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之二
日用篇
李淑琴是辽宁省丹东市一家农村小卖部的老板,她在村里开小卖部已有七八年了。她向记者透露了目前农村小卖部卖假货的内幕。
女老板自曝乡村小卖部内幕
■本刊记者 王志
一般每个村只有一家小卖部,村里人平时买点油盐酱醋,不上这儿买上哪儿买?有时我们卖的饼干发霉了,如果坏得不是太厉害,就稍微晾一下继续卖。因为饼干一般都是卖给小孩吃的,他也吃不出什么味来。但我是从来不会把这些东西给我家孩子吃的。
我的店里也卖香烟,但为了少交税,大部分都是卖厂家直接送的货,其中80%是假烟,每包能便宜几毛甚至几块钱。
我们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原因就是:进的根本就不是正规货。行里人都心知肚明,进面包、饼干、饮料等食品都有两条渠道,从稍微正规点的厂家进货肯定要贵,而从附近的小作坊进货,就便宜多了,但质量肯定要差。比如雪糕,一些个人办的雪糕厂上门来推销货,一元钱能买到五六根,但其实就是水兑糖精和色素,根本不好吃。但农村谁管这个,就是解个热,或买给孩子吃,只要便宜就行。在其他货里,防腐剂、矿物油等这些添加剂也多的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在农村,能吃死人的东西少见,但吃不死人的假货遍地都是。农民不像城里人懂得多,即使吃坏了肚子或用坏了东西,也不会想到是买假货惹的祸,很少有人回店里讨说法。
我这店里还卖几种化妆品,赚钱的“秘诀”就是赚假货差价。比如,有一种小瓶装的化妆品,真货进价是6.80元,向外卖的价格是7元,假货每瓶只要2.50元,卖的价格却能达到5元,这样卖假货就比卖真货每瓶多赚2.30元。在农村,一般的农民肯定分辨不出化妆品的真假,5元一瓶的假化妆品卖得还挺快。
对于有关部门的检查,我每年只是到当地工商所贴一个合格标签就行了。如果上面要派人检查,会有人事先通知,我们就赶紧把一些东西藏起来,等检查完了再拿出来。偶尔有执法人员进店转一下,也是光看看卖的东西有没有超出经营范围,惟一关心的是别少收了税费,不会管质量。即使真出了问题,请吃个饭就摆平了,尽可放心大胆接着卖。(文中李淑琴为化名)※
在城市中成了过街老鼠的大量假货,当前正在以“城市包围农村”的势态,大举向农村进攻。最近记者在河北省部分农村调查发现,作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来源地──小卖店,已普遍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
酱醋掺水生白毛 小卖部成了假货窝
──河北农村小卖部目击记
■本刊记者李俊义
在威县章台镇郝家屯村,记者走进一家只有一间房的小卖店中,但见货架上、柜台里、地上,货品摆得到处都是。姓郝的店主告诉记者,小店开张仅3个多月,多为日常用品,别看东西不少,可价钱不贵,本金不过2000多元。记者目睹,这家店里的许多东西,都蒙上了一层尘垢,地上几个显眼的装酱油、醋的塑料桶尤其如此。店主说,这一带的酱油、醋都是散卖的,一斤卖4毛钱。据他所知,很多小卖店里卖的酱油、醋都是掺水卖的,甚至都生了白毛。在别的村里,还有卖袋装酱油、醋的,但厂家标注不正规,这种袋装醋一元钱能买3袋,就更不能吃了。
在这家店里,记者发现不少价廉但物不美的东西在销售。一种本县产的瓶装饮料,其包装设计和可口可乐包装极其相似,连名字都一模一样,但其价格却低得惊人,一瓶只卖5毛钱。店主说,这种饮料批发只卖3毛钱,他本人是不喝的。另一种石家庄市某县生产的桃汁饮料,零售价也只有1元钱。店主说,这些饮料之所以价格低,就是因为其成本低,在水里兑点色素什么的就行了。
在这个村里,总共有七八个小卖店,记者走访了几个后发现,它们所卖的货品大同小异,进货渠道也基本相同。一些在城市商场、超市、小卖店里根本找不到踪影的货品,在这里却大行其道。在郝店主的小店里,有一种饼干,只用一层透明塑料纸包着,一斤卖2.5元钱。店主说,他也不知道保质期是多少,只知道长了毛就卖不出去了。“村里人没那么多讲究。”
南宫市北户办事处孔家庄村村民李印英也开着一家小卖店,尽管与郝店主远隔百里,但所卖的货品却没有大的不同。李印英说,村里人不怎么关心卫生,越便宜越好。在柜台上,摆着一些标识为南方厂家的小袋装儿童食品,没有出厂日期。李说,像这些儿童食品,价格很低,孩子也喜欢吃。当记者问这些东西是否卫生时,老李回答说,什么卫生不卫生,吃不死人不就行了。
