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搜狐财经8月31日: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本地化问题研讨会”,本次会议围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本地化这一主题,结合百事公司投资中国及其本地化战略的实施,就跨国公司管理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研发本地化以及经营模式本地化等问题展开研讨。搜狐网财经频道对本次活动进行独家直播。
佟志广:
对跨国公司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可以具体研究,将来如果能够互惠的时候,你的经验是很有好处的。在国外有的管理是什么东西呢?单独法人,一级法人,比如华胜集团是一级法人,下面几十家公司,是集团统一交税的。但是分公司性质,独立的法人,就不行了,各自交各自的。看起来你们未来经营前景不是恶劣,是越来越光明了。
下面,我们本来应该有一个会议研讨,看起来时间不行了,我们还有两位先生小姐要发言。一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张小济部长,一位是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女士。
赵亚利:
按佟部长的要求,我尽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把这个话题谈完。我的题目是跨国公司进入后的中国饮料业,实际上作为饮料业进入有几大块,一个是碳酸饮料,一个是瓶装水,还有一部分是台湾企业,但是这个台资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但是日本的公司,像三得利这些应该水平。而今天的主题是以百事公司案例来进行分析,所以这样我的发言仅限于碳酸饮料。在谈到碳酸饮料的时候,因为作为国际上两大碳酸饮料公司,都在我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的发言里面会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按照我们行业的习惯成为两乐,这是发言前面的说明。
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最早对国际跨国公司打开国门的应该是属于饮料行业。刚才李春佳先生在介绍的时候已经说过了,1981年深圳百事就进入了中国,当然它选择第一个点是深圳。作为可口可乐是在1980年进入了中国,它选的第一个据点是北京。应该这说两个据点,一南一北,一个是我们国家政治中心,一个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应该说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选的这两个开发点是非常有先见的,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在两乐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年以来,应该说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被大家认知接受的过程。在前十年过程当中,我们知道在每年的人大会,政协,包括媒体都给了很多的舆论,特别是我们人民日报社有一个名记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水淹七军,这个文章主题担心外国排号进入中国以后,会把我们民族饮料业打垮。从消费者来讲,这种带有明显美国文化色彩的这么一种产品,也给予了文化上的抵制。但是,到非常接受。应该说跨国公司在饮料界许多做法,已经被我们中国饮料界所采用。谈到跨国公司本地化来讲,对我们整个行业利用外资,有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发言是三个部分。由于两乐在中国投资,从二十年前开始,到现在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那么这和它的投资特点是相关的。所以,我想我的第一部分应该是讲投资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讲我们共赢互动的问题,共同发展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想讲一下根据我们从事饮料行业二十多年的经验,对两乐的了解,我们觉得有几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第一部分,关于投资行为逐渐市场化的问题。这里面首先介绍投资方式与合作伙伴,如果把两乐进入中国划分几个阶段的话,那么第一个阶段是摸索进入期,第二个阶段是快速发展期,第三个阶段是从我们加入WTO到现在这么一个时期。在摸索进入期应该是1979年到1992年,当时作为两乐为了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而且面对政府行业市场,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对这个公司的不理解。在这个阶段过程当中,应该说两乐都寻找了一个能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中方合作伙伴。