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面对2006年,中国银行业都想在银行业行将开放的前夜做好准备、轻装上阵。于是一幕幕改制的、重组的、上市的、注资的、合资的、抢地盘的“大戏”在各大银行之间上演,这无不让人感到中国的银行业如临大考。
但让人纳闷的是,这些银行、企业整逃诩喊:要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为什么在全面对外资开放的时刻,中国的银行未免显得有些紧张和慌乱,甚至是恐惧。
如果真的要国际化、要学习先进经验,为何不早进行,而非要等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兑现时才慌忙进行,对于这种被迫式、星夜赶考式的银行业改革,如果不从内心深处进行彻底的认清和改革,其一切忙碌都是粉饰太平的徒劳,有时甚至是某些人进行私欲寻租的借口。但不乏也有辛辛苦苦忙改革,一心一意图发展的“好银行。”
目前的改革举措,国有大银行迫切,小银行更是迫切。
就拿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近10年,虽然在银行中属于比较年轻的一族,但从最初的保支付、防挤兑、稳过渡,到目前的“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却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渐进”式改良过程,如果按照这个进程来搞股份制、做大作强、拓展国际市场,在国有大银行不断崛起,外资银行虎视眈眈、十面埋伏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出路和结局实在让人很难想象。
目前有很多人认为,国内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因为“小而散、且不良资产率较高”,底子太薄,再加上资本金严重不足和单一城市制的限定,导致无法扩张。
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曾告诉笔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有银行产权主体虚置;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经理层和员工的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选择、监督机制。商业银行是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但在我国,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社会经济调控者的双重角色,使得其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的经营目标在事实上是双重的,这使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进行清晰有效的考核和评估。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完善、清晰、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第四,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其外在表现就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隐瞒真实的经营信息,搞短期经营行为。
那么城市商业银行与此相比一番,究竟自己缺哪一条?
实际上都是他们自身的不慎和体制的不健全所导致,也就沿袭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坏习性。所以城市商业银行首先必须从自身开始改变。因为现在就连国有商业银行都要痛改前非,城市商业银行更要改变现状,但绝对不是朝三暮四的盲目扩张,因为仅靠扩张是不能解决银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笔者今年曾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一篇《国有商业银行别再“作茧自缚”》的文章,从根本上分析了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非正常因素,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注资、上市之后必须要按照市场化的规则办事,不要再循环以前那种作茧自缚的不良资产形成过程。现在笔者同样想提醒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应该对此重视,要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办事。要从观念上摈弃“国家不会让大银行倒闭”,减轻对政府部门的依赖。要依靠自我的能力加强引进外资、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通过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分配和风险控制来强行实行机制转化。如果不进行洗心革面式的大力度改革,不良资产的形成还会继续重蹈以前的覆辙,而且仍会进入不良资产恶性循环的局面,而且城市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因为城市商业银行不具备大银行和影响金融稳定的条件范畴,因此必须要自强和突破性的改革,否则仍然出路堪忧。
现在如果按照按部就班的模式改革,指望在2005年一年的时间里,就想一下子改变城市商业银行的悲惨命运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要采取超常规的经营运作和改革发展举措。那么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如何改?是改规模、改数据、改行长、改工资、改不良资产率?还是改人心、改思想观念、改机制?
在笔者看来,后者的改革远远大于前者,而且要比前者更系统、更彻底。否则一切改良将只是应付紧急考试的举措罢了,无非想在考试中拿个好成绩、吸引一点外资参与合作。这个目的究竟能否达到则另当别论,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一改革的出发点和死记硬背式快速扩张改革仍欠妥当,因为这样的改革仍然是不长久的。
从目前国际大企业和外资进入的情况来看,他们选择眼光绝对不是这些在考试前夜“临时抱佛脚”的合作伙伴,而是一些认认真真做事,有很强竞争力、很大市场份额、很好市场口碑的对象来进行合作。如联想收购IBM的PC,很多人都认为是“蛇吞象”,IBM又不傻为什么会选择联想,其主要是看中联想潜在的发展、看中它的将来,以联想严于律己的企业治理和企业自身的内在发展动力,它迟早都会成为国际大企业,因为它已经具备的这样的内在素质。再回来看看我们这些星夜赶考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大银行,究竟有几家有这样的潜质?有这样必将成功的内在素质呢?
现在有人将1995年的“城市信用社改造为城市商业银行,初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框架”被视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把即将展开的城市商业银行大规模重组整合,认为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并认为这次革命的核心和意义在于资源整合、化解包袱、增强实力、迎接挑战。但在笔者看来,如果不从根本上下决心解决困扰自身发展的难题,通过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会将金融风险扩大化,对于没有明确发展前景和壮大潜质的大型重组整合活动反而要加以规范和限制,而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去大力重组整合、走出去。
但事实上,国内的所有银行大部分都在一些旧观念下作祟,认为只有将银行做得越大风险才会越小,从而导致频频重组整合,利用拉拢各种关系、权利进行合并,而且甚至有些银行对此乐此不疲,并将盲目购并错误地挪列为银行自身发展壮大的革命之举和目标。现在就连年轻的城市商业银行也耐不住寂寞,自然的走进了不断争取跨地域、跨范围的扩张,错误地认为“国家不会让大银行倒闭”,所以只有将银行做大才会万事无忧。但是城市商业银行既不具备大银行的优势,又不具备国家全力保护的范畴,而且抓大放小是国内处理问题的一贯思路,目前国内金融业酝酿和积累的问题,迟早是要爆发的。这就像前几年的券商一样,当时大家都认为证券公司不会出问题,但是结果在这两年还是暴露了,而且国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仍然是抓大放小。所以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再沿袭国有银行的劣根性,若再不继续努力、再不自重,那些比较差的城市商业银行迟早是要被淘汰出局。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