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加强在“煤变油”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郑新立:由于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到0.1%,中国只能被动承受价格压力,中国必须学会在国际贸易中化解风险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陈淮: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是长期策略,中国的软肋目前在于缺乏对油价短期波动的应对能力
为规避油价上涨给国内经济造成的影响,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正在采取积极行动,以争取在石油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消息说,今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与“煤变油”技术领先的南非萨索尔公司就在陕西、宁夏建立煤变油装置进行可行性研究,预计项目总投资60亿美元,设计规模年产600万吨。
“此举标志着中国政府已开始加强在‘煤变油’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这将有助于缓解它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说。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专家测算,世界石油每桶价格变动1美元,将影响中国GDP波动0.043个百分点。自欧佩克宣布限产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中国石油进口每日价格损失都在100万美元以上。
“煤变油”即煤炭的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山西煤化所李永旺研究员认为,“煤炭液化合成油技术”是缓解中国石油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他说,中国目前煤炭储量超过1万亿吨,占各类能源总量的70%以上。而现有“煤变油”技术已能将每桶汽柴油产品的成本控制在20美元左右,低于欧佩克规定的每桶22到28美元的价格。今后的关键,就是中国要使这一技术产业化。
面对不断攀升的油价,有关中国能源战略的争论也日趋白热化。一些专家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能源短缺”而在于构建石油期货市场,使国内涉油企业有机会融入全球定价体系。
郑新立说:“由于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到0.1%,中国只能被动承受价格压力,这与其能源大国的地位很不相配,中国必须学会在国际贸易中化解风险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也认为:“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是长期策略,中国的软肋目前在于缺乏对油价短期波动的应对能力,无法采取迅速有效的手段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把石油安全买回来。”
专家指出,中国只有尽快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和报价系统,国内企业才能把握国内石油的供需变化,利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避免国际油商在交货前后的投资炒作。
人们也注意到,面对经济增长对能源的强烈需求,中国政府已在近15年的能源规划中确立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预计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开发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占当时能源消费总量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