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进入油价上涨专题
影响:油价飙升引发连锁反应刺痛全球政治经济神经
油价连续上涨考验石油航空以及汽车工业3大行业
中国面临石油讹诈 欧美阴谋者将眼光投向中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油价冲击不会比七十年代严重
本报记者 陈 挺 李振华 实习记者 曾蓉蓉 北京报道
53美元油价“脱缰”了。众生奔走相告,有人喜形于色,有人捶胸顿足。
美国时间10月7日(周三),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约突破53美元,11月交割的原油期约开盘伊始,一度升至53美元的历史高点,最后收于每桶52.67美元,涨0.65美元。
市场炒作的主要消息有,壳牌石油Shell在尼日利亚奈及利亚的石油工人意外举行了罢工。
前一日,NYMEX11月原油期约攀上了52美元。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公布的原油库存增幅低于预期。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公布,截至10月1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10万桶,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220万桶。
技术分析师称,油价有上冲60美元/桶的可能性。
10月8日,记者致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咨询国内成品油价格会否同步上调,价格司的有关官员表示,价格上调一方面是根据相关的规定:即根据纽约、伦敦和新加坡三地的加权价格来计算,只有涨跌超过8%才能调价。但他同时指出,调与不调,不仅仅是国际油价问题,还有其它一些因素需要考虑。>>我要发表评论
价格管制破冰
管还是不管?这是个问题。
今年的“十一”,四川省物价局的工作人员过得一点都不轻松。面对一路狂涨的市场价格,物价局于9月初取消了于今年4月份实行的尿素零售最高限价制度,但仍然保留了出厂价格最高为每吨1400元的限制。然而就这一条,如同捅了个马蜂窝。
9月20日,四川省化肥行业协会代表全省尿素企业向省政府递交紧急报告,请求取消尿素出厂限价措施,或者将限价幅度提高到每吨1600元。这是首个以协会名义要求地方政府取消化肥限价政策的案例。
据四川省物价局一位人士介绍,报告上交到省政府后,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回复,该协会又向省政府递交了另一份报告,建议有关部门就涉及化肥生产的能源、运输等价格举行听证会,并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保证气、电、煤、运的供应。
这一下,又将四川省政府推到了被动的位置。因为四川省内有8家生产企业、400万吨左右的尿素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的原料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而天然气的定价权却在中央政府。面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狂飙,上涨还来不及,下调无异于白日梦话。
而运输中的最大项——火车的运输价格,定价权是在铁道部,四川省同样没有“话事权”。
涨还是不涨,这确实是个难题,因为化肥属于三农行业范畴,是国家严格控制价格的行业。在今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化肥供应工作稳定化肥价格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要求,“对化肥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仍实行政府指导价以及进销差率、批零差率或最高限价形式管理。”而在此之前的4月19日,发改委曾下文明确规定,企业生产的各品种化肥出厂价格,一律“只许下降、不得提高”。
如果放手市场自己调节,那么化肥价格的上涨将很快抵消今年以来,为了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国家所做的种种努力。
而陕西省物价局已经在9月28日向全省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严管化肥价格。这种严厉的价格管制不仅仅是陕西一家。还有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宁夏、上海、厦门、苏州等地。
但企业也有应对策略,据河南省城调队的一位官员介绍,生产企业多采用变通的办法提高出厂价格,所以实际上价格并没有得到控制。比如尿素,国家规定每吨1500元,但化肥厂按此价开票后还要另加400元现金,实际价格每吨1900元。
为此,湖南省物价局在8月中旬,则索性全部解除尿素、钾肥价格干预:出厂价格由企业定价,不再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尿素、钾肥的流通经营取消差率控制。>>我要发表评论
产业链上的财富再分配
面对因为油价上涨带来的冲击,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四处叫唤找奶喝。
为了保证化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铁道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通知,对化肥生产用电实行优惠电价,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优惠运价,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并从今年1月1日起恢复对尿素生产增值税先征后返50%的优惠政策。
但别的行业却没有如此幸运。如农膜的价格9月份虽然同比上涨20%。但企业却都笑不起来,因为产品原料的价格涨幅更加迅猛——用于生产农膜的基本原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7.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上涨了41.4%;乙烯醋酸乙烯上涨了67.4%。为此,中国化学和石油工业协会的人士介绍,国内几家大型农膜原料生产企业有的停产,有的则转而生产盈利水平较高的制鞋用产品。
这几乎是身处产业链下游产业企业的共同无奈——9月25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上海氯碱、齐鲁石化、浙江巨化等十四家产能占全行业50%以上的国内骨干PVC(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经营负责人在杭州召开紧急市场研讨会。
