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主持人:各位网友早上好,欢迎进入搜狐股票聊天室,今天我们请到著名的经济学家易宪容老师和经济观察报记者郭宏超先生作客搜狐。易老师因为工作关系要稍微晚到一下,他通过电话希望和我们的网友有个解释。证监会发行部的一个普通官员被捕,引起各方关注,人们对新股发行“潜规则”的讨论也非常热烈。郭宏超和你的同事第一时间报道了此事。首先我问一下你是如何获得这个消息的,这是很敏感的消息,肯定有一定的风险性在里边,先就您怎么写这条新闻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
制度漏洞成为“潜规则”产生的温床
郭宏超:我是上周日得到的这个信息,当时拿到这个消息感觉很重大,毕竟在发审这个领域,一直有人谈过发审会有一个潜规则问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没有人被发现,存在权责不平衡的问题,上市公司过了发审会之后,上市公司股票之后,出了问题最后追责任就是公开谴责,没有追到发审会,没有深入地追追,具体怎么过的发审会。所以当时得到这个消息也是很兴奋的,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第一例证监会发审委第一个事情,所以我们很重视。
主持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这种新股发行的潜规则,你刚才说也看到,圈里很多人对潜规则,已经是耳熟能详,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规则,我们真正发行的规则是什么?这是比较浅显的。我想探讨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真正的规则是什么?之后我们才会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潜规则。
郭宏超:我觉得大家也都能看得到发审、证监会在这个方面也一直在努力,而且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发审委改革进行了很多次。又做保荐人制度,证监会一直在进行努力,即使在发审过程中,证监会内部有一套发行审核标准,因为我看到了。
像预审员看材料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一条条对着去看上市公司的材料,到底有没有违规,是非常细的一个标准。就是说证监会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制度的问题,就是说这个制度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尤其是发生改革以前。所以,这也是很多,很多上市公司水平差不多,出现问题差不多,我跟一个投行的人在一起谈起,很多标准是软性标准,市盈率这方面不能超过20倍,这是硬性标准,谁都能看到。但是软性标准,现金流,业务发展前景如何,这样的东西是软标准,就是说每个发生委员,每个预审员在判断的时候有自己的。
这样就给那些上市公司进行公关一个缝隙。因为有些软的标准,上市公司对参与发审过程中的有关人员施加一定的影响,可能就会过。因为这个东西也没有一个肯定的标准。你没有办法说他对该是错。
主持人:所谓标准,例如市盈率20倍有一个数据话,你在20倍就以下肯定能过,但是你20.01也不给你过。但是对刚才说的前景判断,没有一个数据之外的东西,你很难用数据判断的时候,像您刚才说的软性东西,就是人为的感情因素,人为的主观判断就会在里面了。而一旦有人为的因素,就有针对于这种人为因素有一些公关。那是不是我们的发行要求都用数据说话比较好一些呢?
郭宏超:这个我觉得也不好说,因为一个制度不可能死死地规定一个界限,而且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现金流、存货这方面,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数据,这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规定一个硬性的标准也是不合适的,这种制度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监管层更多考虑的问题。而且,这么多报道关于发审制度,这么多年有这么多媒体也在报道这个事情,这么多人也在谈这个事情,没有谁给出来一个很好的办法去解决的。所以,这个东西可能不是我能谈得了的,可能监管层,相关制度方面的专家能对他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
主持人:今天还有一条新闻,关于王小石被捕引起发审委大换血的,现在发审委确实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感觉,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改选有近一半的发审委委员被换下,被新的专业人士取代,据你的判断,发审委改选和王小石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郭宏超:我觉得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这个事情。因为现在没有事实证明王小石的事件跟这届发审委委员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觉得换谁,这届发审委委员也是很专业的人士,这可能是制度上面的问题,这跟人可能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以前也换了很多发审委委员,但是上市公关的团还是没有断过。其实我觉得里边可能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像以前是没有一个专职委员,很多事情他们是兼职来做的,而且权责又不明,所以很多事情发审委委员在判断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责任感是不是有像专职委员那样一样地考虑问题。而且他们自己的工作也很忙,你像他在过会的时候,他们看材料的时间也是很短的。所以,他们判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个可能也是证监会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网友:作为媒体记者,一定知道证监会的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个人财产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你们对这些问题有没有耳闻?
