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刊建议,不是不顾点位追高建仓,但是在调整时,投资者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大胆地建仓。套牢一族尤其要积极参与主动性解套。
本刊记者 张学庆
“指数涨了这么快,还能买股票吗?”到9月20日,大盘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出现大涨,1450点一跃而过,很多有资金的投资者想买而又不敢买,生怕买进后又会重现套牢的窘迫。21、22日两天大盘又进行调整,更令不少投资者进退两难。
回调介入风险不大
现在股市上的投资者大多是两类,一类是仓位较轻或者空仓者,他们手中以资金为主;另一类是重仓深度套牢者,他们手中仅有一大堆股票,这些股票经过前期大盘的深跌,股价几乎面目全非。
前一类投资者中多数在本轮行情中踏空,他们想跟上大盘上涨的节奏,但也怕行情冲高后回落套牢。而由于行情暴涨中,热点转换较快,对介入什么类型的股票难以把握。
后一类投资者吃够了深套的苦头,他们希望能早点解套,一般不愿意再追加资金入市,但对如何解套又缺乏有效办法。有调查显示,证券营业部在井喷行情的5天中,存入新的保证金的数额远远不如以前行情起来时那么多。
“短线回调可以介入,目前1450点区域风险不是很大,如果指数再上冲很快的话,则需要等待观察。”海通证券分析师于小丽针对前一类投资者提出了她的看法。
紧跟热点 快进快出
如果介入的话,选择什么样的股票呢?证券分析师认为,不同风格的投资者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股票。如果你具有一定短线操作技巧、敢于止损,同时有良好的市场心态,那么不妨紧跟市场热点操作,争取在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
由于超跌低价股是本轮行情的急先锋,吸引了大量的市场游资向超跌低价股汇聚,这些个股的行情有望进一步延续。
“投资者仍可关注超跌的、小市值股票,操作上可采取快进快出的策略,有盈利就卖出,加强操作频率。” :神光金融研究所所长廖晓媛建议说。她认为, 短线热点可关注部分地产股,纺织板块将持续走好,年底之前不太会改变上升势头。
如果你的投资偏好稳健,那应该多注意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何时空翻多、基金重仓 持有的大盘蓝筹股是否会在后市中再度崛起。随着投资基金和QFII成为市场主流投资机构以及ETF的推出,投资者的选股思路完全可以跟着这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市场主流机构走。
“没有大盘蓝筹股的参与,股市走牛只能是一种奢望。市盈率在10倍以下的钢铁股值得关注”。
如果你是后一类投资者,在目前普涨的行情下,可持股等待补涨。等到各类个股都涨完后,下一轮行情就会出现分化走势,在这个时候方可进行换股操作。而现在进行换股操作有一定难度,如果不能踏准市场节奏、把握市场热点,就会卖掉没有开始表现的股票,买入已经表现的股票。这样的操作结果是,往往是买入的股票开始回调,卖出的股票开始上涨。一出一进两边都损失。
掌握买入时机
也有分析师提出,套牢者不能以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等待股市上涨而坐享其成,而应主动出击争取解套。对于那些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无论是否深套,该抛弃的要坚决抛弃,及时把股票转到热点板块上,加强操作力度,减小亏损。在把握操作节奏的基础上可以分高减持涨幅偏大的个股,大胆吸纳并耐心持有涨幅滞后的个股。
“本次反弹给了持有垃圾股的投资者一次绝好的卖出机会,包括带有H股的A股公司也应该选择卖出,A股与H股的价差较大,目前没有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价格并轨的问题。”华夏证券分析师认为,股价结构调整不会随着市场的反弹而结束,绩差股向价值靠拢的进程还会继续,目前的反弹只是延长了股价结构调整的时间,调整的趋势不会改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才是未来行情中能够屹立不倒的品种,不会受到股价国际化的影响。但这些个股目前还不是很多,只有如中集集团、中兴通讯、宝钢股份等,其他的个股很难避免股价国际化的影响。
经过行情连续走高之后,市场各方对行情的认同是,这是一轮中级行情。在操作上,重仓操作是实现盈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目前的主要操作策略是伺机建仓。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认为,伺机建仓,不是不顾点位追高建仓。投资者切莫盲目追涨,在市场整体趋势刚产生扭转时,如果没有目标地急于追涨,一旦大盘转入调整态势,则很容易吃套。但是在调整时,投资者可以有足够的勇气大胆地建仓。
建仓选定合理的买点十分重要,要尽可能在盘中低点介入,股指不可能不回头地一路轧空上去,期间必然会产生显著的回探整固。
在建仓的品种上,主要关注两类个股。一是基金的重仓股,最好是基金吃套的。这类个股的主要卖点是价值回归,一些个股,如钢铁股、电力股等已经承受了超过其基本面变化应导致的跌幅。二是市盈率偏低的小盘成长股。它们的主要卖点是成长和股本的扩张潜力。在中小板个股连续快速上扬之后,应对主板市场上的一些小盘股加大关注力度。
分析人士提醒说,在政策面没有实质性利好之前,大盘继续上行的风险已经明显加大,一旦超过1500点,投资者应该考虑如何减仓,至少不要继续加仓。类似的暴涨行情都是以暴跌结尾的。
更多精彩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