那么,可口可乐是选择的北京冷冻五厂,北京冷冻五厂是归属于当时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那个公司在那个年代有很强的政府色彩,代表政府参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百事当时在深圳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也是当地的。那么,在十年的时间内,应该说两乐的投资基本上选择让利的方式,就是多投少计,可能投入更多一些,但是在股份计算方面比较少一些,而且合作方式基本上是合作。大概那个时期股份比例中方是七,外方是三,这是在那个时期的一个主要概念。那么,在快速发展期,也就是在1993年到1999之间,在这个时期经过摸索进入期以后,应该说两乐得到了中国市场,中国政府的一种认可。那么,在1993年和1994年中国政府分别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当时是在国家经贸委直接组织下做的一件事,当时国家轻工部,轻工总会都在操作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当时国务院总理,像田纪云等国家领导人的认可。那么,在这段时间,就是说两乐对于中方合作伙伴的选择,应该说是在政府的指导下侧重于市场化,为什么说在政府的指导下呢?因为在两乐合作备忘录里面,对于两乐的选点是有指导性意见的。那么,主要是为了要改造我们当时八大汽水厂,这是当时在我们国内大家最担心被击垮的八大汽水厂。但是,在两乐的实际运行中,有一定的选择自主权。那么,在这个阶段就是说中外方合资,股份比例基本上是以投资额来计算。一般来讲是四十、六十。备忘录在政府的规定,要求原则是五十、五十,但是实际运作当中有一定的灵活度,那么中方是百分之四十,外方是百分之六十。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口可乐公司,把它属下的装瓶厂把合作形式改变为合资形式。但是,百事系统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合作企业没有改成合资企业,这个也就是在后来十多年的实践中,有些问题不太好处理的原因之一。第三个时期就是从我们入世到现在,我们叫自主发展期,随着WTO条款的逐步落实,还有国家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对于新建的装瓶厂的选点已经基本上完全放开了,投资方占主导性地位。投资方附加条款,我们从政府管理叫两有,就是有计划的引进,有管理的放开。那么,在“两有”原则下我们有“三定一改造”。那么三定一个是定规模,一个定中外方的投资股比,还有一个是定国产排号的比例。在我们快速发展期,政府为了让市场和这个行业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确定了这么一个管理的模式。但是,到了现在应该说这些附加条款已经是基本放开了,没有做一些特别过分的强调。这是第一个关于投资,通过投资大家能理解,现在我们国内几十个装瓶企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入。还有一个要说明的就是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在快速发展期,它是吸纳了三个大股东,有香港的嘉里集团,还有泰古,这是一个跨国公司,同时也吸引了我们国内中粮集团。那么,百事一直是以自己作为股本,作为所有者,来做装瓶厂业务。
第二部分,互赢互动,共同发展,是两乐进入市场的主流。在两乐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年以来,基本实现了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经营模式本地化,在管理本地化方面只能说是部分实现,研发本地化方面也都在做一些积极的努力。那么,从两乐现在都有这个计划。从两乐进入中国来讲,就是说从跨国公司本身和我们国内投资股东方,应该说都获得了比较好的回报率。比如说我们总结一下,2004年一到六月份,那么从百事系统讲,它的生产产品产量达到了96.9万吨,这是上半年,占全国饮料总产量达到7%。那么,作为百事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碳酸饮料的产量,占到全国碳酸饮料产量的30%,应该说这个比重是比较大的,对全国碳酸饮料市场影响力也比较大。整个装瓶厂系统实现利税3.9亿,同比增长达到了24%,可见百事业务在中国发展非常健康,为国家增加了税收,为地方增加了就业,为中方的合作伙伴增加了回报,同时还培养了人才。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长春第二食品厂,在95年的时候和百事公司合资创建了长春百事饮料有限公司,这个企业当初的投资总额是两千万美元。经过十年的运作,至今已经实现销售收入是19.5亿元,也就是说两千万美元投资,换来了19.5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时,这个企业也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应该说这个企业成立以后,无论是从人才本地化方面,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这个企业老总是由原来长春二石的厂长担任,到现在还是担任总经理,应该说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和销售队伍。与此同时,在我们各个装瓶厂良好发展的同时,百事在广州的生产厂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么就是从投资方来讲的。