据记者了解,在农村泛滥的假冒伪劣产品囊括了吃、穿、用、行等各个方面。涿鹿县保岱镇的一家小卖店,销售各种名牌洗发水,价格只有三四元钱。店主很明白地告诉记者,这里的洗发水都是冒牌的,真的价格就不会这么低了。
事实上,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农村并不是个别现象。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季度对全省农村市场销售的6种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商品抽样合格率仅为51.4%,是近年来农村市场商品监督抽查的合格率的最低点。
调查显示,农村市场上小麦粉七成以上样品不合格,有的生产厂家故意过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加大水分含量。散装酱油食醋问题也很多,个别企业为牟取暴利,用水、食盐、焦糖色等配置酱油。食醋主要是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以及总酸、不挥发酸、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等理化指标不合格。食用植物油抽样合格率仅有36%。含乳饮料合格率为50%,有的产品蛋白质含量还不足0.1%,营养价值极低。一些生产企业在火腿肠添加了防腐剂山梨酸和护色剂亚硝酸钠,而在标签配料表中未加标注。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提到首位,价格退居其次。但在大部分农村,由于农民购买力低下,产品质量意识不强,价格高低往往决定着最终是否购买,因此给了假冒伪劣产品可乘之机。
在故城县王庄村,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对记者说,农民买东西,图的是个便宜,一样的洗发水,城里商店卖十几元,我们这里只卖几元钱,明知是假的我们也买,用假的洗我看和用真的洗效果也差不多,还没听说谁用假的洗掉了头发的。一名妇女对记者说,村里小卖店卖的儿童食品很便宜,小孩嘴馋,大人被磨不过就给买点。价格低,就能保证多买几次,要是价格高,就买不起了。至于吃多了会不会对孩子健康有害,这位妇女说,有害无害怎么样,她也知道电视广告里演的那些食品好,但价钱不是他们能承受的。便宜的东西也许质量不好,但农村孩子结实,吃这点东西出不了问题。
伪劣假冒产品在农村大行其道,另一个原因是监管力度不够。与城市打假相比,农村打假几乎是一个真空地带。在记者采访的几个小卖店里,店主们都说几乎没有什么人来查产品的质量问题。既有广阔的市场,又没有人监管,假冒伪劣产品自然如鱼得水。而小卖店,也就很快受到假货的青睐,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
无可争辩,今日农村集市上,“拉动农村内需”的主角,正是城市里无法容身的假冒伪劣产品。农村家庭大人用卖青菜卖鸡蛋挣来的纯收入,又转手给孩子买了包装花花绿绿的伪劣食品。
元通赶集
■许小丹
6月6日,是四川崇州市郊元通镇“逢双赶集”的集日。上午十来点,满满几条街的集市已经达到高潮,人声鼎沸。一个卖酱油的胖摊主想出奇招:把家里29寸大彩电搬来“造势”,他自己则拿着放了少许酱油的白瓷盘,缓慢转动,向围观的路人演示好酱油的“挂盘”效果和正宗的深红色。
这是个古镇,由于买卖兴隆,过去有着“小成都”的美名。即使在今天,古老的中药铺、用大酒坛装着自家酿烧酒的酒铺仍然与琳琅满目的商店、超市一起,演绎着今日古镇的繁华。街市上忙碌地穿过轰鸣着马达的摩托车。间或有穿着自家编织的草鞋的老人,背着一整挑子的草编制品从人群中走过,像是远古身怀绝技而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在集镇一家颇具规模的日用化学品商摊的货架上,飘柔、海飞丝洗发水,雕牌、碧浪洗衣粉成为主角,售价却比城市同类商品便宜许多。拿起来仔细看看,拙劣的包装露出了假冒的马脚。一种中原某地产的类似“鲜橙多”的饮料,售价仅二元。当地人说,这种饮料就是用糖精色素兑白开水做成的,进价特别低,卖假鲜橙多比卖真的要赚钱。
