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国家卫生部新新公布的的数据,中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患者应住院而不住院。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10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说,导致“看病难”的原因之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从这一数据看,就算农民有钱看病,只要病人稍多,只怕就找不到足够的医院和医生(1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医疗资源之所以紧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医疗服务领域市场化不足与公共化不足的双重不足。一方面,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如杯水车薪,据官方统计,在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60%靠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5%;另一方面,私立医院发展缓慢,进入医疗领域的社会资金十分有限,而且大都集中在高端医疗服务项目上。于是在总体上,“蛋糕”总是做大不起来,医疗资源与庞大的医疗需求相比,显得紧缺。顺便一提,医疗资源的紧缺也一定程度上致使医院“店大欺客”,降低服务质量,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中超过2500名医务人员因收“红包”、乱收费等受到处理。
医疗资源紧缺其实由来已久,但相应的医疗体制改革一直滞后。过去,我国城镇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医院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国家全额拨款,改革开放后,国家财政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减少,政府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方法是允许医院以15%的药品差价来弥补亏空,这种在市场不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引入市场手段的折衷做法,尽管立竿见影地促进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却也导致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医院的混淆不分,医疗费用一个劲看涨,贫困人口几乎被抛离出医疗体系之外。对于消费不起的人而言,昂贵的医疗资源再丰富也是紧缺的。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同时也带有可市场化、产业化的属性,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医疗服务是严格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由公共财政拨款的公立医院强调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主要满足寻常大众的医疗需求;私立医院提供优越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收取昂贵的诊金,谁愿意掏钱谁去。公私分立的医疗分工无疑可以最大化整合医疗资源,也为我们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思路:满足13亿人口之需的医疗服务资源不可能由国家财政包办,这么巨大的成本是任何国家都负担不起的;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喂养,市场养大的医疗资源只会提供给付得起帐的中高端人群。可行的方法是,放开医疗市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壮大医疗资源,政府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对公共医疗服务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
( 责任编辑:杨茂银 )