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高位态势,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由于石油价格的走势关乎国计民生,所以本报将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综合起来,一一作答。
问题一:世界石油市场的现状是否意味着“高油价时代”的到来?石油的基础价位到底在哪里?此次油价上涨能否构成第四次石油危机?
答: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新加坡中资协会会长陈久霖指出,油价上涨是多重因素拉动的结果。未来短期内油价仍然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长期来看,低油价时代的好景大概要一去不复返了。
在中东,伊拉克动荡的局势一直持续,而且没有很快平息的可能,使该国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自去年5月以来先后发生了五次恐怖袭击事件,虽然至今尚未对石油生产形成直接的影响,但专家担心沙特反恐力度不够,将导致局势混乱,引发全球能源危机。
另外,投机炒作使油价上涨。尽管拉高油价的基本面是多重和交错的,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市场并没有根据常规的供需基本原则进行运作,而是受到了其他方面潜在和隐形因素的左右。专家估测,在40美元的油价当中,有30美元可以归结于世界石油的需求,另外10美元归结于地缘政治风险等市场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市场非基本面的因素已成为当前引领原油价格波动上扬的重要动力。
从近期油价的走势方面看,尽管当前油价的绝对值已达20多年的新高,对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凸现,但许多市场人士称,考虑到通胀因素,目前的油价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仍属较低水平。当前的油价其实只有1979年伊朗革命时期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按现在的价格水平计算,油价早就突破了80美元/桶。从短期来看,促使油价坚挺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主要包括中东局势仍然动荡,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欠税风波尚未平息,美国炼油生产能力不足,其他产油国可能发生供应中断,以及某些不可预知且极易动摇市场信心事件的发生,都将使人们对石油的正常供应产生疑虑。尤其是石油投机行为并没有受到遏制,必将推动油价在高位振荡。因此,许多分析人士坚称,按照目前的趋势,油价在近期内突破50美元/桶大关并非没有可能。
从总体和长期来看,估计未来低油价好景难再现,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原油价格恢复到“生产国和消费国都能接受的水平”则是必然规律。油价高涨势必引起通货膨胀,使全球经济由盛转衰,经济萎缩必然导致石油需求减少,从而促使供求关系受到调整;猖狂的石油投机活动违背经济规律,损害石油市场秩序,最终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使油价上涨中的投机成分受到遏制;长期高油价促使消费国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加大开发替代能源,从而使石油的消耗控制在一定的增长范围之内。相信经过这样的市场调节和各方较量后,石油价格将回落到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
问题二:油价上涨对美国、日本、欧洲影响多大?
答:很多经济界人士认为,虽然高油价给美国经济复苏造成较大困难,并使之放慢增长步伐,但不至于令美国经济复苏发生逆转。
美国《商业周刊》指出,对美国而言,高油价将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造成物质及心理层面的影响,就业市场将受到较大冲击。但目前的高油价不会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而美联储也认为高油价迫使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只是短期行为。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曼基夫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高企的能源价格导致美国家庭预算不断收缩,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一大拖累。不过,曼基夫同时强调,美国经济仍向着正确方向前进,2005年美国GDP增速将保持3%以上。
欧元区对高油价的抵抗力也有所提高。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委员阿尔穆尼亚认为,处在持续复苏中的欧元区经济可以经受住高油价的冲击。他甚至乐观地估计,欧委会在今秋发表的经济预测报告中将调高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明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达2.3%。
在欧洲央行看来,国际市场油价是以美元计价的,目前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1欧元兑换1.22美元左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油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欧洲央行多位理事会成员一致认为,只要欧元区工资和物价压力得到控制,近期高油价不会逼迫欧洲央行立刻出台紧缩信贷措施。
日本经济情况大致相同。日本银行调查统计局局长早川英男指出,如果油价长期在每桶40美元以上徘徊,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日本经济已经步入“良性循环”,应该能够经受住高油价带来的冲击。日本银行总裁福井俊彦在谈到当前油价飙升问题时也表示,高油价不会马上对日本经济造成打击。
问题三:有专家认为,伊拉克战争和恐怖威胁对油价的影响占油价涨跌因素的1/4。伊拉克局势走向、美国大选和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分别对未来国际油价有什么影响?
