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近来,一个“超级豪宅排行榜”真是羡煞人也。我辈把钦羡的目光投向一栋栋超级豪宅的时候,也许还不免好奇甚至是略有点阴暗地揣度,住在豪宅里的都是谁?
这不,10月20日的《南京晨报》给出了答案:居住在这些豪宅的除企业家、律师外,大学老师也不少,而人们认为很富有的演艺界人士却很少。
的确“出乎意料”。教师社会地位和收入日益提高,尤其是在大学里教书更为人尊崇,这一切原本体现了可喜的社会进步。可如今大学老师已成了豪宅的主力消费人群之一,笔者倒是生出了一丝忧虑。
这种忧虑决不是无端的。我们社会尊师重教果真达到如此程度了吗?以大学老师教书、搞科研获奖等常规收入,足以使他们购买“最少几百万元、高则三四千万元、物业费每年最少也要7万元”的豪宅?
笔者以为,这恐怕难以令人信服。有目共睹,目前科研人员的待遇确在不断提高,可在笔者的印象里,只有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才可能获得重奖。先不说能获得重奖的人员屈指可数,奖金数恐怕也不过区区几十万元或者上百万元。即使是诺贝尔奖,奖金不过百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800来万元,至今与我国无缘。记得前阶段某大学公招10个学院院长,面向两院院士开出的年薪,起点不过10万元,外加60万元的住房等等,待遇已经足够优厚。可这些似乎都与“超级豪宅”联系不起来,大学教师用于购买豪宅的款项,总得有个来源啊。
笔者并不认为这些住在豪宅里的大学老师与某些贪官污吏一样有侵吞公款(科研经费)的行为。最合理的解释也许还得归到近年来异常红火的专家学者“走穴”现象。
一些有名的大学教授,也像演艺界一样“赶场子”四处演说、讲课、作报告、给企业作诊断、当顾问……活动密集,场次频繁,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时尚”,一度盛行至今不衰。这条新闻反馈出的信息是:某些专家学者、大学老师恰恰是因此才迅速挤进“先富起来”的行列。
说大学教师不能富,必须安于清贫,决不是笔者的本意。但大学老师致富的途径与当前学术界的这股“走穴风”才是笔者备感忧虑的根源。
据知,在国外,高校老师走穴捞外快是不可想像的。有报道指出,素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风气的印度社会,大学教授除了稿费,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在金钱至上的美国,高校老师也并没有兴起走穴之风。
我们的高校教师怎么了?这固然与他们的待遇有关,但更与国家学术制度是否严谨有关。
不难想像,大学老师忙于走穴捞外快,直接的后果是: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无法全力投入。被学生唤做“老板”的大学老师,因为扮演着“二老”的双重角色,使学生难得与之一见。如此,何以传道授业解惑?在功利心驱使之下,又如何能有时间、有精力潜心于学术研究?长久下去,不但会对我国的学术环境和制度构成强烈的冲击,导致大学人文精神进一步丧失,还可能阻碍我国的科技、学术发展。
笔者认为,大学教师“购豪宅劲头不输明星”所传递出的信号,值得教育界、学术界甚至整个社会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