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人民币理财产品强势杀入低风险理财市场——基金券商审时度势调整产品策略
近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争先恐后推出理财产品的银行已不愿为券商和基金代销与人民币理财收益区间相同的理财品种。面对最大代销渠道的这一变化,基金和券商已开始紧急调整产品策略,以期与银行理财产品形成互补。
银行抢占低收益产品阵地
作为基金产品和集合理财计划主代销渠道的银行正在为发售自身的理财产品而清理渠道,“铲除”与人民币理财形成收益覆盖格局的机构理财产品。
去年10月开始,低风险人民币理财产品悄然亮相。光大银行推出两个期限分别为一年和6个月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收益率分别为2.39%和2.1%。近期,该行推出的第二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增加了3年期和5年期的长线品种,年收益率分别为3.3%和4.2%。兴业银行推出的一年期“年年升”人民币理财产品在10亿发行限额基础上增发10亿元,很快售罄。有消息称,农行上海分行将在近期发行名曰“本利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而工行和中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在设计之中。人民币理财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理财产品市场上攻城掠地。
目前,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风险较低,投资门槛已降至10000元,而且年收益率普遍达到3%,这使得其他机构推出的低收益产品正在失去吸引力。其中保本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虽然投资门槛不高,1000元即可参与,但由于收益乏善可陈,正在陷入持续销售的窘境。
按照去年推出的《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创新试点券商可以推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其中券商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即高达5万元,而且这一产品不能提供任何收益承诺。在销售主动性明显占优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面前,券商和基金低收益型产品只能面临被排挤的命运。
理财产品面临市场细分
据了解,多家取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在申报集合理财计划时,希望以低风险的限定性产品起步。如中信证券2004年11月曾公布要推出规模为50亿元的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而目前这种限定性产品显然面临策略调整。
深圳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称,股票型理财产品容易与人民币理财产品形成差异化发展空间,但目前证券市场低迷,券商和基金都不敢轻易推出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只能尝试推出风险适中、收益比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
招商证券刚刚上报的“基金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是一个非限定性理财产品。该理财计划提出了本金有限赔付、客户享有优先受益权等不同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创新条款。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计划体现了券商的理财产品必须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向特定投资群体推高收益”的理念,将专门向招商银行拥有50万元资金以上的金葵花客户销售。据透露,招商证券手中有一系集合理财产品,之所以首先推出一个非限定性产品,正是由于合作银行———招商银行已推出了外汇理财产品并将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了避免双方的冲突遂决定推出一个互补性产品。利用这一产品,招商证券能够丰富招商银行的金融产品线,使招行一方面可以利用该产品留住现有投资于基金的客户,另一方面吸引对该产品的感兴趣的大额储户成为招行的新客户,同时与招行自身推出的产品没有任何竞争关系。
避开人民币理财产品锋芒
一家已上报集合理财计划的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券商在与银行进行集合理财代销谈判时发现,原定重点推出的限定性产品在低风险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面前已不具优势,必须及时调整产品线,才有可能在理财细分市场上站稳脚跟。
而基金公司也需要重新审视原本热衷推出的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产品,以风险适中、收益较高的基金产品应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竞争。
据了解,一些与代销银行一脉相承或磨合较好的创新试点券商已学会避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锋芒,推出差异化理财产品。如创新试点券商光大证券率先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第一只创新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是一只安全性和收益兼顾的“偏股型”理财产品。它明显区别于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客户参与门槛高达10万元。利用客户优先受益,到点开放,客户可自由申购赎回并进行现金分红等卖点吸引客户。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围剿之下,理财市场已呈现细分格局,财大气粗的银行将占据理财市场金字塔中中低收益产品的塔基部分,而券商和基金将在理财金字塔顶部通过与银行伙伴的互补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 责任编辑: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