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两个“大力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共同努力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一定要把我们的认识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党中央的决定和国务院的文件精神上来,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
中国资本市场十几年来发展的实践证明,解决认识问题至关重要,随着思想认识的统一,就会更好地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反之,出现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就会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引起持续低迷或者大起大落。
1990年初期,通过学习贯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在“坚决试”的思想指导下,推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1年,资本市场本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迎来更大的发展,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对资本市场成绩肯定与否定之争,出现了“赌场论”、“推倒重来论”等以偏概全,全盘否定我国资本市场的论调,导致了资本市场两年多的持续低迷。今年二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到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资本市场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可谓顺形势、合民意、除疑虑、解分歧,正本清源,再次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必将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要在国务院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在行动上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紧工作、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切实把国务院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抓住机遇,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步伐。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是持续稳定投入长期资金支持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本世纪头二十年,国民经济要翻两番必须有相应的长期资金,稳定持续的投入,这种资金投入单靠间接融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据统计,目前,我国间接融资占96%以上,直接融资不到4%,这是很不正常的。我国的经济建设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短期资金依靠银行贷款,长期资金也依靠银行贷款,一但长期投资项目出了问题,银行又将出现一大批不良资产,这是我国金融领域当中存在的一个隐患。2000年,直接融资本来已经占到了12%,但这两年由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现在下降至不到4%。
二是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众多的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都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补充大量的资本金,这都离不开资本市场。比如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实行股份制改革,还有诸多大型国有企业要补充资本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等等,都急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商业保险的迫切需要。从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来看,社会保障要发展,商业保险要发展,怎样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商业保险累计有一万多亿资金,社会保障也有几千个亿,这些资金如何才能取得合理的回报?不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四是对外开放的需要。与国际加强交往,请进来走出去,必须学会资本运作,学懂虚拟经济和证券化操作的知识,增强驾驭资本市场的本领。要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特色出发,既要探讨如何同国际接轨,又要研究如何更好的发挥国内资本市场的功能,更好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从上述四各方面,都迫切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健康向上、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
二、当务之急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止跌回稳,按照《国九条》的要求,推动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向上的发展之路。
要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恢复广大投资者的信心。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各有关部门要同心协力,紧密合作,切实落实《国九条》,比如说政府各部门在制定涉及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措施时,一定要按照《国九条》的要求,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复杂性、特殊性,考虑到是否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市场环境,尤其要解决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要认真研究解决由于紧缩银根给资本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前一段时间流动资金贷款压缩过快,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贷款被抽回,生产经营受影响,应该本着对凡是有市场、有销路、有利于解决就业的,都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妥善予以解决。对证券公司来说短期融资渠道一度被切断的问题,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迅速扭转在金融调控中,只局限于货币市场,过渡压缩流动资金贷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既要考虑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也要考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比如在本次宏观调控中资本市场并不是调控对象,在出台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特点,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在出台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同时强调说明该政策并不针对资本市场,同时推出券商的融资政策,让广大投资者正确理解政策的用意,这样就可以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力。
三、加强舆论引导,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
资本市场产品的价格是对各类市场信息的综合反映。资本市场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十分敏感。各有关方面都要从有利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对新闻舆论的组织和引导,多组织正面的、积极的新闻宣传,多作解疑释惑的工作,尤其要防止舆论误导和恶意炒作,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最近我注意到关于A股估值的讨论,有人说股价高估了,市盈率总体仍然过高,依据何在呢?股票价格的高低需要在中国市场中去检验,盲目照搬国外的标准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某些错误舆论的误导,使低迷的市场雪上加霜。我想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一是国际上并不存在统一的估值的标准,更没有所谓正确的标准。美、英、法、德、日等国股市成份指数样本股的平均市盈率低的十几倍,高的三十几倍,各不相同。这些国家应该是谁向谁接轨呢?看来各国有各国的估价方式,因此所谓中国股市估值向国际标准靠拢是没有根据的。没有任何理论和事实上能够证明香港股市或其他国家股市对中国公司股价的估值比沪、深股市更合理、更科学。而且长期以来海外股市对中国公司的估值定价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近几年H股价格的强劲回升恰恰是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矫正。资本市场只有相对价值没有绝对价值,它随时都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一些影响而变化,中国A股的估价权理所当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由本土确定,它应该是按照市场规律由中国广大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通过集合竞价形成,并接受市场的检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所谓“接轨”绝不是A股的估值向国外靠拢,而必然是国外的估值向A股靠拢。
二是同各国和地区的股市估价作比较时,不能把综合指数同成份指数相比较,混淆或偷换概念,例如目前上证50指数市盈率仅15倍左右,已低于美、英、法、德、日等国的成份指数样本股的市盈率。就综合指数加权平均市盈率而言,上证综合指数目前是22倍左右,也低于国际成熟股市,尤其大大低于法国和日本股市。如果考虑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人均GDP刚刚达到1000美元的历史阶段,把中国现阶段的估值水平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直接进行比较,其本身并不具备合理性和可比性。
三是对A股的估价问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做科学的探讨。中国的资本市场具有中国特色,例如流通股只占三分之一,假如将来非流通股以净资产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领域,市盈率就会大幅下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GDP以9%的速度增长,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提高,已涌现一批利润率较高、成长性较好、受广大投资者青睐的上市公司。据有关部门抽样对200家上市公司的统计,市盈率均在15倍以下。事实说明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价不是高估而是低估。那种不从实际出发,不做科学分析,生搬硬套,强行将A股市盈率与个别国家或地区直接进行所谓接轨对比,从而得出“A股定价偏高”,“系统性高估严重”的结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显然是一种舆论误导,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只有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才有利于恢复和坚定投资者信心,才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为认真贯彻“积极稳妥发展资本市场”的指导思想,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特提出两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要充分考虑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点,采取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多种手段加以维护和扶植。各有关部门要同心协力、紧密配合,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证券公司目前面临许多困难,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许多客观因素,市场的持续低迷和前一段抽紧银根,严重影响了证券公司的正常经营,出现大面积亏损,对证券公司的生存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为证券公司正常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确保证券公司能够正常经营。要本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精神,从方针政策上解决证券公司在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除个别严重违规者外,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允许他们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逐步纠正各种违规现象,用市场发展去培育市场。这种做法在1998年清理整顿证券经营机构的实践中证明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那种对证券经营机构“只给钱买棺材,不给钱治病”的论点,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不公平的。对其它金融机构如银行、信用社都没有采取这种做法,这种论点是不利于推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
第二,要注意妥善解决市场资金供求保持基本平衡的问题。在抽紧银根导致市场资金缺失的情况下,如果将来要发行大盘股时,为避免市场资金求大于供,引起不必要的市场震动,一定要有相应的合规资金进入股市。可考虑选择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市场,确保资本市场资金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增强中小投资者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责任编辑: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