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之一:"上边严查,下边观望,土地复耕做做样"
在政府层层上报的统计数据中,开发区、工业园该核减、合并的全都减、并了,然而,记者前不久 到江苏、上海采访发现,工业园撤销的只是个名号,开发区的合并也没有实质性操作;所谓的"土地 复耕"只是在暂停施工、甚至都没有平整的地块上撒些毛豆、种些树苗,已破坏的农田水利系统无人 恢复。
毛豆成了"遮荒布"
7月28日,记者在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蟠龙村、金联村、二联村亲见了"复耕"的真实面貌: 就地推倒圈地的围墙,在撂荒已久或是已施工过的土地上撒些毛豆的种子,让稀稀拉拉的豆苗和长 势旺盛的蒿草遮住施工留下的大坑小凹,这就算是完成"复耕"了。
今年5月中旬,记者曾就徐泾镇蟠龙村违规未征先占农田数千亩、失地农民生活艰难做过报 道,中央领导专门批示查处此事,上海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迅速责成调查组调查,勒令停工、 复耕。然而,时隔2个多月后,当记者再次踏访时,所见所闻却令人震惊:在蟠龙村王家浜组一块 约30亩的地块里,挖土机挖出的泥土依然堆放在那里,破坏的农田根本没有得到平整,一个直径 有2米的大坑里盛满积水,因为刚下过雨,一汪汪的积水使原来的水稻田变成了"沼泽地"。与两个 月前不同的是,蒿草丛里东一棵、西一株地长出了毛豆。路边的一位失地农民告诉记者:"那是检查 组来后,镇里连夜在地里撒种的。"
这种"草盛豆苗稀"的"复耕图"在徐泾镇随处可见。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上海基地对面,被 圈占的近100亩稻田只是围墙刚被拆掉,半人多高的蒿草完全盖过了点缀其间的毛豆苗。仅一街 之隔的王家浜组仅剩的一小片水田的"耕种"状况更是让人瞠目:不到1尺高的秧苗像是癞头上的毛 发,稀少、零乱,浸泡在乳白色的污水里。在二联村,北青公路附近、上海佳吉快运公司旁边的一 块已被推平的200多亩农田,甚至连毛豆也没有撒,黄土裸露。一位农民痛心地对记者说:"除了 蒿草是绿的,这里没有一点农田的模样。我种了大半辈子的地,还是头一回看见有这么种地的── 这哪里是复耕!"
这位农民说:"毛豆一直到秋天都能长苗,中看,镇里村里就撒毛豆当遮荒布,很容易应付上面 检查。我说他们胆子也太大了,连市里、中央一起都给骗了!"
蔬菜大棚下还是澳大利亚草皮
坐落在上海市松江科技园区内的东方高尔夫(上海)球场违规占地300多公顷,已建成9洞、 规划建成36洞。5月底,国务院土地清理整顿联合调查组勒令其停止建设,连同建成的9洞在内, 必须全部退耕,上海市也表示要严格执行这一处理。但一个多月后,记者现场踏访发现,出松江大 港镇高速公路口,便见半人高的围墙圈起一望无垠的球场草地。所谓的"退耕",只是在球场正门的 右侧搭起了一排异常显眼的蔬菜大棚,一共13座,在两端的大棚里撒了小白菜籽,板结的土地里 已长出七零八落的幼苗;而中间的8座大棚里还只是翻过的泥土。不远处草地上的另外三处大棚, 只是空架子上覆盖能透光的白丝网──而不是种大棚菜常用的薄膜,大棚里面除了原有的澳大利亚 草皮外,什么也没种。
记者看见,球场草地上的水龙头还在喷水浇灌,不远处的草皮上一群工人在剪除杂草。正在 路边搞绿化的一群农妇说,3年前,农民们在此种植水稻、利用沼泽养鱼。自从地被球场圈占后, 田就不种了,鱼塘也大多改种莲藕。现在球场虽然停建了,但她们还是照常来除草。一位正在给莲 藕施肥的外来民工说:"这里的荷塘有300多亩,我们一直在做日常管护,该干嘛干嘛。" "除了暂停施工、不接待会员,与以前没啥区别。"一位球场员工私下说:"我看老板没有退 出的意思,只是先停下来避避风头。等风声一过,可能还是要上马的,毕竟球场已既成事实。"记者 在东方高尔夫集团的网站上发现,上海球场的页面并未删除,规划、简介也未作任何更改。
撤销的只是园区的名号
在江苏省南京市郊的金江公路两侧,记者同样见到成片的农田依旧在撂荒,地界已被推掉,田 间坑坑洼洼,蒿草一米多高。
名义上已被撤并掉的工业园依旧在招商。在政府公开的信息中,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工业园一个 多月前已被撤销。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家工业园仍向前往的记者推销园区投资环境如何优惠。当记 者表露出园区已取消、怎能批到地的疑虑时,南京市湖熟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郭荣庆肯定地 说,工业园"二期不会遇到问题,整顿只是时间概念"。
郭荣庆递给记者的一份湖熟镇工业投资指南写明:工业园区规划4.4平方公里,进区企业"使 用土地可采取无偿使用、出让、租赁、以租代售等多种灵活方式"、"土地出让使用手续办理后,预 付30%款项即可开工,余款分期支付"。
记者发现,在淳湖公路西侧,一些厂房还在施工建设,成片的荒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村庄,不 见庄稼。郭荣庆说:"这些地我们已经圈起来了,每年付给农民的各种费用就超过100万元。"他 说,现在取消的只是园区名称,"从大的方面讲,这个园区是取消了;但整个的政策、管理实际上还 是和原来一样。园区只是政府给的一个名号而已,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以后地方仍 然会给。"
南京市郊区的一位工业园负责人说:"可以说,开发区真正撤并,南京一家都没有操作。"他认 为"退耕已不可能",因为"许多项目基础设施已建到一定的规模,有的已经建好,农田灌溉系统早已 经破坏,地里钢筋水泥桩柱矗立,怎么复耕?"他坦言,"所谓退耕只是项目暂停下来,一开始在工 地上种了树,后来上面不让种树,说种树通不过检查,就连树也不种了。其实,基层还是在观望。 如果我真的退耕了,中央政策一松动,到了10月份土地一解冻,别人没退的项目可以重新报批上 马,那我怎么办?难道再圈一次地不成?"
