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李扬:5.3%的增幅比预期的5.4%低,与上个月持平,这也说明了这里面没有恶化的因素
●王元龙:CPI不足以作为决定加息的依据,加息问题还要继续观察,CPI往后可能回落
●张立群:物价上涨趋势已是强弩之末,5.3%并不值得太担心,预计目前不太可能加息
9月13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较上年同期增长5.3%,虽然低于普遍预期的5.4%,但与7月份5.3%的增幅持平。有关专家认为,5.3%的数字与上月持平,是否加息仍需继续观察。
8月份CPI的涨幅仍维持在1997年2月以来的高点,当时CPI涨幅为5.6%。中国今年全年CPI涨幅目标为3%。包括8月份在内,中国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中国基准利率为人民币1年期存款利率,该利率目前为税前1.8%。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是否加息就要看8月份的宏观数据。这一句话在近期使业界产生了对CPI数据的极度敏感。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他说:“对加息,不要有任何市场恐慌的表现,加息和不加息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之前的很多研讨会上,已经有专家讨论了在什么情况下加息或者不加,好或者不好。当然,虽然5.3%的增幅还是比较高,但比预期的5.4%要低,与上个月持平,这也说明了这里面没有恶化的因素。”
李扬认为,其中货币供应和信贷的数字较低,这是两个非常紧张的数字,货币变化在未来的市场才会有实际影响。这些数字中,价格有涨有跌,而粮食的价格仍是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但主要是受到外部的冲击较大,是在运输上出现问题,所以,物流的问题却在此显现了。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元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只看重CPI这个指标,这个指标是不足以作为决定加息的依据的,因为加息的牵扯面还是很多的,仍然是要全盘考虑问题。他个人判断,央行也不一定会仅仅就这个指标来作出决策。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此前表示,未来的宏观调控应更多采用总量和价格的手段,其中包括加息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但王元龙认为,宏观调控采用价格手段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的利率不是市场化的,而价格手段却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全局性的,对目前只是部分行业过热的情况,价格手段似乎不太合适。如果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那么加息可能反而出现紧缩。
王元龙说:“加息后,储蓄存款利率上调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银行资产中有大量的国债,储蓄利率上升后,国债价格就会下降,这将使商业银行资产缩水。加息还会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加息的问题还是要继续观察,因为原先预测CPI在7、8月份将会达到高点,现在7、8月的数据持平,也就表明至少是有积极因素的,那么往后可能就会回落。”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目前的CPI涨幅快到最高点了,未来没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而是趋于回落的。货币政策出台不能光盯一两个月的数据,而是应该预见性地看趋势的发展。物价上涨趋势已经是强弩之末,5.3%的涨幅并不值得太担心。
张立群认为,现在要做的是防止经济下滑得太深,不应该再出台紧缩的政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预计央行目前不太可能加息。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14日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