10月8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文雷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这次开会的原因之一是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供应紧张;尤其是原油在涨,而且涨的幅度比较大。但是下游产业——如PVC管材、塑料薄膜、电缆料等生产企业因为直接面对消费者,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要“提价是很困难。”所以,它们的承受能力也比较有限。
而组织这个会议的目的,一方面是“大家在一起碰一碰情况,希望大家能稳住。”另一方面是挤泡沫,防止中间商利用这种市场波动拼命造市场、抬高价格,以免市场发生大起大落。
但处于行业上游环节的企业情况就不一样了。中石油、中石化的对策是联合限定“两聚”(聚乙烯和聚苯乙烯)最低价。9月9日,中石油中石化共同协商,联合限定最低价:LLDPE和HDPE两个品种的最低价格不得低于10000元/吨;LDPE最低价格不得低于13000元/吨;PP最低价格不得低于11300元/吨。
社会的财富,就这样通过产业的剪刀差,重新进行着分配。>>我要发表评论
从今年上半年的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半年报统计来看,“石油、化学、塑胶及塑料行业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长64.60%,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但在下游的化工环节,却有7家化工类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其业绩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而导致业绩下降50%以上。
这种财富的重新分配不仅仅是化工行业,而是全方面的。8月底,为了应对北京市的成品油价格上涨,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拟在租价外加收燃油加价”的方案。如果方案获得通过,今年国际游资通过炒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从而带动中国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带来的一系列价格调整,就最终传导到终端消费者身上。
虽然国内几大航空公司的人士表示,目前机票没有调价计划,但这种坚持能够挺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9月28日,全球快递业巨头联邦快递对外宣布,受油价上涨影响,该公司将从10月份起把燃油附加费从原来的5%调升至8%(联邦快递公司所收取的燃油附加费是根据飞机燃油价格所决定的)。
“没有想象的严重”
“毫无疑问,油价的持续走高将会减缓一些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经济学家袁钢明说。
花旗银行环球金融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根据他们的估计,原油价格全年每上涨10美元,中国GDP将回落0.3个百分点。
而亚行则预测,如果从2004年第二季度一直到2005年第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40美元每桶,中国GDP将回落0.8%;如果保持在50美元一桶,中国GDP将回落1.1%。
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将使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增添压力。
此前,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表示,今年下半年,粮食价格上涨因素消除之后,中国的CPI指数将会掉头向下,通胀压力将会大大减轻。袁钢明则表示“它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石油价格上涨成为推动通胀率上升的新因素,同时其他短缺的因素如煤炭、电力等价格会进一步向市场价格靠拢,这仍将推动CPI的上涨。
黄益平表示,油价全年每上涨10美元,中国CPI将提高0.4%。而亚行的估计略微不同,亚行报告称,从2004年第二季度一直到2005年第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40美元每桶,中国CPI指数将增加0.5个百分点,如果保持在50美元每桶,CPI指数将增加0.8个百分点。
亚行中国办事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还表示,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受能源、运输等成本的推动影响将大为增加。
袁还说,中国经济本身增速在9%左右,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不足以将经济增速降到很低的水平。“高速增长的经济本身对一定水平通货膨胀具有承受力,只要不超过太大的限度,上涨的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打击有限。”
而北大中国经济中心宋国青教授更是认为,“油价上涨后果没有想象那么严重”。他认为,美元受通胀的影响,两年内已经贬值了大约30%,因此现在的石油价格以美元计价,才显得价格过高。
“通货膨胀等因素的传导,关键看人民币汇率问题。”他说。
由于人民币实质性的紧盯美元的政策,中国将为油价的上涨付出代价。假设2005年原油进口量与2004年持平,每桶平均为50美元,中国为进口石油需要440亿美元,将比平均31美元的油价多支付大约160亿美元。
这一现象已经得到政府决策层的注意,一位政府高层官员曾表示:“应研究一下汇率对资源性产品的影响。”
亚行此前也暗示,亚洲各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政策应对油价上涨大有好处。不过还有其他建议,“中国需要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亚行中国办事处克鲁斯·莫里说。他同时还表示,节约石油的使用是长期的工作,短期内成效并不会显现出来。
亚行统计显示,中国石油利用率明显偏低,只及亚洲平均水平的一半。这表明降低油耗,改变目前生产效率将大有可为。(本报记者何华峰对本文亦有贡献)>>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