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盛夏的“电荒”又一次猛烈地冲击了长三角,用电的缺口超过了1900万千瓦,而整个长三角普遍缺电的态势非常明显。
根据电力专家的判断,上海尚属于“一般短缺”,江苏属于“严重短缺”,而浙江则进入“电力危机”状态。
“电荒”带来的一组惊人数据依然让我们心有余悸。7月23日达到1501万千瓦;7月30日最高用电负荷再次达1491万千瓦;考虑这一因素,全市实际用电需求已接近1700万千瓦,超过了年初预计的1670万千瓦。
江苏已出现全年性、完全性缺电的局面,最大电力缺口接近800万千瓦。
尽管江苏全省的发电机组负荷率超过了90%,但夏季用电高峰时期,全省实际供电能力仅为2400万千瓦,而最高需求则达到3150万千瓦,电力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
据测算,浙江省电网供电能力在1200万千瓦左右,而今夏全省最高用电需求接近1900万千瓦,高峰最大电力缺口为630万千瓦。当时浙江的用电负荷率已达97.4%,白天晚上基本持平,已无峰值和谷值。
目前虽然“迎峰度夏”就要在长三角各地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肆虐的“电荒”即将过去。“电荒”时代已经真正来临,长三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揪出“电荒”罪魁
不可忽视的是,今夏长三角“电荒”的出现有着必然之因。以浙江为例,在“电荒”来临之前的20多年里,浙江GDP年均增长1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3.7个百分点。即使去年在非典疫情和高温干旱的严重影响下,仍取得了14%的增幅。然而,专家们指出,浙江经济奇迹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依靠了对资源的高消耗乃至过度消耗。统计显示,浙江万元GDP耗电约1340千瓦时,单位能耗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
本轮“电荒”,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前几年电力建设相对不足的矛盾;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不顾中央三令五申、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盲目上马冶金、化工、纺织等能源密集型项目,许多项目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才是加剧目前“电荒”的“罪魁祸首”之一。
“‘电荒’在制约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逼迫长三角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浙江省诸暨市的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如何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尽量减少对高能源消耗企业的投入,增加低能耗增长,已成为摆在长三角地区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沈陇声说,浙江已决定严格把好投资项目审批关,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和明显超出市场需求的投资项目,扶持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低消耗、污染少、市场需求大的项目。
同时,基层不少环保人士也反映,地方上这两年争相上马的冶金、纺织等项目比比皆是。一位地方干部对记者坦言,眼下经济发展快,项目一投产就有可观的效益,同时能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就业。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正是针对这些只顾眼前利益的盲目投资!
统计数字也凸现出上海用电全面吃紧的必然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的劣势产业消耗了全市工业用电的11%;而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3%的优势产业,只占全市工业用电的55%。
上海抓住“电荒”凸现出的问题,将用电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能耗政策结合起来,将全市4700家重点工业企业分成3个“梯队”,分别实行不同的用电政策,以此限制乃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上海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同时着手编制一套新的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规定上海今后在吸引外商投资时,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大的企业将被拒。
能源结构改革
“电荒”使长三角不得不改变产业结构,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同时,长三角不得不面对一次能源结构的调整。
目前,长三角已经积极开展一场能源结构变革。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竣工,长三角的一系列配套设施正在建设。随着上海、江苏和浙江成为“西气东输”的最主要用户,三地已有8个燃气电厂项目通过了国家初步可行性审查。其中,杭州半山燃气厂将成为华东最大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并有望在明年投产。
据悉,半山发电厂西侧的天然气发电项目投资40亿元,是第一个开工的“西气东输”下游重要配套项目,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工程。
未来几年,上海临近省份的沿海地区将上马一批核电站建设项目,预计其总容量将在1300万千瓦。
来自华东电网公司发展规划部门的消息说,目前这些核电站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估计将在2005年或2006年开工建设,2010年左右将正式投运发电,届时将大大缓解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的电力供应困难。
与此同时,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也逐步加入到长三角的能源结构之中。目前,江苏如东的风力发电机组已开始建设,该项目的三期工程将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除了大量在建的火电厂之外,未来几年一系列天然气发电、核电以及众多新兴能源的登场,将使长三角的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着长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双管齐下之下,长三角的电力危机将得到有效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