之二:政府退地 农民为何不愿复耕?
一方面,各地基层仍在观望,违规圈地大多没有真正退耕;另一方面,出人预料的是,许多 农民并不希望复耕土地,他们倒是更愿意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征用土地,及时给足他们补偿。失 地农民说,种田根本不上算,还是希望能就地进厂做工。
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不久前出现了一桩尴尬事:由于这个区的雄州镇工业园要被撤并掉, 镇政府决定将先前圈占但尚未施工的部分土地退还给山西村的坝三组农民耕种,但却遭到了农民的 拒绝,农民不愿意复耕。记者采访中发现,农民的想法是这样的:
目前种田仍然没有什么赚头,收益比不上打工,不合算。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山西村杨家仓组 农民杨义方说,他家原有约7亩多田,除去成本,辛辛苦苦一年,每亩地的净收益还不到400元。 除掉口粮,净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打工一天能有20元的收入,平均一年能有6000多元 的进账,除了买粮吃,一年还能节余5000多元。"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打工,不种田。"记者问: "今年国家不是给农民种粮补贴了吗?"一位名叫杨小芹的农民立即抢过话题回答:"粮食稍稍涨点 价,城里人就叫嚷,一亩田补个几十来块钱顶什么用?还是解决不了农民的增收问题。"
农民不愿复耕的一个最直接经济考虑是,一旦复耕,政府不仅要收回已发放给农民的部分占地 补偿,并且,以后再也不能获得每亩田(地)每年几百到近千元的补贴。如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山 西村,去年圈地时给了农民每人4500元"不知名"的补贴,农民反映,听上面说退耕时这钱是要 收回去的。
土地在被政府圈占、推平之后,水利系统、农田基础设施已被破坏,有些土地的耕作层泥土 也已被挖去。"不花大价钱修复,根本谈不上复耕。"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的 农民都反映,田里的水渠早被推掉填平,排灌水泵也被拆掉了,农田基本上已被破坏殆尽。
农民梦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过城里人生活;眼前上万元的补偿对于年收入只有几千元的他们 来说,已不是小数目。并且,一些地方政府在圈地时还向农民许诺就地就业,进来的工厂企业会优 先招聘被征地农民。江苏常州市魏村镇春江村农民徐龙兴对记者说,在复耕土地与进厂做工之间, 他还是选择后者。"能进厂上班当然是好事,收入肯定比种地高,旱涝保收。" 之三:强化行政审批难解占地之乱
土地是本轮经济过热的主要载体,国家整顿土地市场非常必要,但专家们认为,土地问题是制 度性、结构性问题带来的结果,本质上不是管理问题,强化行政审批并非治本之策。
眼下,滥占土地在行政干预下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土地管理内在机制并未理顺,仍潜藏着不利 于宏观经济稳定的因素。一位市级国土资源局局长私下说,为什么未征先占、拆分报批、先上车后 买票等违规做法会成为普遍现象?这暴露出土地管理体制本身的问题。原来的审批制度程序复杂, 许多项目不是在等待中"黄掉",就是在建成使用多年后才拿到批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行政审 批体制弊端本身带来的负面结果。
记者了解到,眼下正在紧张施工的315国道、沪宁高速扩容都未获批。严格地说,这都是违 规的。在江苏省常州市,今年国土部门仅根据举报查实的违规用地就达400公顷,罚款超过10 00万元。如此大面积违规,说明审批制本身有漏洞。
现在,全国土地审批冻结半年,仅仅在交通、能源、水利、学校项目上开了四道口子,且无论 用多少地,都要到国务院审批。"这更加强化了行政审批权,是用一种审批代替另一种审批。本质上 还是治标,而不能治本。"这位国土资源局局长分析说,"这一轮的半年土地冻结审批,很可能会引 发下一轮的违法违规用地。因为按照现在的审批,正当的项目也不能上马,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土地管理的治本之策是切实落实农民对土地的产权或处置权。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徐建伟认 为,既然国家土地进入了二级市场,集体土地也应该进入市场。要让集体成为土地出让市场的主体, 就必须明确农民对土地的真实产权──至少也是完整的处置权。这样土地出让的过程就会变成土地 的占用者与拥有者直接谈判的过程,地方政府就不可能再圈地生财。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应动用税收手段调节。对企业,今后用多少地就得 交多少税,提高用地成本。对政府,海通证券研究员韩伟华建议,凡与土地有关的一切税收都应划 归国税,纳入中央预算,掐断地方政府在土地上的利益。当前,国家应制定详细的土地政策,体现 出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方向、生产力布局等。对于国家限制或禁止的产业,无论投资多少,任何 人都不能取得土地。(记者 周国洪 徐寿松)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