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为了挪用资金方便,他专门刻了三枚财务专用章。
已经在拘留所里呆了几个月的前ST春都董事长刘海峰,曾经是春都的“福星”,他的到来曾扭转了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被动局面,让命运坎坷的春都看到了希望。
一切也许可以归咎于春都的宿命,这家有过明星一样光环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都与“大股东占款”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先是春都集团侵占上市公司的资金,其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了企业连续三年的亏损,早已被戴上ST帽子的春都也因此从2003年3月25日起暂停上市。
在此之后的一年时间里,ST春都为了恢复上市资格,寻求新的资本进入。
先是西安海拓普公司的子公司华美科技接手了春都29.5%的股权。其后,春都又托管给海拓普37.5%的股份,在托管期限内,ST春都6000万股的股东权利委托由海拓普行使。海拓普子公司华美科技完成了对ST春都的控股。为此,作为海拓普方的刘海峰很快当上了ST春都的董事长,成为ST春都的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刘海峰的到来确实为早已心身疲惫的ST春都带来了短暂的欢喜,而刘海峰“我们是通过资本经营来开展产业的,没有什么杂念,动机是纯洁的”资本宣言,也让当地政府和春都人感到放心。
ST春都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大股东侵占、挪用”就像是根植在ST春都肌体里的病毒,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即复发。
于是便有了刘海峰的失踪,接着又有了刘海峰被警方逮捕的消息。
刘海峰落网之后,据有关部门的汇报材料和洛阳市警方的说法,早在2003年6月底,刘海峰便在西安市三家银行以ST春都的名义开设了账户,并将大量资金调往没有任何业务的西安。刘海峰入主ST春都后,为了挪用资金方便,他专门刻了三枚财务专用章,其中2号财务专用章由刘海峰在西安使用,以逃避公司财务部门监督。
另外,华美科技和其控股股东累计从ST春都无偿借走了1462万元。2004年2月25日,西安海拓普及其关联企业又无偿从ST春都获得4100万元资金。直至4月15日,才由第三方洛阳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代为偿还了这笔款项。
根据洛阳警方的初步了解,刘海峰在上市公司挪用资金可能超过7000万元。该笔资金被用于归还银行贷款3000万元;归还西安杨凌开发区某公司的高利贷2500万元及15天的利息75万元;另有部分流向不太清楚。
不难发现,刘海峰对ST春都资金的肆意侵占和挪用将上市公司的资金带到枯竭的边缘,同时也导致了上市公司从2003年10月开始,主营业务严重萎缩, ST春都再次面临直接退市的风险。
律师提醒:(口述律师 青田)
沪深交易所1342家上市公司中,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70%存在大股东侵占资金行为。其中,深市506家上市公司有317家存在大股东占款问题,总发生额1580亿元。
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改制中形成的集团公司,另一类是企业上市后引进的新大股东。
不幸的是,ST春都竟遭遇了此两类大股东的侵占。事实上,大股东占款问题并不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新鲜话题,可以防范的措施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种:
1、解决股权分裂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割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大部分,也就是说大股东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并不能通过抛售股票来获取现金。
2、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目前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国企改制而来,控股股东股权比例偏高,流通股比例低且过于分散,这使得大股东可以很轻松地控制上市公司。
3、监管部门应侧重“事先控制” 目前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手段存在“补漏洞”的问题,出了问题才解决问题,而不能事先设置更好的制度。再者,后发制人的招数往往也不尽人意,例如为解决大股东侵占问题所推出的“以股抵债”就广受争议。
4、完善法律 应在中国证券市场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时机成熟时甚至可以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定义为犯罪,以“严法”对大股东进行威慑。
5、上市公司要挺直腰杆,“六亲不认” 大股东之所以肆无忌惮地侵占上市公司资金,一个大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往往是从集团母公司中分离出来,打断骨头连着筋。
6、规范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存在交易,就为大股东侵占资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之所以“理还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剪不断”。
7、将上市公司信息进行到底 丑陋的东西总是经不起阳光的考验,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大股东的占款行为。
8、建立真正的独立董事制度 要防止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让独立董事从“花瓶”中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使大股东有所顾忌。
9、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实践证明,大量的律师行、会计所是大股东侵占的“帮凶”,大股东占款问题往往都是伴随着中介机构造假问题。因此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可以孤立大股东。
相关链接:大股东侵占的手段
一、霸王硬上弓。主要表现为大股东虚假出资或强行划转。
二、水到渠成。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在与大股东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商业性资金占用。
三、有借无还。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向上市公司借款,只打欠条而不还钱,理由是当初将优质资产重组进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有义务进行“帮忙”。
四、请君入瓮。主要表现为“担保圈套”,由上市公司对大股东的借贷进行担保,一旦大股东发生财务危机,上市公司便成为替罪羊。
五、两厢情愿。由于相关制度的薄弱,有的上市公司还会主动要求大股东占用资金,以此改善经营业绩。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