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绿色GDP:中国是第一个做出实质努力的国家
进行绿色GDP核算,是鼓动中国各级政府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它被冠以积极意义。但它的实现还面临诸多难题
如果一切顺利进行,2005年的春天,一些省市的GDP将“改变颜色”,由传统的“灰色GDP”改为“绿色GDP”。即在计算GDP时,发展经济过程中被牺牲掉的自然资产、环境资源将从GDP指标中扣除。
GDP将由“灰”变“绿”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介绍,目前,绿色GDP核算体系的两个框架性技术方案,《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已经过专家论证。其中,《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将首先应用于即将开展的绿色GDP试点核算工作。试点工作将于2005年3月开始,一年半到两年之后,推广到全国。届时,绿色GDP将取代传统GDP成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
据了解,2003年,我国GDP增长达到9.1%,人均超过1000美元。但是,这两个表明国富民强的数字却掩盖了诸多问题。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介绍,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这些数字也是政府迅速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主因之一。牛文元介绍,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下这么大功夫推行绿色GDP。而一位外国专家也赞许道:“如果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都能够推行绿色GDP,保护环境,世界上就不应该有哪个国家说自己做不到。”
绿色GDP跟前的三重门
中国提出绿色GDP,并试图进行核算。这样的创举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一切新生事物必须面对的某种混沌状态。
统计上描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并非就是要计算一个孤零零的绿色GDP指标;对干部实行环境绩效考核,也并非只是考核一个绿色GDP指标。就像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物一样,绿色GDP来自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计量绿色GDP离不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考核干部的环保责任,除了绿色GDP外,还要将公众环境质量评价、空气质量变化、饮用水质量变化、环保投资增减率、群众环境诉讼事件发生率等指标作为考核标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绿色GDP要最终落到实处,还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技术上的难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我们知道,GDP通常是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但我们如何来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例如砍伐一片森林,卖掉原木,原木的销售价即可表现出价格。但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森林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这个损失有多大呢?再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这个账又该如何核算?二是按市场价格,有些具体项目的环境成本难以科学计量。例如,火电厂在发电的同时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多了就会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甚至形成酸雨,对人群健康和生态造成损害。但酸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多少钱?
其次是观念上的障碍。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变了。扣除了环境损失的成本,当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值大大下降。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考核,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进而形成诸多阻力。
最后是制度上面临的挑战。绿色GDP从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另一个挑战,就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基本上还是空白。主要包括:有关绿色GDP核算的资源环境与统计法规、政策和评价标准、资源环境信息共享等制度安排的不完善。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