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企改革进程中,中国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趋势是什么?国企改制的方向是什么?国企改制和国有产权流动如何实现规范推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国企改制与产权交易高峰论坛”,云集相关政策推动者、制定者、研究者以及成功实现改制和产权转让的企业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搜狐财经作为今年独家发起“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的媒体,协办并独家现场直播本次论坛,搜狐财经从论坛现场发回报道。以下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研究员陈小洪的演讲。
陈小洪: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就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因为刚刚已经有三位发言人,两位是领导,他们已经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全局和现有的政策做了介绍,接下来中石化老总结合他们的经验做了很好的讲话。我这个讲话可能稍微比他们超脱一点,供大家介绍。我做两个方面的介绍,一个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第二个介绍一些问题。
我们说国有企业改制的三中含义:第一种改变企业形态,就是改变规范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的企业法律形式。第二种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
第三种改制的意义更广泛,甚至包括企业制度改革,不是股权改革的其他方面,比如劳动公司制度改革等等。我们今天讲的重点是第一种第二种。因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它首先有一个改变企业资本组织形式法律形式的问题,我们国家这个改制90年以来有三个阶段,我个人的看法,到1年十五大以前我们的改制是以试点,上市和大家做实验这样一个特点,所谓试点就是90年代初以来我们国家当初一个是城市的资本调整。一个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这是当时的经贸委和过程体改委联合推进的,还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调整,这个试点是和改制重组相结合的对我们企业改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今年国有企业的效率特别好,大家分析三大因素。第一是行业因素。第二有一部分行业具有特殊的垄断性。第三就是这十来年的改革,包括债转股,分流解决了大量的问题,很多企业财务发生了制度变化。这是一个,第二就是90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上市,93年以后国有企业开始到海外上市,所谓发行H股。这个在很大程度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第三是地方中小企业的改革,大家知道黑龙江,还有山东,当时有一位陈管先生就把中小企业卖掉了。这些是实验,符合方向,但是很多东西也是大家逐步认识到的,因此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中国改革出现很大的变化,就是大企业开始改制,而且很多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始改制。大家知道80年代的时候经济的改革主要是经济承包制为主,87年以后有少量企业的股份制试点。
第二阶段是1997年,1997年召开了党的15大,明确要进行国有经济的改制。十五届三中全会就是1999年党中央进一步明确这方面的分针,而且提出更具体的实施方针,包括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等等。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我认为,大企业上市加快,第二个经营者持股,包括MBO出现。第三个要素分配论出现。另外在这个之前实际上也有,理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包括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这种情况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第二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甚至改制出现了改变法律形式,但是制度没有真正变化的问题。而且由于上市还得圈钱,但是它没有真正的改变机制,没有很好的承担它的责任。
综合因素中央决定,同时也是国际国内经验总结,但是这个阶段也出现了问题,就是改制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比如说在99年有些地方提出1983年以后国有企业积累的资产叫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叫做谁积累谁收益,不是谁投资谁收益。这个问题很复杂,以后很多地方改制都是政治化很强,所谓政治化很强,就是政治下个命令,半年,或者一年,一百家,或者两百家全部改完,提出这样的安排。这当然出现问题,所谓暗箱操作都出现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客观分析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既存在过去不敢于改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牵扯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很多专业的利益。第二我觉得是体制问题,比如说不存在对国有资产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的价值承担责任这么一个机构,而是很多机构都有一部分责任,只要中央领导不下批示,你给我制定国有企业改制的文件谁都不制定。因此我们关键的出台有停止在政治文件的基础之上,而中央缺乏指导性的文件出台。
第三个我认为我们的研究不够深入,比如要素分配,这个是可以成立,但是怎么评价,怎么估计我们缺乏更深入,因此就陷入一种,好象是一种口号性的,更深入的东西比较少。当然在那个阶段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还有国际的影响,比如苏联东欧的改革必须简单化,俄罗斯当时出现了几大巨头,控制了经济,大家知道这是一次经济反弹,无论新闻界,舆论界都这样说。在这种情况下改制出现问题我觉得是在所难免。这一点我们过去写过很多的报告,但是没有跟大家交流太多。有这样的情况。
