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如果身兼双重角色的当地政府有两只手,那么这两只手必然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一手清查健力宝乃至张海等人的历史,一手以“三水”的方式掌控和建构健力宝的未来。
关于这后一只手,三水区政府对于健力宝的强势介入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11月17日,冻结健力宝股权,使得股权转让不能实质过户;
12月10日,全资成立佛山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健力宝贸易公司”);当日下午,收购者李志达被驱逐;
12月12日,政府主导的健力宝贸易公司挂牌;
12月13日,要求经销商将原本打往健力宝集团的信用保证金全部打到健力宝贸易公司账上。当日健力宝复产;
12月18日,召开经销商大会,将欠款折算信用保证金;
12月21日,第二次召开经销商大会。
“这整个事情都是有预谋的。”汇中天恒公共事务总监曲冰如此总结她对这一系列事件的感觉。
如果这真是一个“预谋”,那么它是怎样一个“预谋”?为何会有这样一个预谋?风风雨雨的健力宝又将向“何处去”?
回到“张海之前”
健力宝就像一辆抛锚的巨车,一开始是想当司机的台湾统一拿着1亿美金来了,刚跨上去一只脚就突然离开了;然后是揣着2亿人民币的李志达来了,两只脚都上去了,却被赶走了。
就如同一位三水官员所说,李志达的被赶根本原因并不在李志达,他的到来与离去只是一篇宏大叙事中的一个插曲,只是揭开了一幕正在上演的大戏——健力宝原本有着自己的命运逻辑。
据一位知情人士的透露,在全面接管健力宝之前,三水区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专门召开了三次会议,当时定下的基调是:把健力宝恢复到张海进来之前的样子。
这句话含蕴颇多,它是否意味着对于“张海之后”的否定?它为什么不是直接说恢复到张海时代之前的李经纬时代?它是否就是目前所发生的许多事件的内在指引?它是否就是健力宝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然路径?
目前所能看见的一个事实,是张海的被调查。而据一位健力宝高层的推测,被调查应该还不止张海,因为有关部门搜走的不光是健力宝的帐册,还有健力宝健康产业公司和正天科技投资公司的帐册,这两个公司涉及到的除了“持干股”的张海,还有另外两大股东。
接着看见的事实是李经纬的带病归来,虽然是名义上的,但是他的前朝大臣阮钜源和黎庆元却在复产小组身居要职。基于年龄和身体原因的李经纬看来是不可能重新主政健力宝了,而且李经纬转移巨额资产的嫌疑也还没有得到彻底澄清,这是否就是不直接讲回到“李经纬时代”的原因?
然后的事实是,张海时代的财务总监、资金中心总经理、生产总监、采购总监等3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被解职。
实际上,三水政府对于健力宝的介入以2003年底的重购“股权”为肇始。
在李经纬时代,健力宝的股权架构是三水政府持股75%股权的国有企业(广东健力宝饮料厂持健力宝集团60%股权,广信企业发展公司持15%,澳门南粤集团有限公司持10%,香港顺明企业有限公司持15%。),但是在张海等人进来之后,健力宝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国有股权的中外合资企业(2002年1月,三水政府与浙江国投签订协议,把此前拥有的75%股权悉数转让,并把从澳门、香港两家公司回购的5%股权也一并转让,转让价仅3.38亿元)。
国有股权在一片对于转让价格的质疑声里悉数退场,来自政府方面的动作是,2003年10月,三水政府再次“杀回”健力宝,通过下属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以拍卖方式回购了10%股权。
这一步为其后来一系列举措奠定了基础,后来发生的许多事实里开始不断出现三水区政府的影子:2004年8月,三水一位重要领导表示:“大股东应该履行大股东的职责。”随即张海下课;然后就是从11月开始政府陆续展开全面接管健力宝的动作;而目前的状态,据报道是以佛山市一位领导牵头,直接处理健力宝事件。
“保护品牌”
一位长期关注健力宝风波的人士认为,承受巨大舆论压力的三水政府并不一定是责任的承担者,它更像是一个执行者。
从封股权,到不出示任何法律文件地驱赶企业办公人员,到不经过董事会或总裁会就解雇企业员工,到以小股东名义成立贸易公司,到固化健力宝集团的负债,三水区政府冒了许多风险。它何以这样做?
三水区政府的身份决定了其行为方式:作为小股东,它拒斥甚至驱赶了大股东,以至于李志达方指责其“违法”;作为政府,它必须执行有关领导“依法办案、保护品牌”的指示,因此当有被解职的高管质问时,有关领导只能回答“非常时期”。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时期”。健力宝的员工形容健力宝已经是“千疮百孔”,而在政府的眼里,这多少是拜张海等人所赐。“恢复到张海进来之前的样子”,这样一种提法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张海”的否定;而政府方面流传出来的赶走李志达的原因是“担心他是张海一伙”的说法,则更加可以看出其对于“张海一伙”的忌惮。
且不论张海等人是否存在侵吞健力宝资产、掏空健力宝等经济犯罪行为,单是张海等人喜好资本运作的经营风格,就足以让当地政府重新思考健力宝的“品牌保护”问题——投资两个股票再赚钱又怎么样,转手两年后一个20年老企业就面临全面停产和再次被卖的命运,政府必须考虑“保护品牌”的问题。
回头看,从2002年第一次转让股权开始,做实业出身的企业无一例外遭到失败,先是新加坡第一食品,再是台湾统一,然后是成功经营小护士的李志达,似乎背后总有那么一股力量,它拒绝实业、喜欢资本。而这样一种路径所得到的教训是,健力宝再次陷入坍塌的境地,一个本土第一的饮料品牌面临夭折的危险。
必须重新梳理思路。
即使涉及到办案,解决路径应该有很多,但是这一次政府选择了走向前台,可以看见的变化,是复产小组里有了做实业出身的健力宝的旧臣。
但是,也有当事人指出,必须警惕的是,是否可以打着“非常时期”、“办案”或“保护品牌”的大旗,而置法律于不顾,三水政府处理健力宝事件的程序已经受到了诸多非议。
赌明天
正如三水那位官员所说,现在不过是“非常时期”,一切都还在过程之中,政府对于健力宝的接管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将健力宝“复辟”到“张海之前”,决不可能停留于“张海之前”。
资深观察人士预测,风波之后的健力宝,不外乎四种结局:
第一种,在充分调查有关案件后,以2002年第一轮股权转让涉及非法而转让无效为由,不承认本轮股权转让有效,政府收回绝大部分股权,李志达彻底出局,政府适当时候再尝试引入新的股东;
第二种,政府收回大部分股权,在查证李志达与张海等人无染的前提下,保留李志达小部分股权,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而再引入新的股东,共同持有健力宝;
第三种,在查证李志达与张海等人无染的情况下,保留李志达目前所持有的91.1%股权,政府的股权也维持不动,主要由李志达投资和具体料理健力宝;
第四种,即外界流传的张海重新打通各种关节,不光脱身调查,同时重夺健力宝控制权。这种可能性相对最小。
到今天为止,三水区政府依然还在保持缄默,有关发布会一推再推,不是时机没有成熟,就是还有着其他的苦衷,但包括一些被解职的员工都认为,迟早有一天,当地政府和健力宝集团会给出一个说法,真相会大白天下。
目前正在发生着的微妙变化,是当地政府对于汇中天恒的态度,曲冰认为变化有两方面:一是三水政府正在转向和缓,不像以前那么“明目张胆”和“不讲道理”,二是汇中天恒方面已经接收到了对方发出的“要求谈判”的信息。曲冰表示,如果对方主动要求和解,汇中天恒会表示欢迎。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