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近经常有人这样问我:现在利率这么低,是不是应该等利率升一些之后再买寿险呢?这种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一般而言,利率越低,相同寿险保障要缴纳的保费就越高,换言之,相同保费能够换来的保障额就越低,寿险的回报率也相应降低,既然我们预期利率会上升,现在购买寿险自然显得有些“不划算”。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持币观望、等着升息呢?
进入理财首页 进入我家理财论坛 我要投稿
观望并非上策
人们购买寿险,无外乎两重目的,一是为家中主要收入来源者不幸身故时会失去生活来源或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的生存者提供经济保障,二是借其实现资金的积累和保值、甚至增值。很明显,第二重目标是可以藉由其他多种储蓄、投资工具实现的,而保障性却是寿险无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也因此更为基本。基于这一点,利率或者说受利率影响的价格并不能被视为寿险购买决策中的决定性因素,相对于对保障的需要程度而言,价格是应该放在次要位置上予以考虑的——当然,买寿险纯粹是为了投资目的的,自需另当别论。
又有人问我:话虽如此,可到底现在购买寿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有多少,好像很难有个定论,我原来一直没买保险,不也好好的没有出事,再说了,稍晚一点再买也不见得会有多大问题,总不至于明天就出事;相形之下,这利率说不好过几天就要升上去,几天的功夫,损失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雪花银!
我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想法,但这种侥幸心理却经不起推敲:人是否会发生意外,本来就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过去安然无恙并不代表今后会出事的可能性要减小,发现有必要买寿险却将之搁置起来,只会在不幸发生的时候多加一重悔意、承受经济上的打击;而利率是不是会升,同样也是不确定的,大家一般都只是揣测,估计没有人能领先央行、百分百肯定地说哪年哪月哪日利率会上升几个百分点。既然都是不确定的,那么是现在“损失”一点、还是在未来承受没有保障的后果,孰轻孰重,想必大家会有定论。另外,随着时间的过去,保费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且我们还有可能因为健康状况的恶化而在未来被拒保因,因此,等待不一定都是会节约成本。>>阅读:低利率时代的稳健投资理财选择
规避利率上升风险
可是,还有但是——目前利率低迷,升息看来是早晚的事,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忽视这种趋势,即使今天刚买了保险、明天利率就升了也不会有一丝不快?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又要“理财”何用呢?之所以要进行理财规划,或者具体一点说,进行保险规划,就是希望用最低的成本获得合意的保障。也许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了保险产品的创新,使得我们可以从市场上找到既能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同时可以满足获取保障之要求的产品,那便是带有分红特性的产品和投资连结类产品。
分红产品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允许投保人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盈余。寿险产品的定价,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死亡率、利率和经营成本。死亡率和经营成本越高,保费越高;而利率越高,保费越低。在传统寿险产品售出时,保险公司一般会根据当时的三因素假设确定一个价格,以后不再做调整;日后实际运作情况与之前假设有出入时,收益或亏损都由保险公司承担。而分红产品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现象——在利率上升、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下降、死亡率下降时,投保人可以获得分红。因此,分红产品可以让投保人在某种程度上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之所以说“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分红产品的价格相对于传统产品要稍高一些,而投保人也只能获得盈余的一定比例(不低于70%)。相对于分红险来讲,保障金额和现金价值的大小直接与投资账户的投资表现相关,投保人可以尽享利率上升的好处,但却要在同时承担相当的投资风险。
毫无疑问,无论选择何种产品来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成本都是不等于零的。一般讲来,分红产品较为适合对产品保障功能要求较高的消费者,他们一般对资金的增值性要求不高,也不愿意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而投连险较为适合对产品的投资功能要求较高、愿意承担风险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