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多年的煤电博弈之后,煤炭企业仍然未能摆脱被电力企业牵着鼻子走的窘境。由于煤电双方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煤电联动也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还往往会造成新的不合理,给煤炭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作为谋求话语权的努力,煤炭企业正在进行集团化的联合和重组。
11月6日,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亮马河大厦突然聚集了一群脸庞黝黑的人。他们身着并非名牌的西服,打着颜色各异的领带。在会议厅前的走廊上,这群人热烈地探讨着有关市场经济的问题。
他们是来自全国近百个煤炭企业的代表,此次进京参加一年一度的煤炭市场高峰论坛。通过衣着和脸庞,你就可以轻易地将他们与来自跨国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代表们区分开来。点燃香烟以后,他们开始用带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谈论着来年的煤电形势。
在同行相聚的短暂喜悦之后,他们无力把握自身企业命运的无奈之情便开始溢于言表。多年的煤电博弈之后,他们仍然未能摆脱被电力企业牵着鼻子走的窘境。就在他们赶往北京的时候,煤电联动的方案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显然,这一方案是由五大发电集团而不是分散在各地的2万多个煤矿推动出台的。
虽然2005年度电煤订货会的时间尚未最后确定,但多数的参会者对来年的煤电博弈形势已经洞若观火。
“煤电邦交”中的大户游戏
“订货会能在11月开幕就不错了,不可能在11月就结束。”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一位高层人士说。此前,发改委曾要求在11月开完2005年度的电煤订货会。海口市和秦皇岛市都在争取成为会议召开的地点。
订货会曾经一度盛传要取消。2001年国家放开煤炭价格之后,持续了40多年的电煤订货会就一直争议不断。“计划电”和“市场煤”之间的分歧随着电荒的到来骤然加大。由于连续几届订货会的合同签订率都很低,由此产生了取消一年一度的电煤订货会的说法。
显然,对于正在进行中的电力体制改革来说,取消订货会将使得本来就千头万绪的局面变得更加难以收拾。因此,这种煤炭行业一厢情愿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最终对订货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声音还是占了主流。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新概念: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和煤电联动。
其中,煤电一体化明显是个“贵族现象”。这一概念的履行者就是国资委直属的神华集团,其业务集煤炭开采、铁路运输、船队运输和火力发电于一体。2003年,该公司首先成为中国年产亿吨的煤炭企业。此前神华集团还首开企业修铁路的先河,投资建设了从鄂尔多斯东胜煤田到河北沧州黄骅港的神黄电气化铁路。
在今年的煤荒中,惟有神华集团泰然自若,发电利润也比五大发电集团要高。虽然这种状况令发电厂们艳羡不已,但这种优势显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未来的煤电关系来说,神华集团“煤电一体化”的模式只能算一个孤立的个案。
煤电联营目前看来也只是少数煤电大户之间的隐秘游戏,广泛铺开的前景并不乐观。此前,华能国际与中煤集团签订了合作建设煤炭生产基地的协议,作为交换,协议规定双方也将在矿区建设大型坑口电厂。中煤集团与华能国际同属国资委直属企业。
今年,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与内蒙的一家大型煤炭集团也签订了类似的协议。近期,国电集团更是与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签订了三方合作的协议。这表明发电企业加大了对地方政府的公关力度。从一开始就有行政介入的煤电联营之路究竟能够走多远呢?
