化工26.46%(5000万股)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成电正元以15.87%的比例排在第二位。而原大股东西北油漆厂手中的股权仅剩下2980万股,占总股本的 15.77%,屈居第三。
“30%的要约收购上限必须绕过。”荣正投资的一位专门从事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专家表示,“但如果仅仅是健力宝出面要从58.09%的股权比例中获得低于30%同时又要处于控股地位的股权,前两大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必然会太接近;这样就难以避免第二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吸收筹码举牌的风险。而成都那家公司的出现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资料显示,率先受让上市公司股权的成电正元的大股东成都创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创先”)出资3850万元,占总股本32.08%,其他五个股东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27.5%)、成都中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83%)、成都汇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42%)、成都成电领先软件股份有限公司8.33%和自然人雷鸣(0.84%))。
尽管公告中明确表示,“上述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也不是一致行动人”。 但记者调查时却发现,成电正元的自然人股东雷鸣同时持有成都创先49%的股本。成都创先的另两个股东分别是成都申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36%)和自然人谭先丽(15%)。
这样,自然人雷鸣通过成都创先间接控制着西北化工的第二大股东成电正元。
然而正是这家成都创先公司和当年的凯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00年凯地系通过收购中国高科(600730.SH)的大股东东方时代投资开始了资本之旅,当时出面收购的公司是深圳凯地投资,而成都创先正是深圳凯地投资的股东之一,持有26.67%的股本。同时,成都创先公司还是上市公司中国高科的第三大股东。
凯地系核心人物张海和雷鸣也同时出任中国高科的董事。
对此,健力宝集团的纪治表示,不排除张海和雷鸣认识的可能性,但两个公司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关系。
“左右手”策略
纵观健力宝集团此轮收购的三家上市公司,每次出手的同时都会在当地建立一个发展饮料的“健康产业园”或给予在当地投资的承诺,张海此举在业内被称为产业和投资相结合的“左右手策略”。
“健力宝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方面,健康产业仍旧是健力宝的主营业务,这块业务去年盈利近两亿元人民币;另一块是投资业务,涉及的行业面可能要宽些,这几次计划收购的上市公司就是属于这块。” 纪治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今年1月健力宝集团出手收购华意压缩时曾在江西景德镇计划投资2亿元建立一个健康产业园,旨在打造“一个以江西为中心的区域性茶饮料生产基地”。
两个月后,健力宝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投资2亿元涉足茶饮料市场的决定。
今年7月,健力宝集团计划收购湖北双环科技时又表示将在上市公司所在地城市投资3亿元建立一个年产10万吨的生产线。
就是在7月,健力宝集团完成了管理结构的调整,将所有业务分别整合到集团下属的饮料、包装和综合三大事业部中。其中饮料事业部以地处三水的饮料厂为龙头,包括分布在北京、西安、成都、镇江、昆明和漳州六个城市的子公司,总计产量达150万吨左右。
健力宝在上述六个城市的布局中惟独缺少华中地区,如此看来将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饮料基地的想法和收购双环科技正好契合。
这点从纪治的口中也得到证实,“即使对方(双环科技的大股东)不选中我们,湖北地区我们肯定是要成立一个厂。”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中,张海专门就建立华中生产基地一事到武汉进行实地考察,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会见后表示希望健力宝集团能够在武汉进行投资。
据了解,此前因为在华中没有生产基地,运费成本相当高,健力宝计划在武汉建立一个辐射华中地区的生产基地,预计销售额达到8亿-9亿元人民币。
一位参与此次考察的人员向记者透露,张海当时就表示“对武汉其他领域的投资也有浓厚兴趣”,这也就带来了后来健力宝集团参与双环科技的重组竞争。
纪治告诉记者,健力宝集团已经和湖北方面签订了一个投资额为3亿元的意向性的协议。健康产业园还没有开始动工,但通水通电的问题已经完成。
他还表示,这次湖北的健康产业园不仅仅包括饮料的生产线,还包括罐装线,包装配套等方面。
和前两次不同的,因为“当地缺乏消费需求”,健力宝集团在这次收购西北化工的同时并没有在当地建立“健康产业园”。健力宝董秘纪治对此的解释是:“上两回是产业园的土地问题已经落实了,而我们又有一个类似的规划;但这回土地没有现成的,所以就没有建。”
事实上,健力宝集团并没有放弃在西北发展饮料业的打算,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明确提出“利用甘肃当地资源,发展新兴果饮产业”的计划,而这一点正是健力宝集团被甘肃方面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此种种,张海复出后几次出手中,总是将“发展饮料厂业”和“对外投资”结合在一起。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健力宝是一个很好的孵化器”,他希望通过健力宝来打造“核心的价值链和产业链”。
“健力宝系”走向何方?