郭宏超:这个问题说实话也听说过一些,但是这个事情我觉得不是我们记者,可能不是我们记者能做到的,能去判断的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可能是政府机关,公检法的事情,审计部门的事情。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判断。
而且对个人的东西我们不太好评判,说到这儿,很多人说证监会会跟一个宾馆、酒店,会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我也听一些上市公司的人跟我说,他们地方机构的,证券公司这些机构的人,他们有时候来北京会住到证监会有密切关系的那家酒店,那家酒店费用可能也是不低了,长此以往下来对那家酒店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效益。
在这里就会有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相关的政府部门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也能创造出一种经济效益来。我觉得这些也应该拿出来,让别人去看到,我觉得这是一种隐秘的财产,隐秘的经济效益,我觉得对于有些特殊的权利部门,这个大家还应该注意一下,有关政府部门还应该注意一下。
网友:中国证监会许多官员历任后的去向也比较引人注目,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去向大概是哪些方向?对于这个问题您又是怎么看的?
郭宏超:这个东西我们报纸曾经在2001年的时候发过一篇证监会监管券商,我记不太清楚了,是我们财经部主任王胜忠写的一篇报道。你会发现很多券商、基金,这方面的老总,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很多都证监会出来。我不知道,这个其实算不算一种,就是不太合适呢?算不算不太合适,就是说我没有办法去判断。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证监会作为这些机构的监管者,他的官员再下去做这些机构的老总,这个是不是有一种。
主持人:对监管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或者是困惑,甚至于说一些灰色地带。
郭宏超:而且这个中间,你像在证监会呆那么多年的人,下去做一个机构的老总,很多事情,因为他到证监会的时候办很多事情的时候找的都是自己的同事,这中间会不会存在证监会看到很多事情,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合理,就是说感情上的因素,这方面的一些因素。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谈到了,这次事件可能是把矛头直接引向新股发行,也引向对证监会监管能力这样一种批评,证监会在监管方面确实也存在很多争议性的问题,尤其他在新股发行这块,对上市公司比如说我记得琼花当时很有争议,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都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到最后也都上去了。这个问题到底说是证监会的问题还是我国体制的问题?
郭宏超:这个我觉得还是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出现问题,或者上市之后半年内业绩就下滑,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不能从这个判断公司在发审过程中肯定公关了,不能这么说。因为发审审查的时候有很多材料,里边问题也是很多的,各种标准,发审的各种标准也很多,我跟一个投行人士聊过,我觉得他说的非常对,证监会把这些东西作为一个标准,判断作为一个审核的标准。其实在香港他们也有很多这种标准,但是他这种标准发出来是作为一种指引,标准作为发审过程中的指引,不是说我要拿到材料之后按照这个标准一条条地对,不是这个意思。这样的话说投行的责任很小,因为这样的话说,预审员要根据标准一条条对,那我投行或者上市公司在做材料的时候,我可能就根据你这个标准去做,我去迎合这个标准,而不是迎合一个真正上市公司的标准,符合上市的这种公司的标准,他是迎合证监会的标准。
你看很多材料做的时候,是对照这一条我要怎么做,这一条要怎么做,就是说他迎合的是证监会,上市审核的那个标准。这样的话就是说投行在一块责任相对减轻,因为我是按你的标准去做的。这样的话上市公司出了这种问题,投行这边可能相对轻一点,最后证监会对惩罚的唯一办法就是谴责,公开谴责,但是钱已经圈到手了,谴责有什么用。在国外,上市之后,上市公司出现问题,对投行会进行重罚,中国好象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证监会在监管这方面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我进入证券市场或者了解证券市场可能跟你差不多,也就三年,我也是三年前毕业的。了解相对来讲并不是特别多,我知道在国外美国,比如它是交易所发行新股,他们叫证监会还是叫什么,他的监管部门来进行监管,是这样一个模式。但是我们这边是证监会发行新股,证监会监管,你觉不觉得证监会的职能也发生这样一个错位,我自己的学生,我自己的孩子都给他优出去再监督他们,是不是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感觉,在发行这方面?
