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庆刚过,燃油告紧的信号从广州、北京开始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大中城市。
“这已是中国经历的第四次‘油荒’。每到冬季,我国成品油市场就会发生短缺,尤其是柴油,供应更加紧张。”东方油气网总经理钟健说道。
有中石化内部人士解释,“对于今年再次遭遇‘油荒’,不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很多业内人士都有所预见。可是(我国)现有炼油能力已达极限,所有炼油厂都已处于满负荷,实在没有能力再产出更多成品油了。”
停批限量令
10月16日,一位张性车主致电本报,“我是一个货车的车主,一直是中国石油旗下加油站的忠实用户,但是最近我(在这些加油站)加油时却老遇到限制:每次只给加不到100元(的油),不但对我这样的老用户,对其他拿现金加油的(司机)也一样;这两天他们开始对连用现金加柴油都不给加了。加油站不给我们汽车加油还有什么用呢?”
一位北京中石化特许加油站业主透露,中石化销售公司已秘密通知其下属业务单位:为确保今年冬季成品油的市场供应,从现在开始停止一切成品油批发业务、停止所有大单零售业务,全力保障自营加油站的正常供应。
“我们没有了货源,只能依靠存货度日,可目前油价看涨,谁又舍得把到手的钱往外推呢?只有限量销售或者干脆停售了。”
正是这些加油站的限售、停售行动,引发了恐慌:市民开始排着长队抢购油票,以防柴油供应中断或者成品油再次涨价。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短期内供求失衡的局面。
10月15日,江阴、武汉、浙江铁路沿线各市成品油经营单位都告停批;上海虽暂时保留批发业务,但批发零售同价,社会加油站毫无利润可言。
“由于国内资源量紧张,且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飚升,使得市场各方都对未来成品油价格走势相当看好。虽然目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但在以往历次调价中,它们都是被动的跟着市场预期走,相信这次也一样。这样一分析,可以断定市场中有人在囤货待涨,有意推动市场紧张局面,以便从中渔利。”一位长期研究成品油市场供应的专家如是认为。
涨还是不涨
以往国内出现的历次“油荒”,多以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市场零售价。
然而此次,国家发改委似乎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现实情况下,国际油价不断飚升,导致国内炼油企业成本高企,但由于成品油市场价格是由发改委不定期进行调整,不能及时跟随原油价格走势,从而造成炼油厂经营利润空间狭小,甚至亏本销售成品油,打击了炼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据一位中石化旗下炼油厂的总工程师介绍,他所在企业以加工进口米纳斯原油为原料,目前原油价格每桶49.35美元,折合成国内大庆原油约每吨3432元,其毛利空间仅每吨160元左右,再加上营销、管理等成本,企业就是在亏本销售。“现在国内发生‘油荒’,我们炼油生产企业理应狠抓生产,积极满足市场需求。可是卖一吨亏一吨,谁还有积极性呢?”
为了保证炼油厂的生产积极性,10月15日中石化所属炼油厂柴油出厂价每吨提高60元。
这样做,意味着下游销售单位的利益就要受损。
据东方油气网提供的资料显示:“华东柴油价格(批发价格,下同)普遍在4050元/吨,华南柴油价格普遍在每吨4000-4050元,距离零售到位价仅有每吨100元的差距,即便国家不调价,一旦两大集团所属炼厂出厂价上调,柴油实际成交价也会相应调高,并很快达到批零一价。”销售企业货物平进平出就意味着亏损,中石化又岂能甘休。
可是如果发改委轻易调高柴油市场零售价,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负面作用将十分巨大。
曾有经济学家做过测算:国际油价每上涨1美元,意味着我国GDP将损失0.011%。自2001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了近40美元,我国成品油价格也翻了一番,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况且今年国家一直强调经济软着陆,此次如果抬高成品油价格,势必抬高这个制造行业的成本,为成本性通涨提供诱因,这与目前的国家高层当前的经济思路明显相背。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对油价的承受已到了极限,因此,在本月不会对国内汽柴油的零售中准价进行调整;至于高油价对两大集团带来的成本提升问题,将由两大集团内部自行消化调整。另外,即使小幅上调汽柴油零售中准价,也改变不了国内油品高成本的现状。目前的关键在于我国如何满足成品油市场的正常需求。只要市场需求满足了,囤积成品油的(投机商)就不可能再来抢夺资源了。”
明年油荒不再来?
中石化下属浙江石油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03年的“油荒”是突发性的,是由于当时国家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对SARS过后的市场预期不足所导致;而今年是间歇性、地域性的“油荒”,是去年“油荒”的延续。
“去年的‘油荒’主要因为是‘电荒’引发企业大规模的采用柴油发电,最终导致市场的柴油供应短缺;今年则是市场对国际油价高企可能导致国内成品油价上涨预期的一个过激反应。市场中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柴油短缺,但这绝对是暂时的,一旦国际油价滞涨甚至回落,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肯定会缓解。(中石化)总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应对计划,只是还需要时间来实施罢了。”
据了解,中石化这两年计划改扩建旗下很多的炼油企业,使它们都具备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能力。
仅在长三角地区,中石化就计划将旗下金山、高桥、镇海和扬子等四家炼油企业产能扩大到5000-6000万吨,按照70%的成品油产出率计算,这些企业就将拥有3500万吨以上的成品油产能。近些年,中石化一直要求旗下炼油企业的柴汽比(柴油汽油产出比)达到2:1,照此估算,上述4家炼油企业就有能力每年生产2000万吨左右柴油。
“这些企业的改扩建计划都将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到那时,2003年国内‘油荒’重灾区的长三角市场就有了充裕的货源供应,‘油荒’的经历将一去不复返。”浙江公司那位老总对此满怀自信。
相对起这为老总的乐观,市场观察人士对未来油市前景就显得谨慎许多。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油市的问题关键在于两大集团公司对油源的垄断和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
他认为,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垄断了整个市场的货源供应。有此依靠,它们难免会对其他竞争对手施行打压。为了占据市场竞争优势,获取最大市场份额,切断竞争对手的货源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这种人为制造的“油荒”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另外国际油价走势也会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供给状况。毕竟现在的市场零售价还是由政府根据国际油价走势来制定,具有一个滞后期,很容易为国内市场人士所利用。一旦市场认为国家即将上调成品油价格,就会出现抢购、囤积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出现间歇性的供应短缺,甚至中断,一场‘油荒’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