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1月28日成为中国广播影视业加大开放力度标志性的一天:《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开始施行,这一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商务部共同发布的第44号令,明确允许外资公司涉足中国内地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领域,前提是中方持股不得少于51%。
11月10日,广电总局和商务部已经公布《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允许外资公司涉足中国内地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领域。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3年,很多领域即将开始更大程度的放开,中国广播影视产业采取了加快开放的主动战略。”这是中国第一次允许外资通过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电影技术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公司,旨在“汇天下精华,集各方之优势”,吸纳各种资源、资金,做大、做强中国广播影视业。
10月中旬,美国著名电影娱乐公司——时代华纳已与中国最大的国有电影公司——中影集团以及民营的横店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中外合资电影娱乐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中文电影及电视电影。11月25日,索尼公司也与中影集团组建了华索影视数字制作公司。另一家与加拿大联合成立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也已获得批准。
尽管新规定对合资影视企业的制作内容还有一定限制,如不能制作新闻类节目等,但业内人士仍认为,“这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两年前这些行业是民营企业都不能涉足的。”一纸公文已引起境外传媒、外资公司和境内业者的很大关注。法新社报道说:“它标志着中国对严格控制的影视市场的改革迈出了一大步。”而率先与外方合作的中影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步亭则认为自己“抓住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
其实,中国广播影视业加强与海外资本合作的趋势早现端倪:自2001年起,广电总局相继批准“华娱”“星空”“凤凰中文台”“本港”“国际”“MTV”等6个海外卫星电视频道在广东省落地。截至目前,在中国内地有限落地(三星级以上宾馆和外国人聚居区)的海外卫视频道已达31个。
在电影方面,除每年以分账方式引进20部影片外,还引进30到50部买断版权的外国影片,用于在电影院发行。电影频道每年还引进并播出约400部外国影片。外资还被允许以合资方式改造和建设电影院,并可控股经营,外资比例最高可达75%。
改革源自市场的压力和动力。中国目前有5亿台收音机和4亿台电视机,广播电台300多座,电视台360多座,开办广播节目2000多套,电视节目2200多套。同时,中国还有数以千计的电影院和以亿计的电影观众。与庞大市场不相称的是,内地观众时常对一些影视节目题材和制作手法有所抱怨,影院上座率岌岌可危。2003年,中国整个广电行业的收入为600亿元人民币,尚不及一个西方大影视公司的年收入。另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发达国家的电视广告收入能占到GDP的0.8%至1%,而2003年中国比例仅为0.2%。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10亿元,其中5亿元属于进口影片,除去个别大制作影片外,90多部国产影片的票房一共还不足2.5亿元。
“解禁令”的出台,显然是力图改变这一窘迫的局面,希望在外资“大鳄”们的带动和“追堵”下,将中国的影视制作向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方面发展。杨步亭在评价新组建的合资公司时说,中影能够从世界最顶尖的影视制作公司那里学到更多——包括最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经验,以及被全世界所认可的成功的市场化操作手段。去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内地就已对香港影视业先行安排了类似的准入政策,且条件更为宽松。这一政策实施近一年来,不少香港电影佳作涌入内地,在创票房佳绩、与内地影片形成竞争的同时,也拓宽了内地从业者的创作、经营思路。两地电影人在竞争与合作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正在形成一种政策制订者期望达到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