2002年召开了十六大,截止2003年成立了国资委,我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企业产权的转让进入了新阶段。当时的国资局制定了一些转变,就一直延续下来,而行规都在变,当时没有经验,也不一定很完备。
第二个我认为就是大家说的,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大型企业深化改革,当然大型企业深化改革并不是现在开始,包括2002年89号,国有企业分流,那也是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如果大型国有企业不改将来出现很多问题。
所以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在十五大,十六大以后,在过去进一步明确要解决公司治理,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体制。因此在这个时候,像90年代不规范是不允许的,是不合适。另外应该说这个时候我们也有更多的经验,包括国外的经验。
我想讲这个平衡点是这样,就是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方向是正确的,同时存在需要完善之处,目前来说是要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方向,但是更重要是要更扎实,更深入推进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很多工作还没有完成,包括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一些规划和政策,包括改制改革的一些。国资委现在出的文件是把最集中的问题提出来,还不等于所有问题都解决,另外很多问题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调整。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内容。
第二我想关于改制的一些问题讨论几个观点。第一个我觉得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总的目标,我们为什么改制。第二个是结合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企业有具体的方法。
从中国的情况和国际的情况看基本上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特别改制主要是三个目标,第三个是解决财政问题,比如我们中国社保基金从哪儿来,国家要大力支持的一些行业和企业,我们资金其实也不够,还有很多科技,教育事业,财政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们要推出一个重要领域。如果民间和其他人都可以干的话,我们要把钱用到这个方面去。第二个就是效率问题,我们传统的企业效率不够,效率不高,效力不高是两个因素,一个是机制因素,一个是资源因素,大家知道上海有个宝钢,宝钢干的很好,主要是他的领导有远见以外,他的投资很主导。所以资金和资源问题都存在。你比如引入战略投资,上市,不同时也解决了投资问题吗。当然改变机制本身也是有意义的,它可能有利于提高你资源的效率,但是它有零界点的。因此提高效率也是我们改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资本市场。因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国有企业过去占有大量的优良资源,优良的资源,优良的资产跟资本市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一点大家看的很清楚。实际上国外也是这个情况,国外很多国家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的情况目前看来财政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效果相对来说可能还没有进行很严格的研究,好象明显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后两方面的效果已经比较明确,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家知道国有股现在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占很大的比例。
另外我们中国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说职工分流,生活稳定的问题,因为相对发达国家来讲他们的职工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他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所以这个问题使得我们比较麻烦。
另外还有外资和民营企业收购问题,为什么民营企业收购成为问题,过去主要是观念转变不够问题,同时也存在实力不足的问题,怎么样让这方面让民营企业担任更重要的角色我们还值得研究。外资的收购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能够带来技术,资金,有实力的。但是我们麻烦在哪儿,就是国有资产布局的调整,具体政策没有。所以到底外资有没有收购,有时候搞了就搞了,没有搞就没有搞,有时候搞搞停停,停停搞搞。为什么这个问题在中国存在呢?有人认为中国本土企业太弱。所以就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但是我个人认为改革方向是一定要确定的,我认为要支持民营企业和外资的进入,当然也必须要选负责任的,外资进入我们应该尽早提出规划。另外我们改制发展,对很多企业来说可能为了解决发展问题。这里面我介绍一点国外的改制情况,我介绍OECD的研究,OECD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这些国家。有一个研究,他指出来,全球,包括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很复杂,数据也不是很全面,因为它还有很多我们不认为是改制,他认为是改制的东西,比如说允许把国有的一些委托给民营他也是一种经营,也是一种合作,那不是严格的改制,所以肯定有不一样的。根据OECD到1989年到2001年的数据主要是OECD,因为这些国家持有的企业主要在大企业,比如英国电信,煤气。德国也有很多大公司,法国也有很多大公司。当然法国还包括一些制造业。可能他们MBO比较少。但是非OECD的国家,倒过来了,出售更多,出售给谁,可能出售给外国的投资者。IPO第二,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资本市场不太好,不好卖,但是这些国家很可能有很好的,有一批。还有一部分就是外国投资。对改善公司治理,根据他们的研究,最好是卖给战略投资者,其次才是卖IPO,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战略投资者如果是一个很成熟的公司来收购,他一下子可以带来很好的东西。如果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不健全,而且当时很多国家,法国,英国,都使用经营者和职工的一些特殊政策,比如百分之10到20的优惠,这并不是完全从经营业绩目标来看的,还有一个政策面的,透明度应该说IPO最透明,政府收入很奇怪,这是OECD的研究结构,战略资产和实际收入相比最高的是战略资产。为什么IPO反而不是最好的,因为IPO是最好的公司,它的成本比较高,可能占到百分之几。所以他们认为还不是最高。