乡村治理中,缺位的公共服务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劣胜优汰”,假劣商品长驱直入。在元通集市上转一个来回,也未见到任何市场监管部门执法者的身影。一超市经营者坦言,他们每年都来收“管理费”,平时关系搞好了,除了搞“专项行动”,一般不会来检查的。
市场无人“把关”,消费者买了便宜货,身体受了害还不知情呢。据介绍,元通有家人为儿子娶媳妇,花了近万元,把家里按城里人的办法来了个“精装修”,在装修中干了不少活的父亲却得了癌症。有邻居怀疑是装修用的材料不好,诱发父亲的癌症。“谁能查清楚这事呢。”家人除了想办法为父亲筹数以万元计的治病款子,剩下的只有无奈。
“凭啥农村人就该买劣质货?农村人交的税不是钱吗?”浓浓的旱烟辛烈味道中,摆龙门阵的大爷一句话,让集市中喧哗着的暴利与监管者的不作为,一刹那都现了形。※
咸味精专赚巢湖农民的钱
■本刊记者 周立民 戴浩
6月25日,巢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电话:有人举报,在半汤镇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劣质味精生产窝点,请你们派人配合。
市质监局稽查支队8名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
“我们到现场后,发现这个生产窝点规模确实比较大,6名工人正在生产。”稽查支队队长夏波告诉记者。
稽查队员们查扣的物品可谓洋洋大观:各种包装的味精成品1725.5公斤、调味用的生粉1.5万公斤。此外还有大量原辅料和包装物,如用于分包、再加工的两种无盐纯味精805袋,颗粒盐3袋,玉米淀粉25袋,各种包装袋近12万只、包装箱5700多个。生产现场的捆扎机、多功能薄膜封口机和三台电子秤也被查封。
由于厂家声称没有销售台账等账目,稽查队员无法查明这个窝点的生产能力、销售量等具体情况,但从生产现场及查扣物品可大致判断,这里拥有的产能可谓“上规模、上档次”。
这些劣质味精流向何处?老板娘沈菊华告诉记者,主要是卖到巢湖市周边的几个县区农村,厂里有专门的配送人员和车辆,向集贸市场和农村小卖部“送货上门”,至于市区的超市,由于不好卖,“很难打进去”。
在近百平方米的一个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几堆一人高的成品和原料。指着地上一摊外包装色彩艳丽的味精,稽查队员让记者仔细看看:“这袋子上印的人像就是老板娘沈菊华”。
巢湖市质监局调查发现,这个劣质味精生产点居然是一家在当地工商登记注册了的“正规厂”。可它的厂名和地址却是“南京兴和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沈菊华告诉记者,这样标,是因为南京这家公司老板是她丈夫的朋友,他们都不懂法,就这样标上去了。
据稽查支队副队长吴金生介绍,他们要求厂家提供和南京这家公司的联营协议,可他们无法提供,这就涉嫌造假了。质监执法队员没有发现产品质量检验设备,也没有看到卫生许可证。
待两种送检味精的检验报告出来后,巢湖市质监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味精质量不合格,放到菜里,可能味道不但不够鲜,反而会咸,因为味精里盐分超标了。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有些地方假药劣药过期药都在农村销售,使农民受害。原来在农村的药品销售网络已经不完备,有一些药贩乘虚而入。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药品监督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引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5月27日答记者问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