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8月份CPI公布后,有关央行是否加息的议论似乎出现一面倒的倾向。舆论和市场关心的已经不是加不加息的问题,而是何时加和怎么加的问题。
在我看来,央行对加息所持的审慎态度近来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周小川对于货币政策在未来几个月的走向早已有了腹稿,而政策的最终出台,则是时机问题。
由于CPI持续走高,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居民储蓄也出现分流,这使得央行反通胀的任务比几个月前复杂很多。在银行信贷方面,为了支持正常的企业运营和经济增长,央行实际已经改变了上半年的信贷政策。通过有保有压,差别对待的办法,调整了信贷结构。而在货币供应量方面,因为上半年M 1和M 2的供应量均低于全年目标,因而,下半年央行会适当放松银根。不过,在面对支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这个相互矛盾的目标选择时,央行的调控手段也就面临着调整。也就是说,央行在适度放松货币供给的同时,应该积极使用价格工具。而价格工具的使用,一方面是加息,另一方面是加强利率市场化。
加息无疑具有改善宏观调控方式和合理配置资源的积极意义,但加息也不是万能的。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于资金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因而,加息并不会抑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利率的升高不会减弱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所以,在提高利率的同时,还应使用行政手段压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
与国企和地方政府不同,加息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民企投资的项目一般都是有市场有效益的,提高利率水平无疑会增加其投资成本,降低其赢利水平,从而限制民间投资。
如果说,加息已经是央行不可改变的决策,那么加息的幅度应该适度。
理论界一般认为,中国加入国际加息周期是早晚的事。所以,央行在短期内加息也属于正常的决策。不过,在加息幅度上,央行应谨慎。
因为加息对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投资需求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加息肯定会抑制民间投资,所以,加息的幅度不应过高。
我认为,加息应该是存贷款利率同时升高,但升幅不应过大,在25个基点水平比较合适。
利率升幅虽然不高,但已经向社会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小幅提高存款利率,一方面可以稳定银行储蓄,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扩大与美国的利差,尽量减少游资的涌入。而小幅提高贷款利率,则在充分传递央行提高资金价格政策信号的同时,不会过度抑制民间投资,也不至于大幅减少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
在利率提高的同时,央行应同时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这样可以给商业银行更大的资金定价权,使商业银行在有效甄别投资项目前景后,能够通过使用市场上的差别利率,来支持好项目。
在加息敲门声越来越响的时候,理智也告诉我们,门外站的不会是大灰狼。
不过,在谨慎乐观的同时,投资者们还应意识到,如何应对加息将是未来几年商业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