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晨报讯 “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上周五,在厦门的直销法规座谈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这番言简意赅的讲话立刻引来阵阵掌声。
这对直销业心驰神往的内资企业来说,是一颗及时的“定心丸”。
在早些时候流传的直销法草案初稿中,“外资首发,内资后行”这样冰冷的字眼曾让他们如坐针毡。
事实上,在中国直销立法之初,“中国直销业将率先向外资打开大门”的说法已经不胫而走且理由“充分”。
首先,安利等外资直销企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出力不少。在此后直销立法过程中,安利向有关部门提供了100多页的直销立法报告,政府公关从未间断。
其次,按照规定,在中国从事直销的企业必须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注册资本金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在申请直销运营资格时必须缴纳消费者权益保证金至少在2000万元人民币等。内资企业能达标的凤毛麟角。
今年年初,国内四家直销实验基地悄然挂牌遭到商务部公开质疑,似乎也成了国家严控内资直销的佐证。
现在,一直处在劣势的内资企业,在中国直销市场开放的前夜,终于从这次被称作“中国直销立法进程中的里程碑”的会议上,再次获得了前行的动力——它们有望获得与外资企业同样的待遇。
毕竟,一旦外资直销企业首先合法化,内资企业将丧失几乎所有的市场机会。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为了解决“门槛”过高的问题,政府可能保留一定自由裁量,对内资企业放低“硬杠杆”,以吸收更多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参与。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在这场低调进行的“封闭式”座谈会上,内外资翘首企盼的中国直销法草案已经初露真容。
不过,对于草案内容,商务部官员和与会企业代表采取了一贯的态度——守口如瓶。
昨天,记者从商务部条法司获悉,此次会议并不会为中国的直销法定案,旨在广泛征求意见,但是直销法今年年底出台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