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新浙江网10月15日电 中国央行应否于年内加息?这不仅要考察国内经济运行态势,还要考虑美元利率的变化趋势,以免使人民币对美元形成更大利差,导致更多“热钱”涌入。
由于中国的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已连续3个月处于5%以上,有关应该加息的议论逐渐多了起来。自200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大货币紧缩的力度开始,央行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始终没有动利率。而央行领导人在今年4月曾说,“如果CPI上升到5%,可能会考虑加息的必要”。
外资为何不惧调控
目前中国的外汇管理是“强制结汇制”。过去是强制企业把外汇卖给国家,现在则变成拥有外汇的机构和个人“强制”央行用人民币收外汇。央行收外汇使用的是基础货币,结果就是流入的外汇越多,央行向货币市场注入的基础货币就越多。
在目前管理制度下,中国外汇储备形成的正常渠道有三个:一是贸易顺差;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未使用部分——从历年情况看,一般会有70%的到位外资转为中国外汇储备;三是中国外汇投资收益。
今年4月以来,国家实施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正像一些国外媒体所说,海外投资人“不惧中国宏观调控”,流入中国的FDI(海外直接投资)反而大幅度增加。今年1至6月,海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2%,1至8月进一步上升到18.8%。其中,7月当月增幅为62%,8月当月为52%,都创了近年来的新高。海外直接投资以如此大幅度的增长规模流入,很难都用正常投资来解释,恐怕也有对人民币的利率与汇率投机之嫌。
加息反而“得不偿失”
加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但在货币市场存在某种国际联系的基础上,加息的结果不一定会减少货币供给,反而可能增加。因为目前中国的基础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继续加息就会使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拉得更大,会诱使国际“热钱”更多地流入中国。
FDI流入还属正常渠道,更应关注的是非正常渠道流入的外汇。今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675亿美元,但FDI流入只有339亿美元,贸易收支则出现69亿美元逆差,再加100亿美元外汇投资收益,正常流入的外汇仅占外汇储备增加额的40%,与上年正常渠道占60%相比,已成“倒四六”。根据有关资料推算,在7至8月的外汇储备增加额中,已几乎为“倒三七”。可见,国际“热钱”对中国货币市场正在形成比以往更大的冲击。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加息的结果,是更多的“热钱”流入。如此,加息本为减少货币供应,结果却反而被迫增加了货币供给。这是“得不偿失”。所以,只要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准备金等货币调控措施还有效,央行就不应考虑加息。
如果美国中断加息……
美联储自6月28日至9月21日连续3次加息,将基础利率从1%提升到1.75%,与人民币的利差大大缩小。有分析说,美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加息周期,今后利率水平还会继续提升。的确,如果美元利率高于人民币,应该说中国就有了加息空间。但是要分析美元利率的走势。
根据美联储的说法,美国加息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是防“过热”;二是防通胀。但在美联储加息前,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在下滑了;通货膨胀率方面,今年1至8月,美国的物价指数3.7%主要由初级产品如石油进口涨价所引起,核心物价指数还在2%的水平,而未来油价是看跌趋势(况且,欧洲和日本同样面临国际油价上涨问题,但并没有提出加息)。因此,美联储只为防“过热”和通胀而加息的理由并不充足。
我看美国加息的真正理由还是因为国际资本流入不足。从理论上说,加息是不利于资本市场繁荣的。这就是美国在“9.11”以后连续11次减息,并将利率水平长期保持在低位的原因。但这并没有换得国际资本强劲流入美国的势头。在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主政时,美国曾成功利用高利率政策吸引大量外资。因此,美国很可能为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而再行高利率政策。
美联储的三次加息,主要是在试探加息对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如何,加息的目标是把基本利率提升到高于欧元的水平。按每次加息0.25个百分点计算,美联储可能还会有2至3次加息,但若加息不能引来国际资本,或引发金融动荡就会立即停下来,甚至会转入再次减息。由于9月21日的第三次加息已对美元和美国股市形成双重打击,我看市场原先预计的11月初第四次加息都难以出台。
如果预测美国的加息过程会中断,那么中国就更没有加息的必要。实际上,就是维持在美元与人民币利率持平的水平上,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压力仍然存在,因为仍然存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所以,只要其他货币调控手段还有效,就不应考虑动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