大体有这么一些情况,适用对象应该是大公司为主,所以我刚才听我们李毅中书记讲大公司不搞IPO。MBO在国外财务占的最重要,我经营者没有这么多钱,我得解决钱的问题,你不解决钱可能就是低价出售。
第三个就是产权交易结构这些东西。我们现在国资委搞的方案,出台的政策就是要求国有企业产权交易都要透明。我们去年12月份开过一个会,可能民营企业家说国有企业高价,我们根本进不去。这里面我想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底价问题,这个底价问题我不多说了。据我了解国外的底价主要是根据这个公司的前景来评价,主要以市场重组为主,而很少用资产战略价格。法国规定如果低于底价不会招标了。第二个他们对资产的处置有很多很好的安排。比如说,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有一些资产,它不能价格高。不能价格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这个资产有特殊的用途,比如说电力,电力你要知道一个国家电厂它的地点是有限的,它需要水的条件,交通条件,它是有限的,有些国家用招标的方法定下来,定下来我这个地也不是想怎么转就怎么转。比如日本的国铁,当时说铁路不能随便卖,但是这个公司可以上市,因此它规定有些资产价值是不可转让的,固定用途,所以它进行了很多分类。第一要看的前景;第二看它的运作;第三在国外来看这个价格主义,评价一定要有很好的独立的中介机构来评价。
中国肯定要让真正有资质的,比较好的中介机构要做这个事,这个要考虑。当然我提这个东西不是国资委文件都有,我们在这里交流我想给大家一个信息,将来考虑这个经济价值肯定考虑它的前景。我要给资产进行分类。
我认为我们国家搞的产权交易,目前的情况总的来说是一个信息提供机构,有的叫做交易见证,它不是证券交易所部门,证券交易所是一个什么概念是短时间大量的交易,几亿就卖出去,为什么能短时间大量的交易,它有非常完整的法律,资产评估,包括投资银行的市场评价。因此它这个交易相当于一个标准,所以我投资着基本上不考虑它到底是什么东西,而是它在哪儿上市。我不用太考虑资产具体是什么。而这个交易不是内部简单一说就行了,特别是当中国的资产交易机构,如果专业职能这方面做的不够。
我认为信息的提供,信息的交流,包括充分的公司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收费和功能相匹配。而且我认为进场交易这一点我认为是支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讨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因为这个公司不是很大的公司,我们大家知道如果让这个交易比较有效,必须让交易信息尽量扩散,因此我们这个产权交易所必须是全国联网。但是由于你资产是非标准的,可能是地域性,可能是很小的,它实际上意义不大,就是别人不感兴趣。另外事实上大家知道在国外很多产权交易就是公司平常发现,都有客户,他们互相了解,这种情况如果非让他挂牌也不是很好,显然他对这个公司了解,获得的信息比你高,也就是你服务的价值要打一定的折扣,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允许。当然我们现在国资委提出的文件我们应该指出,因为过去弊端太多,严一点好,总结经验。但是我的意思,我们在坐要理解后面的东西。另外我认为对收购者进行评价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有职工问题,还有发展问题等等。
还有一个我认为社会监督很重要,就是说不管是公司的交易也好,还是产权交易机构,你的情况,信息都必须是充分公开的,包括你这个交易过程。这样才能使它真正的起到作用,只有合理的定位,健康的发展才是你能够壮大的根本出路。
第四个问题就是创业和经营者的问题,刚才我听到刘根元副总也提到这个问题,说企业分流的问题很多企业经营者有很大的风险,他认为这个问题怎么处理也是要有一定的考虑。
但是创业者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定要考虑的。国外英国法国在国有企业改制的时候都允许经营者的职工有一定的优惠,但是它的优惠是很严格的,而且有数量限制,比如说你10%,10%就是几十个亿很大。如果是少数人的,这个是很激励的,合不合理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起码有人注目,国外有这种情况。中国有几种情况,中国国有企业有几种情况,一个是国家给的资源比较多,比如我这个垄断领域你只要让我经营我就赚钱。比如说你给了我很多钱,我有个比较好的企业,比如说我这个地方你给了我一块地,正好是一个特区,我自然就很发财。这就是很好的资源,特别是一些垄断的。第二种就是经营者虽然叫国有,国家就就给了几千,几万块钱,他的面临是非常有竞争力,非常有市场的公司。比如你是长期业绩很好的,比如说市场可比性状况,就是你有,别人都没有,比如说社会别人对你有什么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你有一定的奖励办法是可以的,所以我在这里把这个持股我分成两类,一种我觉得叫做活控性,一种是激励性的,而MBO是一个控制性的。你比如说大型国有企业你工资给他很低,然后你的价格很高,你又不给优惠。激励也是要花点钱,不是一点钱不花,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都要考虑,但是考虑的东西除了评价,可能要有限制,比如法国就规定,你经营者既然持有股份我给你的奖励,但是数量上不能超过你的养老基金的五到十倍,我有50万美元的收入,可能有5万美,每年累计我也有50万,你就不可能5000万,这样比较合理。当然法国我知道如果是公务员当CEO它的价格不是很好,如果不是公务员它的价格比较复杂。所以中国的问题国外很难比,但是这里面体现的理念,既然要求激励又要合理平衡,这些做法和经验仍然值得我们接见。
最后我认为要创造有利于产权交易的环境条件。比如张三李四能不能变,这个要透明。第二你要具体的产权结构,是国家要点,还是完成不要,你可以具体化。这样别人才好搞。当然辅业主业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这是国资委搞的非常平衡。第二个我认为内部东西要搞好。凡是内部人力资源搞的好,岗位问题,工资搞的好他什么都好搞。第三肯定是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完善不一定是拿的计算机可以查点东西,你到底提供什么东西,结构都要有很好的研究。第四个还是要改变融资条件,包括允许设立购并基金,债权支持,同时可以限制收购者权利,以降低风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