答:《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认为,伊拉克战争给国际原油价格带来的“风险溢价”多达每桶10美元,目前伊拉克的局势变化仍是左右油价涨跌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国际能源署执行总裁克劳德·曼蒂尔曾经指出,伊拉克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政府或这个政府不能解决安全问题,任何投资者都不会到伊拉克投资,安全是推动伊拉克恢复石油生产的“动力”。美国《商业周刊》在题为《对付高油价》的文章中指出,伊拉克的局势还是一团糟,这个国家在今后几个月中仍然可能会给市场造成动荡。
目前,美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但后者仍继续推进这项计划,还成功试射了一枚“流星3”改进型中程常规导弹。《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著名能源分析师菲利普·费勒格的话说,伊朗很可能成为石油市场中的又一变数,由于在核计划问题上伊朗与美国之间近来多有口舌之辩,因此市场担心一旦情况出现恶化,伊朗有可能在全球石油供应短缺的大背景下采取“惩罚性措施”,将石油供应量削减一半,从而令全球石油供应更加紧张。
问题四:此次油价上涨与以往油价上涨有什么不同?
答:此次油价上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是在短期内迅速的暴涨,而是自第二次海湾战争以来,一直保持高位态势,日益上涨,相继突破了30美元每桶、40美元每桶、45美元每桶的大关。这说明它不是由暂时的某种突发因素导致的价格上涨。
问题五:油价上涨对我国今年GDP有什么影响?
答:此次国际石油涨价以及随后的国内油价上调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走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很大。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受资源条件的硬约束和技术水平的软约束,石油消费量的约35%依赖进口。油价上涨势必直接冲击我们的原油供销链条,并且导致了从2003年9月中旬开始的全国范围的成品油供应紧张。此外,油价上涨对运输业、航空业、旅游业等下游产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油价对整体经济的冲击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改变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尤其是在国家实行了收效显著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后,国民经济各项指标要么运行良好,要么在向健康区域回归。6月份,中国经济先行指数从高位回落到114.09。景气专家预计,第三季度预警指数将会继续向“绿灯区”调整。这说明我国经济目前并不存在严重问题。从油价对CPI的冲击上看,动能是非常有限的,它只对消费物价八大项中的交通与居住产生影响。上半年,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和国内燃料供应紧张的影响,使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6%,但仅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0.25个百分点。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从石油对工业类别的影响上看,它只对39种工业类别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等有限的几个行业产生影响,并不能影响全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明确向记者表示,对我国当前经济能够产生显著影响的仍然是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随着我国投资增速向合理区域回归、消费水平增长、进出口总额提高,可以预言,我国经济在今年仍将保持一个“让人满意的”增长速度。
问题六:国际油价上涨与国内油价是联动关系吗?
答: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原油定价机制。原油基准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离岸价格加关税公布的。贴水或升水是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外油种的质量差价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成品油价格则是以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改委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再由中石化与中石油公司在基准价及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订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每个月调整一次。受国内石油定价机制的限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往往会滞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
这种机制看似是“国家定价”机制,实际上国家只是根据国际价格调整国内油价。这种办法虽然有国内外石油企业同台竞争的优点,但被动跟随国际油价态势、国内成本与供求基本不考虑、容易造成投机是其缺点。这种办法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问题七:出租车、轮船、飞机运价是否会跟着上涨?以石油为原料的下游产品价格是否会上涨?
答:油价上涨对石油下游产业的影响正在相继显现,尤其是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这两个行业。如在今年上半年,吉林省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仅因辅料及燃料动力价格上涨,就减少利润8290万元。再如河北省沧州市的沧运集团,在今年1到5月份,仅燃油一项支出就高达3838.81万元。
油价上升使中国航空公司遭受沉重打击。由于燃油费用是航空业中仅次于人员费用的第二大费用支出,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估计,航空公司的燃料支出占其运营成本的10%至20%,当油价走高时,这一比例将高达30%或40%。为了转嫁成本,自4月20日以来,国内航空公司机票价格平均上浮10%以上。但这抑制了航空需求,尤其是经济客位和短途航线的客运需求。自4月份以来,我国休闲乘客的比例已经减少,航空公司也相应的减少了部分航班数量。
铁路部门也受到油价的冲击。据介绍,铁路的运输营运成本主要包括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和其它共6项。2002年,我国铁路全路局的燃料支出占运营成本的13%。而在燃料支出中,柴油、汽油、煤油都是主要部分。显而易见,油价的提高肯定将挤压铁路的利润,城市出租业对油价上涨反映也许更为激烈。在出租车司机的毛收入中,约有30%要用于购买汽油,在上交公司利润份额不变的情况下,汽油涨价使司机收入直接减少,造成部分人员退出这一市场。记者从北京市运输管理局获悉,针对此次燃油价格上调对我市出租汽车行业的影响,市运输管理局已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拟在租价外加收燃油加价”的应对方案,现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具体措施。
运输业不景气又影响到旅游业。现在,机票打折减少,票价上浮;火车票日益难买,黑市价格上涨,都对旅游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自驾车出游需求受到抑制,也不利于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由于人造橡胶、塑料等工业产品的生产都需要石化材料,所以石油化工产品的涨价对这些工业行业也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问题八: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对石油价格上涨有多大的承受力?
