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年均9.4%的发展速度。但是,中国企业也遇到发展的困境,未来的中国企业还会是本土经济的主角吗?如果类似拉美国家出现的产业转移现象,中国会不会急剧衰退呢?
"中国制造"现象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造就一批具备国际规模的制造基地和生产企业。中国企业生产的家电、电脑、通信、玩具、服装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这一现象已被国内外商界人士和经济学家概括为"中国制造"。中国的生产型企业直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概念。"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实质是资源重新配置。目前,国际上制造业资本大举迁往我国,主要因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优惠的经济政策以及质优价廉的劳动力。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不容否认,中国企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不多,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中,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下游,企业自身成长的条件很脆弱。
从国际分工格局来看,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主要还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余地很有限,大多只是处于一种低端产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小罗伯特.卢卡斯是当代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他在一篇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章中提出一个告诫:对外贸易有可能把一个国家的产业锁定在低端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当中,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国家技术进步的余地会很有限,每个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很难获得可持续的增长,摆脱贫困的机会很渺茫。
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首次超过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出口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换。在机电产品高速增长的2000年,从国外进口原料,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的加工贸易占75.4%。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还是集中在加工装配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
在我国已占据国内外市场优势的产品中,主要集中于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这两个环节。因此,中国只能算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
中国企业的忧虑
上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的"外资主导型"政策,虽然获得了一段比较快的经济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化程度及参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外资主导型"的负面作用显露出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那些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受资国经济,形成大量的利润转移。美国公司通过独资、合资和其他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拉美70%以上资源开发和原材料生产。如巴西100%的汽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业,60%以上的电力工业都是在跨国公司控制之下。掌握着拉美经济命脉的跨国公司每年都把大量的利润汇回母国,造成了经济剩余的大量转移,拉美国家出现了"增长而不发展"的奇怪现象。
如今,制造中心从南美转移到中国,导致南美国家经济急剧衰退。从这一现象中,不能不让我们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前景感到忧虑。中国出口导向的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公司,多是跨国公司的供货商,生产上受到跨国公司的控制。
这种低水平、无技术或小技术的生产企业,能否担当起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角呢,肯定是不会的。如果20年之后非洲国家也开始开放,到那时,中国经济就可能重蹈南美国家的覆辙。
没有核心技术的痛苦
中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的、能产生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的繁荣兴旺,掩盖了我们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弱点,这可能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
如果不具备核心技术,拼到最后就是看谁的资金最雄厚和渠道做得好。就算一些企业活下来了,也只是靠大销售量和薄利润活着。以PC为例,当国产电脑有100万台时,联想和方正科技这两家都有30%的毛利,20%的纯利,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但目前中国的PC生产商的毛利率急剧下滑到10%以下,纯利率只有1--2%左右。而跨国公司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自然就获取了更多的利润。手机市场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被外国厂商卖芯片赚走了100多亿美金,而中国手机制造商2002年做得最好的TCL才挣了7亿人民币的纯利。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基站市场份额高达4000多亿人民币,其中按民间的算法只有2.4%是由中国企业提供的,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是6%,这两个数字没有量级的差别,实际上4000多亿都被外国企业拿走了。
正因如此,中国的企业只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之后便被身不由已的低水平价格竞争搞得筋疲力尽,乃至拖垮拖死。而那些尚能坚持的企业,疲于奔命地随着国外核心技术的升级换代而被动地跟进,并承担选型错误的巨大风险。
政府扶持本国产业的必要性
专利的获取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研发,一种是通过资本获得。我认为过去中国的一种做法被证明是失败的,就是拿市场换技术,市场是被拿去了,但没换回技术。现在中国满大街跑的汽车都是外国的牌子,即是证明此做法失败的一个例子。
韩国现在有现代、三星,是与韩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分不开的。韩国在搞市场经济的同时,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市场的扶持,这种扶持从国家利益上来考虑是必要的。
从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历史上看,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一次转移是从欧美转移到南美,如今制造中心又从南美转移到中国,这次转移导致南美国家经济急剧衰退,因为他们没有专利,一旦将工厂转移走,就什么都没有了。中国为数不少的企业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加强了自有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只有掌握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利润分配,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产品推出和淘汰的时间表,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方正坚持自主创新技术
北大方正集团是一个拥有自主研发实力并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企业,它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其它软件产品,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社会文明与进步。
方正始终坚持高科技产业,坚持持续创新。方正是以技术起家的企业,一直以来崇尚自有技术,走的是一条"技、工、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方正发展早期的经济基础,正是来源于自主创新的原创核心技术产品。
北大方正深深体会到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比如,方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排版系统占据了全球中文排版系统90%以上的市场,并成功地进入了日文和韩文的出版系统市场。方正开发的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系统(Apabi DRM),2003年底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在获奖产品中是惟一的软件产品。在2004年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论坛上,方正电子被评为中国软件明星企业,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方正智能文档被评为中国最具应用价值的软件产品。
由于方正在技术方面的突出表现,今年8月23日,方正召开第二届方正国际合作伙伴大会,来自五大洲的包括美、英、德、日、澳等1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方正软件全球代理商参加了会议。9月14日,日本欧姆龙与方正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并成立"方正欧姆龙联合研发中心",这一切充分说明国外非常看重方正的技术。
中国企业发展的机遇
我认为,在某种技术更新换代时,中国企业有机会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一旦出现这种机会,政府应该下大决心调整产业政策,尽量保护本土产业。
比如,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研发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市场规模每年数千亿人民币,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固定电话,而具备无线接入宽带数据传输的市场更加未可限量。方正连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LAS-CDMA技术,是我国惟一摆脱外国核心技术控制,拥有130多项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由于该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专利约有70%属于我国自己的企业,如获使用,其产业化的意义将远远大于当年的“激光照排”技术。
中国企业主导的产业链
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如精密机床、医疗设备、大中型飞机的制造方面,中国除了造船业在年制造吨位上处于世界第一外,其它的产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这些领域要求的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中国在短时间内不具备快速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已经取得了制造规模优势并形成了配套产品布局的产业,比如电子产品领域,中国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购买国外技术上,有能力的企业应选择若干关键的技术进行突破,进而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加入WTO初期提供的政策保护手段,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国家采购几个方面给予有可能形成重大突破性的领域以适当的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将制造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作者:方正集团董事长 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