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雪津稳坐头牌青啤增势强劲惠泉重新振作
福建是全国啤酒人均消费量最大的省份,福建的啤酒市场也一直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福建啤酒企业最初除了惠泉、雪津,还有泉州清源、福州榕城、厦门银城等,全省有40多家大大小小的啤酒厂,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剩下几家较大的厂商。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各主打品牌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看,雪津以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拔得头筹,青啤与惠泉则分列二、三名,其他品牌分割了剩余不到20%的市场,福建啤酒市场正处于雪津、青啤和惠泉之间的“大厂竞争”时代。
雪津:稳坐头把交椅
“谁先拿到了主动权,谁就将赢得市场。”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朱少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从1995年开始,蓝带易拉罐啤酒市场逐步瓦解,而在1996年,惠泉由于比雪津早6个月推出易拉罐产品,一举坐上了福建啤酒企业的头把交椅。事实上,当时雪津和惠泉都在准备上易拉罐产品的生产线,只是雪津选择了进口生产线,因而比惠泉的国产生产线迟了6个月。朱少雄表示,惠泉当时采用国产生产线的策略是对的,这使得惠泉一举占领了中高档啤酒市场的很大份额,人们对惠泉品牌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无独有偶的是,2000年雪津“纯生”比惠泉快了6个月进入市场,这成为雪津与惠泉在市场对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使得雪津把握住了市场先机,从此一路追赶,终于在2002年成为占福建市场份额最大的啤酒厂商,2004年70万吨的产销量则显示了雪津的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业内人士还认为,雪津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与雪津一以贯之的本土战略息息相关,即雪津一直坚持立足福建市场的策略,从不盲目扩张省外市场。由于啤酒本身的产品特性,对于保鲜要求较高,运输成本较高,销售半径相对较小,产品区域性特征非常显著,因此要打外地市场,一般都要在当地另外设厂生产。朱少雄对此表示说,中国啤酒市场这种区域化特征尤为明显,在区域市场站稳脚跟再逐步向外辐射是较为稳健的发展模式。
青啤:欲与雪津争高下
已经入闽三年的青岛啤酒近来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似乎已成为福建啤酒业老大雪津的主要关注对象。目前在福建市场,青啤以原产主品牌维持高端零售市场的同时,推出“青岛新100”、“大白鲨”等,快速切入中档市场。
2003年,青啤“大白鲨”上市后,其单品牌10万吨以上的销量相当不俗,引起雪津、惠泉的提防。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惠泉在中高档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这一区间最大的竞争者目前实际是雪津和青啤,因此雪津加大在中高档产品市场的营销力度,矛头不能不说是直指青啤。
作为全国人均啤酒消费第一大省,福建市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2001年6月,青啤以8500万元收购了原榕城啤酒51%的股权,2001年7月,以7000万元全资收购了漳州五星啤酒厂,随后,青啤又以1.42亿元并购厦门银城啤酒,并成立东南事业总部,建立了在福建省的根据地,形成了与福建本土两强———雪津、惠泉争胜的阵势。据了解,目前,青啤(福州)有限公司拟将工厂整体从福州市区搬到郊县,同时将12万吨的生产规模扩大1倍,以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立足省城,四方出击,将是青啤福州公司扩产后的市场谋略。
惠泉:新年整装待发
企业好坏有时就是瞬间的事情。业内人士分析说,1996年,惠泉凭借易拉罐之战登上福建啤酒排头兵的位置,使得雪津落入低谷,而当2002年雪津替代惠泉坐上闽啤市场的首席位置时,惠泉的业绩开始逐年下滑。2003年,青啤“大白鲨”全面狙击,让本就处在被动应对雪津“围剿”的惠泉再次陷入困境,在雪津、青啤的“四面楚歌”中,惠泉步履维艰。
自燕京入主惠泉以来,业界普遍认为的强强联手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相反,惠泉广告少了,一些高档酒楼也少见其身影,“现在市场上中高端都被雪津和青啤占据着,惠泉甚至已经退到了城乡结合部。”
不过,作为曾经的闽啤老大,惠泉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市场,把它做成全国品牌的信念也似乎丝毫未减。2004年12月初,从未签约过商业活动的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成为了“惠泉”的形象代言人。惠泉副总经理罗来康亦放言:2005年将在省内加大惠泉品牌宣传的力度,确保净利润增长率6%以上,力争销量接近50万吨。而今年8月,投资12870万元的江西燕京惠泉啤酒(抚州)有限公司也将建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惠泉本来的基础就很好,虽然这几年大起大落,但和燕京啤酒的联手,必将带来更大的变化,2005年有可能是惠泉的转折年。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