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全世界的全球化受挫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天花板,是后发展国家商界领袖的共同难题。《中国企业家》杂志邀请亚洲、拉美国家数十位商界巨头,会聚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与500名中国本土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商业与环境难题。搜狐财经媒体联盟现场连线报道。
10日晚间近十二点才刚刚下飞机到北京的阿里巴巴公司CEO马云在接受搜狐IT采访时,正在准备明天发表演讲的“功课”。自认阿里巴巴天生使命就是全球化商务的马云首先表示:“冲破全球化的天花板是每个企业的愿望,但领导人一定要先看看企业的腿部肌肉够不够强,是不是跳得起来。”
马云说,企业生存永远存在天花板,但企业置身的土壤软硬如何、企业的腿部肌肉是不是够强,这些外部因素都关乎到企业能否冲破天花板。对于整体年龄至多不过二十年的中国企业群体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则是,全球化的战术是否可行?全球化人才储备是否到位?
互联网诞生之初,即有“互联网没有国界”的说法,加之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几乎与世界保持同步,因此,人们在谈及互联网时,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该是天生的国际化模式。
“但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只有4-5年历史,实际水平现在还不能说是与国际同步的国际化。”尽管媒体面前的马云始终是一个屡屡有惊天之语的CEO,然而,在谈及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时,他的思考显然更冷静:“企业应该秉承‘Global Vision Local Win’的理念运作企业。中国的机会真得很多,我们的本地市场已经是全球化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现在应该做的是先练兵,真正打硬仗的时候能有所准备。”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天花板,突破迈向世界级企业的瓶颈’,讨论瓶颈的前提是,企业能明确回答为什么要全球化、凭什么要全球化的问题。不是说我的本地市场做烂了、没希望了,去国外贩卖低价商品、或是去国外建一个工厂。真正全球化是看你能否为当地社会带来价值。”
“一些在国际上很成功的跨国公司到中国之后遭遇到了滑铁卢,他们来之前,必定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结果依然是‘兵败如山倒’,就连海外主流媒体都在讨论,这些在都全球很牛的公司为什么在中国就是无法推进。还是那个道理,中国市场已经是一个世界性市场,如果没有根据中国市场作出战术调整,没有给当地消费者带来价值,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进入2004年,企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二十年现象”,联想、海尔、中兴……都在某种程度上把“二十年”视作企业脱离青春时代的标志。
“有一种说话是,这些企业都面临了二十年一道坎的难题。但我更觉得这些企业所谓的‘坎’并不都是WTO之后的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本质原因还是企业自己内部造成的,比如领导人的年龄是不是还能保持冲击力、创新能力一些;企业发展二十年来形成的机制是不是到了该变革的时候?如果这些企业认为二十年一定要做些什么事,一定要有‘国际化’这种标志性事件,结果往往会很糟糕。”
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如须转载,请注明出处。如须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发邮件至e-finance@sohu-inc.com,或致电010-65102160-6649。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