从饮料行业来讲,应该说更是受益匪浅,刚才几位司长在刚才讲的过程当中也讲了,就是说我们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仅仅是吸引资本资金,同时我们吸收了技术管理等等方面。那么,从两乐对市场,对生产经营模式中,我国的饮料企业已经从生产引导型转变为市场引导型,这是非常典型的。那么,从两乐每年在广告娱乐业等方面的投入,我国饮料企业学会了如何塑造品牌文化,这个在以前我们的企业是不懂得,只知道饮料是自己的生命线。从两乐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我国饮料企业学会了在回报社会过程当中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从两乐浓缩液集中,饮料分散罐装中,我国饮料企业学会了低成本,高质量,快速扩张的方式。从对各装瓶厂分区域管理当中,我国饮料企业学会了全国局部市场与全局市场统筹价格协调的模式。应该说这个模式现在是被行业公认的,一个品牌在市场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同时,两乐也间接为行业培养了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确实是就我们整个饮料行业人才流动是比较频繁的,包括两乐企业,包括欧洲的达能、鹊巢,包括台湾企业,包括日本企业。实际上成了我们全国饮料行业整个人才的培训学校,基本上人才都在流动,对行业提升有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部分,我讲一下本地化的优势有待于提升。应该说这是我们二十年对行业服务管理发展当中的体会,第一个想法用发展眼光,求同存异。中外管理者想法肯定有差异,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无论外方还是中方,要事先想好解决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我觉得这个就是说求同存异是长久发展之计,作为投资各方,不仅仅现在的两乐,也包括其它投资者,也包括我们中方的投资者。应该正确对待本地化过程当中出现问题的必然性和过渡性,这一点就是说管理本地化方面我们有很多的体会。经常感觉一个地方做的不好,就全盘否定,把管理本地化有点走回头路。第二点就是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今天下午看我有一位教授在讲法律政策体系,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这可能也是我们作为中国政府需要特别研究的一个问题。应该强化公司的法律治理结构,这在我们国内的上市公司都在讲这个问题,就是跨国公司在国内建的合资企业也需要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立法和执法环境,特别是对企业在合作经营中非政策性的矛盾和问题,应该尽可能依照合同,行规行约去解决。在以前做法方面,可能政府关注的面比较广,关注的点比较多。那么,今后就是说像这样一些问题,非政策性的问题,是不是能够放到企业,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去进行解决,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就是完善区别价格管理模式。实际上两乐在我们国内同一品牌,全国性区域价格管理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觉得这种效果可以使我们各个装瓶厂,各个股东会获得最大的效益。第三点建立一个协商协调机制,关于浓缩液价格问题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想应该建立这样一个价格协调机制。还有一个就是说大股东方,尤其是外国跨国公司股东方在对企业服务的时候有收费,这个收费怎么确定,这个也是我们中外双方矛盾比较多的地方,这个需要协调。第四点就是说我们的政策需要明细,因为二十年,就是国家对于两乐的管理非常细化,从浓缩液的价格,建厂的选点,投资比例,生产规模,到中外排号的比例一直在进行管理。但是,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这个越来越市场化了。但是,加入WTO以后,我们这个是不是要继续管,怎么样管,有没有一个范围,这个还没有定性。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跨国公司本地化产生了一定的问题,需要政府加以明细。
谢谢。
佟志广:
招来别人到我们国内承效的行为,行会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一般的重要,非常的重要。我到处呼吁,这两年我觉得和我一块呼吁的人也很多,有提高,有改善,但是还远没有达到我所理想的行会的作用。而这个行会我再强调一句,是在我们加入了WTO以后的行会,它不是百分之百中国资本的行会,它是代表整个在中国市场的,中国民间资本,国有资本,日本资本,美国资本,各国资本参与这个行业的协会,它代表他们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这个问题必须要界定清楚,因为不管李春佳,朱华煦你是中国公民,你是外国公民,你都是华人,即使你们不是华人,你是希腊后裔,你在中国投资,中国市场个,中国经营,体享受的是中国的非歧视的国民待遇。你在这个行业当中,当然也享受这个待遇,当然你对这个行业共同的利益,你也要共同关心。所以,我再借这个机会呼吁,政府一定要解放点思想,学术理论界要多呼吁,行会本身已经有了,自己争点气。必要的时候要争一点权,否则我们想做好,又会做不好,不是因为别人,是因为我们无组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