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加息、加息、还是加息,这几乎成了2004年最常见,也是最敏感的字眼。管理层敏感、学者敏感、企业敏感、媒体更敏感。从三四月份至今,这是笔者记忆中,全社会关心程度最高的一次“息口大讨论”。近期,有关央行将有加息举动的传闻无疑又让人们的神经紧张起来。
在这里,笔者要说的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适当加息纯属正常的调控举措,此时的息口变化与几个月前的环境更是有了明显的不同,所谓此加息非彼加息,它已经不再是为控制经济严重过热的紧急手段,在全球加息的大背景下,孤立的谈中国加息是在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观点,的确显得有些偏激了。
之所以对加息这样敏感,绝不仅仅是贷款利率上调50个基点会对企业运营带来怎样实质的影响(目前为实际负利率,适当上调利率纯属正常),而是大家期待管理层明确一个态度,是对整个宏观调控是否还要加大力度的态度;货币政策是否需要再度紧缩的态度;是否鼓动投资者进一步投资的态度。说到资本市场就变成了几种担心,存在于股市资金的使用成本是否会提高的担心;上市公司是否会因为利率的上升而引发业绩整体下滑的担心;再有就是随着外围资金的紧张,是否还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的担心。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曾在上半年市场大谈加息时明确提出“利率杠杆压死人”的观点。在当时已经出现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加息固然可以给过热的经济降降温,但对于已经发烧超过40度的病人再给他吃些带有预防发热性质的药显然是太晚了,那时别说加息50个基点,就是加100个或是200个基点,对过热行业而言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销售的火爆告诉以钢铁、水泥、电解铝为首的生产企业,只要能弄来钱,加大投入,不怕产品卖不出去,即便是再高的息口也挡不住,所以在那个时候升息不但无助于此类过热企业的真正降温,反而会在相当大程度上给尚处于行业景气度回升的企业以沉重打击。因而那个时候升息对于宏观经济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
如今的大环境已然明显改变了,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进入加息周期之际,中国选择加息已经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此时再把加息纯粹地理解为平抑国内经济过热,是政府将采用更加严厉的措施进行调控的先兆就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了。
资本市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现在有更多的人在关心央行何时加息,加息的幅度会有多大等问题,从现象上讲这是好事,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期待与中国宏观经济形成共振,也为其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晴雨表做好了前期铺垫。但投资机构也好,普通投资人也罢,绝不可以机械的理解升息就是对资本市场的利空,在股市大幅下跌5个月,市场各方已经对此做出了充分反应之后,此时的加息与三四月间讨论的加息已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大家绝不要总拿加息吓唬别人,更不要因为市场中人说得多了,最终吓唬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