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刚刚结束的厦门“9·8投洽会”在吸引跨国资本进入中国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还为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投洽会期间首次举办的“民营科技与IPO论坛”上,民营企业家、资本市场专家及政府官员针对内地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权威专家与企业面对面谋道,探讨突破企业做大做强所面临资本运作瓶颈的有效方法。
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就新政策环境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民营企业成长困境与产业创新、境外资本市场的机遇与上市规则、民营科技企业上市成功案例研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200多名精英一起解读了中小企业贷款状况与资金来源,在分析民营企业成长困境的前提下,研讨中小企业上市风险与成功融资因素,为与会的民营企业寻求上市提供一把“金钥匙”。以下是一些专家发言要点:
吴世农:民企融资需解“心结”
民营企业股票上市融资有四种动机:1、增加资产,扩大企业规模;2、增加权益资本,调整企业股权结构;3、规范管理,实现企业现代化轨道运作;4、提高企业形象。民营企业家要打破传统的不重视股东资本的短视思想,要把权益资本当成是世界上最贵的资产。企业上市后企业家需要综合现实情况进行反思:企业上市,其股权结构是否导致“圈钱行为”及股东的钱息成本处理;上市后企业能否为股东创造财富;企业如何减少营运资本,减少库存,减少应付款项等。他告诫企业家在上市后要制定严密现金股利制度,如实现股份的盈利能力,做好企业融资后的投资项目战略。民营企业融资最重要的是要解开“心结”,通过突出主营业务、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更透明的财务管理等,让民企能够更坦然地面对资本市场。企业家要区分战略投资与战术投资,重视常规评价,关注投资项目的数据质量,审评数字来源的现实性、可比度。另外,上市企业还得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如摒弃利润导向原则,应把现金导向原则当成企业重点,保证企业每股经营的现金流入大于其他一切效益等。
焦瑾璞:正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海外上市将成趋势
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优秀的中小企业,它们用不到1/8的资产,实现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5以上的销售收入、提供了1/4以上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和1/3以上的利润。然而,困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企业的融资问题即是其中之一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据抽样调查统计,在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资金约占65%;向银行贷款占10%左右;民间借贷(主要是亲友之间借贷和从地下资金市场获取),占15%左右;而股权直接融资还不到2%。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追究,一是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作用有限导致,竟有近76%的企业资金来源与担保机构毫无关系,而企业所担保金额仅占全部贷款6%,并且其担保条件相对严格,不利于企业发展需要;二是我国银行垄断性强,贷款成本高,单位成本高,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现状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发展面临各种障碍,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缺口。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对中国民营企业不利的投融资体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善,企业融资必须另辟蹊径。另一方面,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近20年来,只接受了大约40-50家民营企业,且大部分不是以IPO的形式,这种现象预计短期内尚无法改变。相反,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外资本市场向国内的民营企业敞开了宽广的怀抱,1993年至今,中国内地企业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途径赴海外上市的企业已超过200多家,其中在香港上市就超过了100多家,传奇故事一个接一个。据著名投资银行瑞银华宝预计测未来2—3年内中国将有300多家企业海外上市,而且这一形式也为中国政府所支持和肯定即海外融资将成为国内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清 议:信任度统领中小板市场前程
从200年前的英国南海公司泡沫事件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美国经济危机,到本世纪互联网泡沫,安然事件,以至自2001年7月起延续至今的国内股票市场下跌行情,无一不是源自信任度瑕疵,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决定了中小板的市场前程。企业只有在与主板公司的信任度竞争中胜出,才能赢得在中小板市场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清议指出,在以风险投资为导向的境外中小板市场遭遇重挫之后,确立价值投资导向是中国中小板市场的正确选择,有着颇为积极的国际意义。主张中小板降低上市门槛,放松市场监管,以及过早地实现全流通,未必是明智的。而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和公司治理的独立性是决定信任度的两个关联、缺一不可的核心标准。
上市公司提升信任度,不仅只是单纯地要求企业遵守现行上市规则,更要与国际公认公司治理标准和会计标准相比。进入信任度时代后,公众监督的作用将大大增强,他指出,接受基于国际公认公司治理标准和会计标准的信任度标准,重视来自公众舆论的非政府监督作用,改善投资者关系等是中小企业快速提升信任度的有效途径。另外,立法、司法、行政机制是建立信任度的基础,道德联盟机制是维系信任度的纽带,侵犯性机制是丧失信任度付出的代价。其中,第一种机制和第二种机制生成信任度的建设性关系,第三种机制则生成信任度的破坏性关系。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基于立法、司法、行政机制的公信力保护,缔结基于道德联盟机制的良好投资者关系,避免侵犯性机制发挥作用,足以改善信任度状况。民营企业的财富增长模式将和金融市场改革越来越密切,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开设的中小企业板,与原来的主板相比,在关联方价格披露、整体上市以及历史审计报告披露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值得肯定,也值得民营企业对其进一步关注。
李统毅: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及资金募集
境外的资本市场比国内资本市场更成熟,资本供给比较充分,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资本市场规模较大,融资空间相对宽广,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境外上市一则能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另外,企业还可借在境外上市之机搭建起国际资本运作平台,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打下基础。企业海外上市和募集资金的有以下几种模式:私募;债券融资;附属债券融资;风险融资;项目融资及其他融资等途径。
企业在海外风险投资不仅要关注管理的独特性、计划的周全性及资本撤回途径的参选等问题,而且还要审视个人及公司的经历、对未来的预见。海外风险投资一般要经历种子期、创业期、扩张期、成熟期,企业海外资金的募集要不但要做好其中的各个环节,还需做到各时期的过渡到位。在海外上市及募集资金证券机构的选择问题上,他认为,单一业务适宜新加坡,而集团上市则可考虑选择在香港。
张志浩:中国企业的美国市场反向收购
美国证券市场作为全球流动性最高的市场,汇集了全球40%的资金,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资金、也吸引了美国以外地区1000多家公司上市,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投资的资金高达二十万亿美元。交易活跃程度(流通性)、对公司的估值(P/E水平)和筹资能力等核心指标显示,美国证券市场是全球效率最高的。这意味着一个公司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溢价,上市后股票交易更为活跃,企业需要资金时能顺利筹得资金。其高流动性、高价值、高市场定价应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另外,中国企业在美国也深受投资者的追捧,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关注突然升温。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企业指数(^USXC)升幅超过100%。
因为美国市场反向收购(与新加坡、香港对比)具有市盈率高、程序时间短、一次资产置换、国际品牌度高、股东退出容易等特点,中国企业美国上市反向收购大有前景。企业在实施反向收购战略前首先得完成企业整体结构重组,如设立海外控股公司、然后由海外控股公司收购境内权益;其次为使企业符合美国上市规则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企业还要做好境内资产重组股权结构合理化(国有股东退出)、资产结构合理化(剥离无效资产,整合有效资产、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处理);第三要雇用懂得美国会计准则包括有美国财务报告经验的首席财务长官的国际财务人员,理解美国审计师要求的所有基本和重要的信息,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收集足够的文件来支持管理帐,并遵循申报要求的时间表、愿意和审计师就处理会计和审计问题进行沟通,提供内部会计人员同最新的会计和审计声明保持一致的平台;第四要组建团队,包括法律顾问,会计师,财务顾问,投资者关系及投资银行。张志浩还指出中国企业上市要点还不能忽视从民营公司到公众公司的二次思想飞跃及建立更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更严格的会计制度、更公开的公司信息制度,做好成为公众公司后的维护费用预算,评估中、美两地的差异对企业上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