答:对于多数领域而言,石油及石油产品属于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弹性系数低,如交通运输用油、化工企业用油等,都是如此。价格上涨只能使这些企业加大节约用油的力度,但在减少总消费量甚至是停止消费方面,消费者实际上没有选择,因为没有别的替代品。所以,作为企业用户,只能将油价上涨因素往下游转移,方法就是提高价格;作为普通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高油价损失。然而,当油价高到一定程度时,会直接制约与石油有关产品的最终消费,如汽车。
问题九: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进展如何,对消弭油价上涨影响能否起到作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石油问题专家杨青表示,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目标是以石油安全为第一要务,主要应对石油供应的中断及石油危机,平抑物价的功能并不明显。一方面,在我国这样一个石油进口依存度为30%至40%甚至将来会更高的国家,国内石油储备对国际价格影响不会很大。只有动用几国联合的石油储备,才可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石油储备一般期限为90天左右,而此番的油价上涨已经持续了20多个月,因此石油储备即便影响国内价格,效果也不会明显。只要油价上涨没有危及国家能源安全,利用高成本的石油储备平抑油价显然很不合算。
据了解,我国石油储备工作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并确定了四大战略储备区,某些油库设施已经开始建设,目标是建立90天用油的储备总额。
问题十:今年年底成品油零售市场对外放开后,国际石油巨头是否将同国内石油大公司一同瓜分国内高油价收益?
答:对于这个问题,杨青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石油巨头对于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积极性很高,进展也很迅速。今年年底成品油零售市场对外放开后,国外石油企业将与国内企业一同参与石油流通过程,并在同等地位上竞争。
而且,到2006年,我国将完全对外资开放成品油批发业务,届时整个成品油流通领域将都对外开发,那时如果国内油价仍然被动跟随国际涨价,那么这部分涨价的收益必然要被国外大公司分走一些。这里面有正常的对外商投资回报的因素,也有不正常的因素,应该区别对待,按照WTO原则慎重决策。
问题十一:中国的燃料油期货刚刚在上海上市交易,这对我国在国际石油价格发现方面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8月25日上午8时30分,燃料油期货正式挂盘上市交易。短短5分钟内,交易量已超过了5500手,合约价值高达1亿多元。燃料油虽然不是最重要的石油产品,但我国每年消费量达数千万吨,交易量也是很大的。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所拥有的独特功能,上交所燃料油期货上市以后,国内燃料油市场的价格“失真”现象将因为燃料油期货的现身而改变。上海期货交易所石油上市工作小组成员李辉表示,真实反映中国当地供求关系的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将成为国内燃料油市场定价的主要依据,从而降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价格不对称导致的风险。而相关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谈判中,也有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新的定价基准。
作为期货拥有的另一大功能,套期保值则将帮助石油及相关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锁定风险。专家分析说,对于使用燃料油发电的电力企业来说,燃料油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70%至80%。此外,陶瓷、玻璃等行业也是燃料油的消费大户。由于缺乏套期保值工具,以往企业的经营成本只能跟随燃料油现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而时升时降,经营利润难以保持稳定,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也应该看到,原油和汽油柴油是我国石油市场的主体,此次石油期货没有设计这些核心商品,表明中国在石油价格发现方面,才刚刚起步。而要真正做到原油汽油柴油也上市交易,必须改变当前国家对原油成品油产业高度管制、整个产业由个别企业高度寡头垄断的办法,必须实行石油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从这个角度来说,“制度”创新,是解决我国当前石油问题的根本。
问题十二:中国油品节约有多大空间?节能对中国石油问题的解决能起多大作用?节约的思路和着力点在那里?