郭宏超:这个也有人提过应该让交易所审核发行,但是中国两个交易所都是证监会监管。
主持人:他也属于证监会监管体系里面的。
郭宏超:对,所以这是没有办法的。你让交易所给证监会发,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样的,不可能产生太大的改变。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证监会的权利太大,至少在发审这块,发审上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权利,几个委员投票通过了,上市公司就能圈到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委员一票的问题,这个权利太大了。证监会把巨大的权利放到一些个人的手中。当然了,这个权利最后都要通过个人来行使,但是它是放到发审委委员的手中,很多委员又是兼职的,尤其在以前全部是兼职委员,他们在行使这种权利的时候,这么巨大的权利让兼职的人去行使,这个里面不可能像公检法这样的部门去非常严格的他种标准去制定。发审委委员真的有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判断,以前很多材料最多四五天,而且他要做自己的工作,这里边很多问题他没有办法理顺。
主持人:其实发审委他们审核这个的时候只是看他们上报的材料,对于上市公司本身的情况并没有时间去进行考察。
郭宏超:他肯定没有时间,而且他看的是预审员拿过来的预审报告,是这个问题。预审员的预审报告是经过预审员的一轮判断再写给他,他再经过判断,而且咱们刚才说有很多软性标准,这种判断之后可能同样的一个公司,同样水平的一个公司有的能上,有的不能上,就存在这个东西。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就公关,我稍微公关一下我就能上,我跟他一样,为什么他能上,我不能上呢。
主持人:新股发行的规则里边本身存在人为因素的空间。
郭宏超:他放在个人因素,这种公关的可能性就存在。
网友:财经记者在证券市场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你认为推进证券市场规范的进程中,财经类报纸和财经记者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郭宏超:我觉得这几年中国财经媒体的兴起,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经济观察报从创办以来,因为我们的口号大家也知道,理性、建设性,理性地看到这个市场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来,可能会有一些建设性的这种看法提出来。其实媒体的责任不仅仅是监督,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化建设我觉得肯定是少不了媒体的推动作用。
郭宏超:这些年媒体也不遗余力地做了很多这种推动哄抬市场的工作。在制度的制定宣传上,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也做了大量报道,我觉得这肯定是对证券市场有一定推动作用。
证监会监督着缺位、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现状必须尽快改变
主持人:易老师因为有事稍微耽误了一下,但是他现在也非常辛苦,急匆匆赶到聊天室跟网友进行交流,刚才很多网友已经问了一些问题,我们现在先直接回答网友的问题,因为网友很珍惜这次跟易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网友:证监会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督机构,但是从目前来看,证监会本身也有一个如何受监管的问题,那么您认为证监会自身规范应该如何做?
易宪容:证监会来讲,在现在体制下,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应该进行监管。目前我们通过证监会这方面稍微做的少一些,比如中国证监会他给谁来监管,谁来约束他,这方面在国外来讲,比如美国的证监会美国国会的代表民意,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经常提出质询,证监会的官园必须给出答复。此外,相关的法律、相关的制度还是比较缺乏。用制度安排上来监管证监会?这方面还是缺失的。
郭宏超:易老师是这样,我觉得证监会,我认为他可能比较封闭,这一块对外信息公开,这一块都做的不足。因为在中国你也知道,信息不对称是非常严重的,媒体要做到对证监会这块的监管还是比较难的,出的很多文章很多都是外围出来的文章,很难很难做到很深入。
主持人:是不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透明,证监会的这种决策,证监会相关的一些东西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信息披露的制度?
易宪容:应该是有的。因为证监会最基本的一个功能是他要保证上市公司、相关市场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他这样做的过程中还有后面一件事情,如何保证证监会他们做的这些事情也公开化和透明化。由于我们现在的社团刚发展起来,制度建立可能有很多问题,所以法律上还是有很多缺陷,你看我们很多政策的出台,文件的出台,特别是早几年的时候,少数人限制,少数人知道比如B股要开放的事情,为什么B股开放前早几天那个价格一下就升起来,一下大量的买进,这里说明什么问题?证监会他们决策的那些信息面临着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好好地监管他们怎么样在制定,怎样在执行,就怎样在公布,这方面就有问题。所以,这方面来讲,我们证监会今后一定要慢慢做,把这方面改进。
主持人:证监会的一些信息总是提前有一个特殊群体能够知道,有一个特权的阶层能够知道。我们跟郭记者已经探讨到,证监会的官员有很多地方,很多官员到其它的地方去了,等离开证监会以后到其他地方去了,慢慢会形成跟证监会挂钩的一个特权阶层,我们可以称他为特权阶层,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又不是很透明,就会有一些特权阶层在打一个时间差然后获取暴利,部分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人来监管他们,或者没有法律或者什么样的规章制度能够把这种现象给他摒弃掉。
易宪容:这个问题我在几年前写过相关的文章,我就说过了,出去你要到证监会工作,到政府部门工作,你一定要有隔离。否则证监会相关的信息、相关的资料、相关的人脉关系他都可以利用。我在证监会关系,我到其它机构工作的情况下,你就隔两年或者三年,国外都有这么一个规定,比如你在证监会工作,三年不能到证券社团有关的组织,有关的企业去工作,三年以后因为整个形势变了,你去也没有关系了,你就想通过这个特殊的渠道获取特殊信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这方面来讲也是我们今后相关的法律制度应该有一个很好规定的东西。
网友:一直说股市是宏观经济、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现在似乎一直是背道而驰的,中国证券市场到底是否会对中国经济起到一种助推器的作用,到底能不能跟中国的经济挂钩?中国的股市前景究竟如何?
