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自“王小石事件”曝光以来,市场对这一事件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不过,对于处于漩涡中心的中国证监会来说,如何看待这件事件,投资者却知之甚少。相关的报道笔者曾见到过三次,一次是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对王小石的侧面回应,声称现在不存在买卖发审委名单现象了;一次是一位未点名的证监会官员的表态,希望反腐败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再一次就是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中的一篇报道,声称日前中国证监会内部召开了关于“王小石事件”的通报会议,首次对王小石案件的事发原因做了较详细的披露,其中王小石被检察机关带走的原因之一是在2003年凤竹纺织(600493)(相关,行情,个股论坛)过会的过程中卖发审委员名单,另一原因是在深圳某上市公司发可转债的过程中参与公关、介绍受贿。在这次内部通报会上,证监会有关领导还对一些处于自危状态的发行部人员做了安抚。并且,这篇报道还称,证监会对目前这套“权力制衡”的新发审委制度还比较满意,在短期内没有对新发审委制度,包括发行部的审核流程再次改革的设想。
笔者不知道《21世纪经济报道》中的报道是否真实。不过,就上述相关的三次报道来看,证监会并不象市场所希望的那样,通过“王小石事件”来看清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制度的陋习,并进一步推进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故此,笔者特就“王小石事件”特四问证监会。
之一,为什么会发生“王小石事件”?
对上市新股进行把关,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这原本是设立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初衷。然而,多年来的事实表明,证监会对新股发行的把关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股市里依然是垃圾公司充斥着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王小石事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原来在新股发行审核的过程中充满了权力寻租。以“王小石”为典型的证监会的官员们及发审委委员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从而使得证监会对新股发行的把关变成了拟发行人的“公关”与“攻关”,形成了典型的钱权交易。
为什么会发生“王小石事件”?这显然是现行发行制度的必然产物。一方面通过新股发行,发行人可以大把大把地圈钱,而另一方面,这发行上市的权力又集中在证监会少数部门及相关的人员手上,这自然就为王小石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土壤。此外,由于新股发行审核的各个环节并不透明(仅发审委名单透明也是不够的),而且证监会对违规上市的企业处罚也只是“意思意思”而已,这就使得拟发行人的“上市公关”活动更加猖獗,如此一来,这“王小石事件”的发生也就丝毫都不奇怪了。如今,面对“王小石事件”,如果证监会只是就事论事,消极应付,那么笔者相信,更多的王小石出现将在所难免。
之二,证监会及其发审委队伍里还有多少“王小石”?
“王小石事件”之所以引发起当前投资者对发审制度的危机,关键就在于投资者相信,在证监会及其发审委队伍里进行着违法违规活动者绝非王小石一人。因为新股发行的“潜规则”是一个巨大的网,而在这张网里,王小石只是充当了一个局部的角色。那么,还有其他的人,其他的事呢?近日有媒体报道,由于受王小石案的牵连,又有两名前发审委委员被拘捕。现在投资者要知道的是,在王小石案里,还有多少“小小石”、“小石”、“中石”、“大石”、“老石”没有被揪出来。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在当前股市这1400余家上市公司中,经过王小石之手上市的公司毕竟只是极少数,那么,在其他非王小石经手的公司中,还有多少个这样的“王小石事件”没有被曝光,还有多少个“王小石”没有被抓出来呢?笔者相信,只要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那么,现行的发审制度及中国证监会就不会有公信力的存在。
之三,发审委名单公开后就不会出现“王小石”了吗?
“王小石事件”曝光后,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现在不存在买卖名单的事情了。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证监会对目前这套“权力制衡”的新发审委制度还比较满意,在短期内没有对新发审委制度,包括发行部的审核流程再次改革的设想。很显然,在证监会的眼里,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开了,发行过程中的腐败就不存在了。应该说,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不可否认,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公开,这是有利于增加发审工作的透明度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透明度的增加是非常有限的。总体而言,现行的发审工作仍然处于暗箱操作状态,企业上市的公关活动仍然还在进行,权力寻租依然存在。它仅仅只是为拟发行人节省了一笔购买发审委委员名单的费用而已。而实际上,在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布后,权力寻租甚至走上了另一条让管理层难以抓住把柄的道路。如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开后,有关委员所在的中介机构业务量大幅上升,不少拟发行股票公司慕“名”而来,这同样是权力寻租的一种表现形式。
之四,证监会如何查处凤竹纺织这样的“公关上市”公司?
“王小石事件”发展到目前已进入问题暴露阶段,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第一家与“王小石事件”有染的上市公司凤竹纺织已浮出水面。据证监会的内通通报,王小石被检察机关带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2003年凤竹纺织过会的过程中卖发审委员名单。凤竹纺织从王小石手里买了名单去做什么投资者当然不难猜测出来,那么,作为证监会将如何查处凤竹纺织这样的公司呢?这显然是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凤竹纺织明显是一家带着问题上市的企业,如今该公司公关上市的真相已经暴露,证监会该如何查处这家公司,这对于那些正在谋求上市与将要谋求上市的企业来说显然具有引导作用,如果大事化小、小事化小,这对于后来者说,显然是一种鼓励,它将激励着更多的拟上市企业展开进一步的“上市公关”,从而给证监会的官员及发审委委员以更多的“好处费”。如果能对该公司从严从重处理,甚至勒令该公司退市,这必然能对后来者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因此,何去何从,一切又看证监会的脸色行事了,想必凤竹纺织不会因为此事而对证监会的官员进行“第二次公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