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此前,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出现了“口号支农”、“口会支农实不治”。今年以来,支农政策得到了落实,尤其是今年新开始的“三补一减免”,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这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三农专家温铁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财政正在朝公共财政的方向努力。”
“2004年我国农业处于上升阶段,今年的宏观政策起到了加速和放大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告诉记者,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已经超过60%,在我国,这个数字大约在3%左右。李认为,因为投入有限,通过宏观政策解决农业收入的效果也有限。
对于今年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周认为,应该有民间力量介入农村金融,农村信贷一般都是小额信贷,大银行介入的成本比较高,而地方银行的发展,将对此有比较大的帮助,“应该允许地方上出现一些小银行,这些民间力量起来后,引发竞争,刺激信用社改革,用新生力量带动存量发生变化。”
李国祥还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仍然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前国内粮食市场的供求是“紧平衡”,粮食的供应仍然趋紧。尽管今年取得了4.8亿吨(预测产量)的大丰收,但粮食需求也在增长,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实现粮食的增产仍然是核心问题。
此外温铁军提出,当前重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农村金融问题。据以往调研的共识,任何正规商业银行都不可能为2亿分散的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信用社的金融改革是一种必然,但也将导致资金离开农村。“农村金融改革目前还没有破题,对小农经济,只有合作金融才能解决。”
总体上说,明年的农业政策将是2004年政策的延续,不会有太大的调整。李国祥说,“如果明年粮食产量继续恢复,超过4.9亿吨,粮食政策将会有新的调整。”他说,国民经济呈上升阶段,它对农业发展的帮助较大。对于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工作环境改善等,2005年都会有具体的变化。
李周认为,现有的农业格局短期内不会变化,但从长远来看,缩短中国二元经济的时间更为重要。如何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增加农民自由流动的权利,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相信农民的竞争力”,李周说。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