易宪容:中国股市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平心说,肯定是起到很大作用,咱们看看接触的很多上市公司,很多上市公司不是太好,面临很多问题,但是主要是很多公司上市以后,他的发展,它的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都是很大很大的。这方面来讲,我们还不应该保证他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现在这个设计来讲,还是一个新的市场面临很多制度上的不合适,或者安排上的问题,这样来讲,股民进入证券市场不能得到合适的回报,这是最大的问题。
任何投资者进入一个市场,他都希望自己能够赚钱,你到这个市场赚不到前,他肯定不进入这个市场,我们这个社团来讲,很多投资者进来以后,基本上面临着没办法挣钱的状况,这个使大家对整个社团,对股市上市的相关信息。我想信息上市认为我们股市发展经济的影响没有多大,我不能直接理解。问题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的股市发展确实对中国经济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制度安排上的原因,他跟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层面,跟我们实体经济面临着发展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股民就说你要进到股市要想想,我们股市的制度趋向到底在哪里,我进去以后面临哪些风险,这个要想清楚,这样你买股票的时候就会比较慎重一点.
网友:易老师您讲了真话,我们股民爱听,但是您是不是要倒霉了?
易宪容:没什么倒霉不倒霉。我自己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倒霉的也是平民百姓有多少倒霉的,你自己作为学者,你学了一点东西,获得一点知识,如何用自己的知识把自己想到的问题和思考到的问题告诉大家,这就是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倒霉不倒霉我从来没考虑过。
郭宏超:易老师,这个发审制度这两年大家一直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觉得他最大的问题存在什么地方?
易宪容:我们的发行制度来讲,发行制度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政府管制是比较多了一点,他们总觉得我们社团不发展,我们企业不规则,还有名称投资观念没有那么好。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意见指导企业,指导民众。我认为这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误导。既然要做市场,基本按市场办法去做,我们的股市来讲,有的人说,现在来讲上市公司不好,我一个看法还是跟大家有点差异,什么差异呢?这跟我们买东西一样的,你有好的产品也有不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可能卖高一点价格,差一点产品卖差一点价格。垃圾就卖垃圾的价格。
就是说,我们政府来讲,就是要让这些企业上市能达到上市公司标准的企业尽量地上市,不要控制他的规模,也不要控制它的发行量,更不要说以企业性质规定哪些企业上市,哪些企业不上市,证监会要告诉这些上市公司,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把这个信息披露出来,公布出来,让民众来选择,你觉得这家公司好,我民众觉得好,值得五块钱我就买你的,我觉得你这个五块钱不行,你就跟他谈就三块钱买你的。如果觉得我三块钱也不值,不买你了,民众来选择,这样来讲,我们民众即使是亏了也没有关系,我自己选择,他肯定不会怪你,比如你在外面买,到餐馆里吃饭一样,你吃了一餐饭不满意,你不会说非找你单位领导,你为什么开这么一家餐馆,不会这样的。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证监会要强制性的让上市公司把相关的信息都公开透明化,让民众有一个合理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证监会做了这一点,这方面来讲我们政府能做的稍微好一点,其实发行这个东西,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说你现在来讲,有多少人在做这个工作,成本那样高,那么多的公司上市,又要一层层把关,如果我们把一个基本的东西,你对上市公司的标准放得宽一些,对他们的信息披露,信息透明做得好一些,投资者选择,这样我们发展肯定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郭宏超:目前这种发展制度下,市场这么多年一直都在谈有一些上市公司做公关,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出这个事情,你觉得什么原因?
易宪容:我们发展制度应该很简单的,权力越大,你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你这种权利没有监管,没约束的情况,你就是说越容易腐败。
有一个学者就说过,绝对的权利是绝对的腐败,没有约束的权利腐败会比较大。为什么现在才出现这个情况,过去我们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也不能说完全有。只不过证监会的权利是比较大的,我在早几年文章写过了,特别去年保荐人制度推出,你那个保荐人制度来讲,对其它的人,比如说证券公司,保荐人都有相关的规定,要他们如何承诺,他就是一条,对证监会的工作人员可能出了问题没有承担多少责任。这点我去年文章写得很清楚,我们证监会出台规则、出台文件的时候,你不仅仅要监管被监管者,而且要有相关的规定监管监管者。这种监管者的监管来讲,就是社会民众也可以来加以监管,这样来讲,就可以减少一些,个人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减少一些,这就可以减少了。
网友:从2001年以来,可以说中国股市基本上是阴云密布,很少有阳光,股民甚至券商都被整体套牢,我们总是一次次期待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我们得到的大多是失望,您对2005年的中国股市有一个怎么样的评价和预测?