比煤电联营更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就是大户间的长期合同。华能国际从今年7月开始,先后与同样直属于国资委的神华集团和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和5年的煤炭购销合同。其中是否有国资委出面协调的因素尚未可知。
此外,粤电集团也与神华集团签订了三年的供煤合同。但在这些合同中,作为最重要条款的价格问题至今各方仍然讳莫如深。
煤电联动的前世今生
既然煤电一体化和煤电联营都属于大户们小范围的实验概念,那么煤电联动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电煤订货会改革的惟一选择。来自煤炭界的消息显示,这一方案将成为2005年度电煤订货会的主题之一。
这一方案获得国务院认可后,如何具体实施立刻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电煤订货会至今未能确定时间,与这一因素有关。
方案获批的消息传出以后,立刻有媒体报道说电监会与亚洲开发银行正在制定电价改革方案,国内居民电价将上浮。作为电价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随即进行了措辞严厉的澄清。这一小风波也为即将实施的煤电联动方案添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市场对于煤电联动以后电价必然上涨的预期似乎深信不疑。毕竟这一方案有着明显的为发电企业解困的色彩。就在同期,北京市宣布居民电价每千瓦时上调4分,导致居民在上涨前一天排长队买电,创出了日售电量翻17倍的奇迹。
“煤电联动的实质就是煤炭涨价要听电力企业的。”参加高峰会的一位煤炭界资深人士评价说。他认为,在电价受国家严格管制的前提下,煤电联动表面上看是电价随着煤价的上涨而上涨,实际运作中很可能就变成了“电价不涨,煤价就不能涨”。发电企业由此将成本的矛盾抛回给了煤炭企业。
煤电联动方案实施中的最大难题就是煤炭生产成本的核算。由于长期分散经营,国内现有2万多个煤矿,未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
然而,在方案批准后,如何制定实施细则以便年内召开电煤订货会已经是火烧眉毛的事情,留给有关部门去进行研究改进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经过科学核算的煤电联动隐藏着双方都不买账的风险。
其实,煤电联动早已不是一个新词。原国家计委曾在1993年至2001年对电价实行“顺价”政策,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煤价下跌、电价上涨的尴尬局面。当时电力改革尚未实施,原国家电力公司这一巨无霸依然存在,而煤炭企业却由于小煤窑的星火燎原般发展自废了武功,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在多年的“煤小电大”的话语格局下,出现这一局面其实并不奇怪。
参加会议的煤炭界人士普遍对煤电联动的前景表示忧虑。“煤电双方不是站在同一水平上,往往会造成新的不合理,给煤炭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吉林省煤炭工业局刘铁民处长说。
煤炭业的黑色忧虑
发生在河南大平的严重矿难是这次高峰会抹不去的阴影,它的影响也会持续到即将举行的电煤订货会上。与会的不少煤炭界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希望社会给予煤炭行业更多关注的心声。矿难、电煤订货会和煤电联动这三者事实上难以割裂开来看待。
“煤炭仍是国民经济产业链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说。他指出了煤炭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煤矿长期投入不足,产能与需求矛盾突出;煤矿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煤矿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也不到1%;矿工生活条件艰苦,失业、下岗职工和工伤遗属生活困难等。
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长郑勇说:“煤矿工人同样需要买得起房子和车子。”他认为,煤炭行业不应该是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不过,这种本来合情合理的提议现在却会被人看成是可笑的事情。
在当前电荒的形势下,煤炭也本以为找到了一个打翻身仗的机会。但一年下来,煤炭企业虽略有斩获,但距离彻底把握主动,获得平等地位还距离很远。据熟悉煤电关系潜规则的人士介绍说,往年订货会上不愿签合同的表面上看是煤炭方,实质上却是发电方。发电集团往往利用手中拉闸的权力来左右相关部门的决策,最终通过行政手段获得低价的电煤。
由此看来,由市场来确定煤价显得很不合时宜。比这种海市蜃楼的愿望更切合实际的就是寻求国家政策的转变。当然,要改变持续40多年的以煤养电格局谈何容易。
“必须科学地确立煤炭工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呼吁说。煤炭行业看到了问题的根本,但是改变现状的主动权显然不在他们手中。
作为谋求话语权的努力,煤炭行业正在进行集团化的联合与重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引用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认为如果生产同类产品的前四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总和达不到40%,那么该行业内一定会出现无序竞争。他认为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4年中,导致煤炭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原因就在于过度分散的竞争。
眼下,煤炭工业协会已经将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写入了该协会负责起草的《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中。各产煤大省也纷纷行动起来,组建大型的煤炭集团。
这一过程给煤炭行业带来了些许曙光。但与“电老虎”们比起来依旧显得不够量级。五大发电集团都是海外的上市公司,同时拥有巨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授信支持,市场集中度极高。
为期一天的高峰会结束后,第二天刚好是立冬。来自陕西和安徽的一些煤炭业人士顺路去了八达岭长城,看惯了黑色的煤炭以后,还能看到北京秋天残留的红叶,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