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闻主体:中国扶贫基金会近日宣布,将于明年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设国宴筹集扶贫资金。要求入席主席桌的人员要达到一定条件,除了没有犯罪、偷漏税外,还要有多次扶贫捐赠等善举,历年累计捐赠钱款物资达百万元者可优先考虑。
猜猜谁来吃国宴
仔细阅读了相关报道后,笔者不免稍存疑虑。在此借用一部外国电影片名———《猜猜谁来吃晚餐》,让我们来猜猜谁来吃国宴:除了真正有志于爱心公益事业的人士之外,还将有谁热衷于参加“慈善国宴”?
其一,价格不菲的“门票捐赠”是否会有公款埋单的情形发生?并非笔者多疑,联系到不少地方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公款公关支出项目,尤其考虑到这次“慈善国宴”将给予参与者的隆重礼遇,笔者的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虽然所谓的“总统待遇”等礼遇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仪式性的表达,但在我们这个仍有浓重名分情结的社会环境下,难保不会有人动歪心思,打与慈善精神格格不入的坏脑筋。如此一来,“社会低成本参与扶贫”的良好初衷难免受辱。
其二,会不会有“伪劣慈善家”以不净之财混迹其中邀名买誉?近年来,以慈善名义为自身不法勾当做掩护的“问题富豪”时有所闻,曾有慈善家美誉的刘盈福,靠真真假假的慈善捐款博得的名声,向银行大肆借款,被广州市法院公告为“老赖”榜首;深圳的陈毅锋更是拥有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的响亮名头,而其真实面目却是非法敛财10多亿元的黑社会头目。区区几万元的门票捐赠,就可以买来货真价实的高规格礼遇,在这些“慈善家”眼里,无疑也是“低成本自我包装”的大好机会。
毫无疑问,我们的爱心事业不能让这些居心叵测的人玷污。据说,一些“慈善国宴”的捐赠者事前会经过特别的资格审查。显然,为了防止上述情形的发生,这种审查是极有必要的。
哪能对善款“下口”
若“慈善国宴”满员的话,参加者将达数千人之多,如此规模的“慈善国宴”在经费开支上也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报道称,宴会的开销是从筹来的善款中支出的。也就是说,扶贫善款还没有送到扶贫对象手中时,就已被包括每一位捐赠者在内的国宴嘉宾咬下了一口。如此筹集善款的方式,还被冠以“低成本”的名号,这多少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的确,以国宴相“号召”,确能激荡起许多捐赠者的热情,但如此操作模式却模糊了善款的概念,既然捐赠者已通过认购门票的方式捐出了善款,那其通过“国宴”吃掉的那部分,到底是善款,还是捐赠善款之后得到的“回扣”?而且如此操作,好比给了饥饿者一块饼后又拿回来啃了一口再还给人家,有种怪怪的味道。当然,许多捐赠者都期望得到一种被外界肯定的荣誉感,本也无可厚非。但这已从组委会那里赠予的“中国消除贫困奖爱心参与奖”奖牌以及纪念证书中得到了满足和体现,为何又非得通过“慈善国宴”,对捐出去的善款再咬下一口?
从经济理性的角度考量“慈善国宴”,其本身存在的瑕疵就似乎更为明显。不管是最高档次的捐赠者还是最低档次的捐赠者,为参加“慈善国宴”,都得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汇聚北京,这来来往往中,岂非又要无端耗费掉许多款项?而这本是可花可不花的费用。这岂非早已与“社会低成本参与扶贫的新尝试”的说辞相背离了吗?所以说,组织每一位捐赠者通过出席“慈善国宴”,再从善款上咬下一口的筹资模式,不尝试也罢。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