易宪容:我对股市没有预测,提到我们现在一轮制度建立比过去要好,现在我们社会化程度提高来讲,股市慢慢会向好的方向走,这点我从开始到现在对股市有一点点信心,如果民众,股民进了股市,一定要当心,不要太着急,觉得今天这个股市一上去,你就进去,为什么叫你不要着急呢?因为我们的市场还是一个不规范市场,这个不规范市场靠我们理性分析是分析不出来的,靠我们预测肯定也预测不到。这样来讲,民众进了之后你多想想,可能政策面会出现哪些事,多想想,一些相关的市场和主力,他们可能会采取哪些行为、哪些动作,这样你就会比较小心,他们买,你最后套牢,最后跟着股民套牢了。
主持人:我们上个星期搜狐自己做了中国股市投资者生存现状大调查,大概放了四天,有四万多人投票,但是我们票数选项每个是四万多票,当谈到自己亏损原因的时候,有74%点多的股民认为亏损的原因在证监会,也有19%点的多股民认为亏损原因在自己,我们还有一个选项,认为当前证监会是否保护到了投资者的利益,是否尽到这个职责,有98.10%的人认为没尽到这个职责。而且最近围绕证监会职能这块,质疑也特别特别的多,有一个报社,是证券导报他们做了一个系列策划,问责证监会的系列策划,经济月刊他们也提到证监会目前处在风口浪尖上,您认为证监会它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包括这次王小石的事情又把他推到风口浪尖,最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中国股市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了,但是把证监会当做一个目标在他的身上全部都发现出来了,是不是这样一回事?
易宪容:证监会为什么会走到现在,我们中国的股市走到现在这个样子?不能完全说是证监会的原因。证监会有很大的因素,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能完全是。为什么呢?证监会从开始完全按照政府所规定的政策和规定的意图来做,来制定规则,然后这些规则制定了以后,他肯定是路径相依的,会形成一批又一批既得利益集团。后面面临问题的时候,证监会希望修改一些规则来改进我们的证券市场,保护证券投资者,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它的权势,他们的势力很大,有时候你所做的,证监会达到他们的意图也面临很大的问题和困难。证监会最近有一个如何保护投资公众股的利益和文件,这个文件是相当好的文件。
但是怎样把这些文件真正落实下来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什么?现在我们有一个很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在那儿。大家都千方百计,只要证监会推出一个政策,或者还没有推出之前,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如何来争取为自己利益分享的更多,都会这样。这样来讲,证监会推行这些政策是相当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矛头指向证监会,更重要我们想想,我们证监会现在到底做了哪些工作,这个工作是不是在保护投资者,然后他哪些工作没做好,面临哪些问题,这个要想清楚,另外他有哪些权利约束机制,这个我们要想想。
作为一个投资者的事情来讲,你亏损了,现在我们亏损这么多心里很难过,没有一个不难过,他一点点钱进入市场,你亏的多,或者亏的很多,特别对股市很细分,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有一条,如果你开始进入股市的时候,你想得清楚一点,你可能现在来讲会好一些,比如我们单位有几个办公室工作人员,2000年、2002年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我说中国股市风险很高,告诉他们别进去。前两天他们打电话告诉我易老师我亏得一塌糊涂,我真后悔,我说你为什么不听听我的意见,你如果听听我的分析会好一点。这个民众心里是很难过,但是你怪谁、指责谁没有用。重要的你如果把握好的时机,如果让自己损失最小化,另外就是想想自己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好的想法,通过现在大众媒体,各种各样的方式传达出来,这是最好的一个心态。否则人老是骂,骂了没有用,亏得一塌糊涂,再下去还是亏。所以我们投资股市一定要把握很平常的心态,你进了市场面临很大的风险,特别是中国股市面临政策性风险。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今天的聊天就到此结束,但是易老师跟搜狐这面有很好的合作,大家有什么问题想继续跟易老师交流,也可以通过搜狐跟易老师取得联系,同时崇拜郭记者的网友也可以通过搜狐跟郭记者联系,非常感谢网友的参与,非常感谢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