答:国务院8月24日上午举办了第四次学习讲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学习讲座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这说明国家把节能放到了解决石油问题的重要战略地位。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朱跃中分析,中国节能尤其是节油潜力巨大。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均原油消费水平为1吨,日本为2吨,美国则达到4吨;我国13亿人口,而国内原油产量即使到10年后,也只有约2亿吨。2002年,中国1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耗为11.8吨标准煤,这一能源消耗水平相当于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2003年,中国消耗了占世界总消费量30%的煤炭,却只创造了仅占全球总量4%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测算,如采取各种强化节能的措施,2020年中国可以节约能源8亿吨标准煤,而当前我国每年能源消耗总量是16.78亿吨标准煤。
能源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动力,节能设计到经济生活的几乎每个角落。对于石油产业来说,当前重要的着力点应放在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交通运输业上,通过采取种种措施在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油耗。未来20年,汽车消费增长将成为中国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动力。2000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估算的1998年全国汽车的油耗总量在4293万至7156万吨之间,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21.7%至36.1%。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到2020年,公路部门的石油需求将占全国总量的57%。
专家还指出,除保有量增加这个原因外,造成汽车耗油巨大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汽车技术整体比国外发达国家落后10至20年、老旧车比例高达25%、汽车每百公里平均耗油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因此,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鼓励开发购买和使用替代燃料汽车、鼓励国外环保汽车生产商进入中国市场已成为中国政府保障能源安全并发展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金约夫介绍说,如果中国能采取和国际同步的汽车节能技术,到2030年可以累计节约石油8亿吨,仅2030年一年就可以节油8500万吨,相当于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总量。
上述分析表明,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节约和合理使用石油,是比找油、买油投入少见效快的解决我国石油问题的重要途径。
问题十三:国家在节约能源和新能源开发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是否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答:当前节能工作仍存在的问题一是节能观念落后,二是政府节能管理机构明显削弱,节能管理人员大量流失,导致节能管理工作滑坡。三是节能的立法和执法存在明显缺陷。《节能法》执行不力,配套法规的制订进展迟缓;能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综合规划和决策体制尚待建立;节能决策和立法能力薄弱。四是缺少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原先对节能项目和产品实行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激励政策措施大大减弱甚至取消,对节能十分不利。五是节能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太少,未能列入“十五”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融资困难,节能设备质量差,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过度依赖进口。
解决当前节能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推动和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一是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在节能领域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制订能源价格、税收等经济政策,强化市场信号;制订节能法规和标准;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公众宣传、能源审计、能效标识、教育与培训等;资助和鼓励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促进和协调各种节能组织的活动;政府机构自身节能。政府对能源的管理,应由能源供应为主转向终端消费,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为主。当前,应把政府机构节能当作推进全国节能工作的突破口。
二是建立和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建议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以及政府价格调控的科学化;节能投资项目实行税收减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生产节能新产品的企业,应视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开征燃油税或提高汽、柴油消费税率,3年至5年内汽油、柴油价格含税率提高到60%左右。
三是建立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体系。四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关键,在于创造使节能与开发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节能在竞争中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上述分析表明,解决中国节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大政府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力度,切实承担起政府在节能中的核心作用。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尤其是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发展计划是:2005年全国太阳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1100万平方米;全国太阳光伏电池年生产能力达到15兆瓦。2005年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形成约15万至20万千瓦的设备制造能力。2005年地热采暖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及生物质气化工程等高效利用方式形成近20亿立方米的燃气供应。同时,还要发展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利用。
问题十四:中国目前在建立多元化石油供应体系和石油安全体系的进展和成效如何?
答: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表示,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良好的多元化石油供应体系。多元化石油供应体系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层面是指能源品种多元化,包括各种替代能源的储备以及煤炭炼油等技术资源的储备。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替代能源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于天然气、煤炭液化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进展很快。第二层面是指石油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即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石油。现阶段,我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地仍然是中东地区,与此同时我国也开拓了更多进口源,如东南亚、西非、南美、俄罗斯、中亚等新兴产油区和石油出口地。中国石油企业也开始到东南亚等新兴产地进行勘探和开采。2003年,我国石油企业从国外获得的份额油,已经达到1500万吨。此外,高世宪表示,在技术层面上开拓新的石油开采源也十分重要。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从其他途径提炼石油的技术进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如东北地区从玉米中提炼石油的技术等。
问题十五:在高油价背景下,我国能源政策会相应地作出哪些调整?用煤制油项目进展如何?
答:国家发改委能源石油问题专家杨青指出,随着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各方面影响的加深,能源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也进一步显现。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几个核心行业无一不是高能耗行业,能源价格的不稳定给这些行业,进而给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转,都提出了挑战。高世宪表示,就世界范围内来说,原油价格上涨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影响也各不相同,权威机构预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桶,就会使世界GDP浮动0.5个百分点,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却是0.75。
“1973至1979年间的高油价曾给资源制约型经济形态的西方国家造成沉重打击,而我国如今同样进入了这样一个发展时期,以高耗能维持GDP增长的经济形态为我国的石油安全埋下了隐患。”杨青认为,如何突破发展的能源瓶颈应该成为我国能源政策制定中最应该研究的问题,因此,提倡节能、发展节能型经济将成为我国能源政策始终坚持的目标。同时,适当扩大核能、新能源的比重,也很重要。
另据了解,我国用煤炼油的“煤制油”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中国神华集团“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已于8月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工,该项目将是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的商业化示范装置。
专家介绍,“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产业。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总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500万吨,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320万吨,由三条主生产线组成,包括煤液化、煤制氢、溶剂加氢、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等14套主要生产装置。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保有储量高达1万亿吨以上。“煤制油”工业化项目对于优化中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权威机构认为,如果石油的价格高于每桶22美元,煤液化技术将具有竞争力。
这个项目对于调整中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污染状况,缓解对国外石油需求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