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全世界的全球化受挫者,联合起来!”--全球化的天花板,是后发展国家商界领袖的共同难题。《中国企业家》杂志邀请亚洲、拉美国家数十位商界巨头,会聚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与500名中国本土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商业与环境难题。搜狐财经媒体联盟现场连线报道。 下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的精彩发言:
因此,2004年国有企业能够分享盛宴,虽然是很高兴的,但是它的意义不能估计过高。我个人感觉,世界级企业的问题在中国主体上还没有破解,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早已经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似乎并没有形成自主的知名品牌,我们经常谈到的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当中处于低端的地位。所以,我们一方面保守贸易伙伴的问题,另一方面那些世界级品牌拥有者能够充分享受中国人民辛勤制造的成果。对于那些大企业,在更为庞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往往还感到底气不足。当然,这些年我们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在这个方向上也实现了意义更大的突破。那么,我这几年曾经调研过的两家企业,一家是中集集团,一家是上海的集团,我们觉得这两家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那么,这两家企业的情况有一点相似,中集集团主导产品是集装箱,正华港兴(音)的主导产品是港口机械。这两家企业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都以自主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分别占有国际市场集装箱和港口机械的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集装箱供应商和港口机械供应商,成为这两个重要产品领域中的市场级的企业。我们调研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的震惊,我们觉得这两个企业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那么,中国企业在这两个重要产品上实现突破,我们觉得可能一个必然性,这两种产品都是属于机械行业中比较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技术进步的因素相对少一些,成本和质量因素相对多一些。这两种产品客户数量都是有限的,所以销售网络的建设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会相对密集。那么,仔细研究这两个企业成功实现突破的经验,可能说明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企业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可能要从有比较优势的方向上做起,要立足于发挥自己的长处。第二,中国企业要成为世界级企业,首先可能还是要落实管理的基础。这两家企业的行业水平,包括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都是非常不错的。那么,尽管我们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在造就世界级企业方向上已经实现了突破。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企业在内部和外部,都还存在许许多多不顺的,不够协调的地方。世界级中国企业成长,和我们经济总体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国际影响还是不相符的,这个瓶颈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国有企业而言,这个瓶颈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目前还没有完全理顺,新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在搭建过程当中。对企业经营者的选任、激励、约束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的机制转化还没有到位,很多国有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内部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企业内部的制度化管理还不可靠,那么企业管理,可能尤其是决策风险管理方面,人的因素太多,而制度化的因素太少。企业的历史包袱和社会包袱还没有完全的消除,比如说推动多年的分离国有企业办学校,办公检法机构公司,可能到明年有实质性的进展。
那么,从企业外部来看,中国的大企业发展仍然是受到各种行政性审批,或者不称为审批的审批制度的束缚。中国自身的改革还不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那么尤其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审批制度并没有匹配相应的责任来进行审核。那么,这种权责解构不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不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不利于解放生产力,也不利于世界级企业的出来。今天会议组织者给在座各位提出的问题是天花板的问题,是瓶颈的问题,这是新的概念,那么提出新的概念,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但是,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出去之后,可能会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仍然主要是一些我们经常谈到的最新的概念。那么,从企业当中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推进技术进步,搞好市场是相应的。从政府的角度,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等等。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催生世界级企业的灵丹妙药,或者是点石成金的办法。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我们可能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去解决好我们长期并没有真正解决好的问题。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