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2004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终于传出了杭州楼市开始下跌的消息。在过去的两年里,杭州楼市疯涨了1.5倍,作为全国楼市上涨的领头羊,杭州楼市的下跌似乎有更多的寓言价值。
另一方面,岁末是传统的回顾过去的时候。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一个更为宏大的尺度上,可能会把问题看得更为清楚一些。
如果允许用主要消费品来划分过去的20多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从1980年代到现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周期,一个我们姑且称之为“家电时代”,核心消费品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另外一个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车房时代”,核心消费品为房产和汽车;其间,有一个次量级的“IT时代”,核心消费品为PC机和手机。
家电时代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直到1998年才结束。
在1980年代以前,超过90%的中国家庭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DVD了。事实上,即使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在当时,中国人对未来生活的图景描述也不过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在整个1980年代,家电产品都非常地好卖,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各地都在上家电项目,最富有戏剧性的是“阿里斯顿”,它在中国找到了9个不同的合作伙伴。
到了1998年的时候,中国企业家突然发现,他们打过来斗过去,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东西却越来越不好卖。
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了一台以上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日子也不好过,严重的生产过剩出现了。在新的消费品登台之前,经济紧缩开始出现了。
PC借助互联网的威力,在2000年前后逞了一阵子能,但是,其体量不大,不足以带动中国经济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自那以后,经济学家就开始呼唤经济“拐点”快点来临。
2002年,这个“拐点”终于来了,而且,一来就气壮如牛,挡都挡不住。
这一轮的领头羊是房产和汽车。它的势头是如此地猛,以致全世界的钢铁、水泥、铝等原材料的价格都被拉动了。
房产和汽车的时代到得如此地晚,又如此地猛,这是和我们的经济环境相关的。
比如,消费信贷启动太迟,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房产和汽车的消费集中爆发。
对汽车来说,还有高额进口税庇护以及严格得近乎苛刻的生产许可证,这些使得消费者对降价预期很大。加入WTO之后,关税政策有实质性的调整,国产汽车的价格也猛地下跌。
对房产来说,货币化分房政策到上世纪末才开始实行。在可以免费分房的时代,自然很少有人买房,房改政策的最终推出使得压抑了几十年的消费愿望集中爆发。
上述原因决定了,在进入本世纪之后,才会有一个房产和汽车的消费高潮。而且,由于这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消费需求,它一产生,即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去年,汽车的销售前无古人地创造了同比增长100%的神话。房产则更是处于饥渴状态,在上海,稍微像样的楼盘甫一开盘就销售一空。
和家电时代一样,旺盛的需求和巨额利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在去年,仅上市公司中,宣布进军汽车的企业就不下10家,其中既有像春兰这样的老牌家电企业,也有像波导那样的市场数码新贵,还有如五粮液那样的跟汽车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
进军地产的就多得数不过来。大凡能拿到地的,好像没人愿意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想一想,向来被视为模范生的联想都大踏步地迈入了地产业!
似乎是为了证明那句老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刚一迈进2004年,汽车业的春天就过去了。
房产的情况跟汽车稍有差别,比如,其生产周期要远较汽车为长;另外,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心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会不断制造新的需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房产和汽车不会有质的不同。道理很简单,从长期来看,需求可能增长的速度总是慢于投资可能增长的速度的,而投资与供应有直接对应关系。换言之,供应的可能速度总是快于需求的可能速度,除非是行业利润下降,使得投资转向其他领域。
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行业,它不需要什么非常的专有技术,却能长久地维持暴利。家电是这样,汽车是这样,房产也一定是这样。从这个道理上讲,房产泡沫和汽车泡沫是同一个泡沫。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