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使命”是否将要结束?这个一年多来在财经界引发不少争议的问题,在加息已成事实的背景下,再次被提出来。围绕这一热点问题,上周五,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王雍君教授在广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积极财政政策顺势淡出
王雍君表示,在货币政策朝着紧缩方向走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考虑到前些年政府所投资的许多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恐怕要有一个过程。
为了拉动内需、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1998年我国开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为例,至去年,我国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测算拉动形成投资总规模3.5万多亿元。面对去年开始出现的局部投资过热的问题,已有专家学者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转型淡出。但是,去年和今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仍旧保持不变。然而,随着新的经济上涨周期的形成,去年底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紧缩银根、限制重点行业投资、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等系列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转型退出,货币政策执行的效率势必大大削弱。王雍君认为,在经济高涨周期,为了抑制过热投资,政府会更加倚重货币政策。
王雍君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来看,这项当初作为短期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已经明显地中长期化了。他特别强调,短期政策长期化最可怕的,是看不到长期后果,长期实行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能对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影响。
超收不会冲击货币政策
在央行公布上调存贷款利率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大幅增收的消息。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92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增收4014亿元。一般来看,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约占94%。于是,有关政府部门及专家认为,今年全国财政收入总体增收5000亿元已无定局。而在今年年初,财政预算的预期增收数为:全国财政收入23570亿元,增长8.7%,增收1879亿元。
“超收收入”将如何安排?来自财政部的消息是“目前正在研究”。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削减赤字和追加支出。但近年来,超收收入全部用于追加支出,主要用在一些安排预算资金不足的支出项目。比如2003年,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预算的375.9%,达到144.4亿元,主要是用超收收入补充全国社保基金。财政部国库司官员介绍,按惯例,增加财政支出,一般要到11月才作出安排,并主要在12月支付。因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突击花钱”,明显会冲击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令不少财经界人士担心。
如何看待这笔“意外之财”?王雍君指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财政增收是很正常的。我国大多数年度都是增收的,只不过今年这个数字较往年更大。他认为,问题不在于大幅增收,而在于怎么用这笔“意外之财”。王雍君的观点是:这笔钱不应该花掉,而应该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中储备起来,由政府根据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来控制使用。
王雍君介绍,我国于2001年开始改革试点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即财政部代表政府在央行设立一个账户,也就是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通过该账户核算,同时,国库单一账户还用于记录和反映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恰恰需要这笔钱储备起来以应付未来的财政风险,如出口退税欠款、粮食企业的亏损挂帐、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以及社会保障基金债务等等。将财政超收部分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中,既可用于应付未来财政需要,又不会对目前实施的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