说起凯地系在资本市场上的凶猛收购则离不开“三剑客”之一的操盘手李友,他将自己的身份归为“打工者”。尽管两人此前的配合较为默契,但2001年6月两人离开中国高科后却有了不同去向。
李友去了方正科技,帮助魏新操盘并购事宜,其中包括收购苏州钢铁,间接控股ST合成(000788.SZ),整体收购武汉正信从而间接控制其下属的武汉证券、武汉国投等公司。
而张海则去浙江国投,去完成此后浮出水面的“健力宝系”的平台搭建工作,半年后张海是以浙江国投副总的身份前往三水市和李经纬签下了收购健力宝集团的合同。
也许从那时候开始张海就有了离开凯地另起炉灶的打算,当时李友的一番话是最好的佐证:“凯地不是健力宝最后的买家,浙江国投也是受人之托。”
此后张海便开始了自己的资本部署。
在如今健力宝集团的股权架构中最上层是三个自然人,张海、叶红汉和祝维沙作为三水正天投资的股东分别持有40%、30%和30%的股权。
三水正天投资和张海个人分别出资90%和10%组建健力宝饮料厂,而健力宝饮料厂持有健力宝集团75%的股权。
据了解,其他25%的股权分别由香港商人张金富(15%)和澳门南粤集团有限公司(10%)持有。
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末,健力宝集团的总资产为46.87亿元,净资产为12.69亿元。
入主健力宝之后,张海一直着力塑造“做实业”的形象。
他将自己在饮料行业的目标细化为三个方面,“首先,我希望健力宝继续保持运动功能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民族第一品牌,同时要跟进口的国际品牌竞争,在未来的两年内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第二,在果汁饮料、茶饮料这两个领域要晋升到前三名;第三,今年我们将会大力开展饮用水和矿泉水业务,推出健力宝品牌的饮用水。”
然而在余凯看来,张海此轮收购的几家上市公司和饮料行业偏离甚远,很难让人信服健力宝在专心做实业。
“茶饮料市场竞争已经比较激烈,健力宝选择的时机有些晚了;另外它的产品和康师傅、同意相比显得有些单一。”余对健力宝今年年初作出进军茶饮料市场的做法也不看好。
其实,除了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外,健力宝集团还从事着为数不少的对外投资,其中包括在河南平顶山的宝丰酒以及广州的房地产等。
记者问及前些时间平安保险上市时张海实际控制的江南实业持有上市公司1.6%的股份时,纪治表示这也是出于一种战略投资的考虑,健力宝对于实业方面除了健康产业方面另外不愿意涉及太多。
当年健力宝集团总经理李经纬在位时曾为企业定下过“双百”目标,即“到2000年,实现销量10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然而李未能圆梦挂冠而去。
此后入主健力宝的张海也曾向外界描述他的计划:到2004年产值达到100亿。
现在的数据是,2003年健力宝集团的销售收入约为32亿元;如今还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张海能够如期实现他的梦想吗?
纪治透露,健力宝集团正在具体制定整个集团新的发展战略规划,预计不久就会向媒体公布。
一向喜好驰骋资本市场的张海的下一步棋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