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12月10日,5名自称为“国务院内参”的记者,在山西省蒲县某煤矿以“内参调研”的名义索要3万元现金。当晚被接到举报的执法人员抓获。仅去年山西省就冒出十几家非法期刊社,从事非法新闻采访活动。
这事本身也算得上颇有价值的新闻了,假记者作假作到了冒充“国务院”记者的程度。足以说明他们的假冒牌子越打越大了。为什么假记者能横行三晋大地,无处不有,以至于省里先后出动检查人员近5000人次,进行专项整治,以维护正常的新闻秩序和社会秩序。道理不言自明,那里有利可图,他们在那里能够骗到足额的钱财。作为产煤大省。一些企业本身的不干净为假记者提供了适宜他们赖以滋生的合适土壤。
譬如,文中举有一例,有个叫刘海龙的人,系山西翼城县人。他以假记者身份进行诈骗活动,跨越了多个地区,涉及乡宁、曲沃、安泽等地的10余个执法单位和企业。经公安机关查明,自2003年9月始,刘海龙冒充记者四处敲诈勒索,金额达14万多元。像如此高额的诈骗收入,假记者们何乐而不为呢?据山西省“扫黄办”副主任马爱民介绍,假记者的敲诈对象一般有四种:煤矿、其他私营企业、发生不当行为的政府和执法部门、各种事故的当事人和单位的法人。敲诈手法无非是找毛病和不断骚扰。
常言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为什么这些假记者们的诈骗活动能屡屡得手,我看关键还是被诈骗者自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让假记者们有把柄可捉。如果你自己站得端、挺得直,他又能奈你何?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假记者在活动。主要是因为一些单位和部门不能正确面对舆论监督,不敢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总是千方百计遮掩,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无形中助长了假记者的气焰,前者想捞钱,后者愿意送。是愿打愿挨两厢情愿的事,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假记者的身上。钱在你的保险柜里,人家并没有打劫,是你拱手相送的。
重拳出击打击假记者是一件好事,但窃以为这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重要的是要铲除假记者们赖以生存的那些“真土壤”。就是说,要彻底改变企业的经营作风和一些执法单位的工作作风,企业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守法经营。执法部门也要严以律己,不乱伸手,不要乱来,公正执法。只要被诈骗的部门一般情况下无什么大的问题可追究的话,真记者来了都不怕,还怕他假记者不成。自己身上的“细菌”不清除,今天你打掉一批假记者,明天照样会有其他假记者产生出来。
奉劝上当受骗的企业和单位,还要从自身做起,自身堂堂正正的话,谁来都不会惧怕的。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