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变革进程的提速,令五年前因接手不良资产处置而隐身幕后的杨凯生,重又走上工商银行的管理前台。
9月10日,工行正式宣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杨凯生出任工行副行长兼党委副书记。与此同时,现任工行北京分行行长兼总行行长助理的李晓鹏被任命为工行副行长,而一年多以前,李是杨凯生的副手,身居华融副总裁的要职。
管理层架构调整的背后,正是工行改制的全盘大计。“工行当前的两大攻关任务是不良资产处置和公司治理机构的改善”,一位工行总行人士向记者表示,二人的职务变更就是为了配合工行当前战略的需要。
与国有银行股改试点失之交臂的工行,至今背负着8500亿不良资产的重负,在此背景下,杨凯生、李晓鹏的五年华融经验显得意味颇深——两位的到来已透露出工行未来不良资产处置加速的前景。
从“虚位”到“实缺”
1999年,杨凯生因接手工行4000亿不良资产而从工行副行长的位子上“隐身”,前往华融担任总裁。
事实上,五年以来,杨凯生从未真正离开工行,在其华融总裁的公开身份背后,默然享受着工行副行长级的待遇,同时位列工行9位党委委员之一。在工行2003年财务年报中,杨排在行长姜建清、第一副行长田瑞璋之后,也因此,杨凯生的此次任命被解读为受到提升。
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高层人事调整的触发点是,前第一副行长田瑞璋年满退休,原领导班子成员自然向前递补。
但在对杨凯生的任命上却存在着从“虚位”到暂时的“实缺”的质的变化。
杨凯生的任命是“副行长兼党委副书记”,而不再仅仅是“副行长级”,这意味着,杨将真正辅佐姜建清,在工行的具体运作中发挥第一副行长的实际作用。
而对于李晓鹏来说,一年多前自华融调任工行北京分行任行长兼任总行行长助理,已经为今天的地位做了铺垫。
但是,任命书并没有对杨凯生和李晓鹏的主管业务进行明确划分,知情人士透露,当天的任命中宣告,二人的工作岗位“短期不会做出调整”。
这一说法被华融公司的工作人员所证实,“公司刚刚接管了德隆,大量的工作等待处理,杨凯生一时是无法离开的。”工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也平静地告诉记者,“银行现在一切照旧,李行长不会在短期内调离。”
但变化迟早会发生,工行总行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此次领导班子的调整就是配合工行战略发展的需要。而当前,“工行最重要的两大任务就是加速不良资产处置和公司治理机构的改善”,这一点从杨、李两人共同的华融出身上已经一目了然。
不良资产之累
“截至2003年年底,工行不良资产余额为854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为7207亿元,非信贷类风险资产为1339亿元,不良资产超过了中、建两行的总和,这也是工行最终没能被确定为首批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的重要原因。”工行的一位管理人士说。
为了跨越不良资产的门槛,工行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在2004~2006年未来三年里,工行计划处置不良资产3000亿元,不良率到2006年降至6%左右。根据测算,今年末,工行的不良贷款率能够下降到18%以内,整个不良资产的比例能够下降到13%。
截至今年上半年,前6个月工行不良资产余额净下降475亿元,全部不良资产比率降至14.6%,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净下降356亿元,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比率比年初下降2.04个百分点,降至19.2%。
但更为严格的审计方法令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正在加大。年报显示,工行2003年“次级”类贷款由1180亿元降低为734亿元,但“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却由原来的4591亿元和1837亿元分别升高至4606亿元和1868亿元。
根据测算,如果仅靠自身努力,并依照当前速度,工行彻底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要用6年的时间。但在WTO时间表的催促下,工行必须抢在银行市场完全开放前,完成向优质银行的变身。工行管理者表示,工行的计划是必须在2006年底前完成财务重组。
工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提速已经开始。去年,工行正式组建风险资产处置中心,在33家一级分行成立了风险资产处置中心,在辽宁等十余个分行的二级分行成立上百家不良资产处置专营支行。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得到突破。2004年4月,工行宁波分行与中诚信托、中信证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君泽君律师事务所联手合作,将其拥有的账面价值为33.09亿元的不良资产设立财产信托进行受益权转让,开启资产证券化的大门;东北600亿不良资产剥离地方政府的行动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与高盛集团签署合作处置不良资产谅解备忘录,战略伙伴关系得以确立。
杨凯生的工行事业
杨凯生和李晓鹏的到来将为工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新的推动力。
杨凯生在华融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化观念又能解决国内实际问题、业务素质全面且思维敏捷的专家型领导。工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工行最看重的是杨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国际化、战略化的视角;二是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三是对新业务方向的开拓创新。
五年来,在杨的带领下,华融公司处置了近2000亿的不良资产。根据银监会今年一季度的统计,华融的现金回收率为21.4%,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二。
华融更为独树一帜的作为体现在批发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领域。2001年开始,华融按国际化的操作流程向外资打包拍卖不良资产。当年通过国际招标分别向摩根士丹利投标团和高盛公司出售了账面价值128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开创了中外合作处置中国不良资产的模式,至今类似的尝试已大规模地进行了三次。
2003年6月,华融又与中信信托率先合作成功推出了账面价值132亿元的不良资产打包处置信托项目。该项目借鉴资产证券化交易模式,通过以债权资产设立信托、转让信托受益权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加快处置资产、提前回收部分现金的目的。此举首开资产证券化之先河。
如今,被业界喻为工行的“幕后英雄”的杨凯生即将走上前台,完成他的工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